2020年的时候我接到一个从未尝试过的项目:成都近慈寺的一位大师离开了,寺院想要制作一个沉浸式的投影视听空间,在寺院内部,用相对现代的方式纪念这位大师。承接视频制作的朋友找到了我来创作音乐。为了更好的创作,我去了解了藏传佛教,以及在网络上搜寻了很久可供商业使用的藏传佛教声音素材。
在我想象中,纪念逝者,特别是一位大师,音乐应该是平静、释然且通透的。毕竟这是一件严肃的事情,在尊重寺方意见,反复的沟通和修改之后,我完成了《The Last Buddha》的雏形。那时的版本去掉了很多打击乐,更加空灵与庄重,偏向于氛围感。最后在现场测试的时候,寺方说想要加一个木鱼敲打的声音放在曲末,于是给我录了一小段,保留在了曲中。
在之后的时间里,我受到各种各样的灵感启发,开始构想如何用电子音乐表达科技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最终将这种构想初步落实在了《The Last Buddha》,并基于这首歌,延展出了《后人类纪》整张专辑。
细心的听众可能已经察觉到,整张专辑中,不同传统文化在面临科技冲击时,所表现出的情绪状态是很不一样的,而《The Last Buddha》在其中显得相对“平静”。这一方面源自于歌曲创作之初的动机,另一方面也是源自于我对藏传佛教的主观理解。在我看来,藏传佛教在面临科技的冲击时,最终很有可能会平和地接纳,因为其所提倡的观念,非常具有宇宙的宏观视角,一直在试图摆脱人作为个体的“幻觉”,这或许是一条人类未来的“出路”。
在《后人类纪》PV中,代表着后人类的主角最后说的话语,是经过数字化处理的藏语,意为:音乐拯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