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半,再拿起来当年在好未来看的一份组内之前完成的完整报告,对其有了很不一样的理解。(由于隐去了很多背景信息,以下内容可读性差了很多,可以不看。大意就是,我对世界就是草台班子更赞同了点,很多东西是为了复杂而复杂,next time,to the point please
21年的时候,看到那份报告里做了那么多核心假设,找了那么多相关数据,把目标用户的人群拆分的那么细,心里想真滴牛比,连看懂他的测算逻辑对当时的我来说都很困难。
今天再看这份报告,看完测算逻辑之后,却看出来了好多问题。1)计算市场天花板时,就算是天花板,把所有有消费能力的家庭都框进来是不是也太夸张了 2)在做供给侧测算的时候,把所有时薪低于该职业的人都框到潜在从事这行的人是不是也太夸张了 3)有一部分因说服和政策导向的可转化人群,这个比例的测算是通过调查问卷中假设情景下,用户的意愿比例来的。问题是答这问卷的用户根本不是潜在用户啊啊啊啊啊!
最重要的是:把这个行业理论上的天花板,耗费这么大的周章,测算出来又有什么用呢。公司实际关心的:和业务的相关性,做这个项目可能的切入点;这个行业的发展推动力,发展不及预期的w风险,这些最最应该关心的问题,一概没有。有的只是通过对用户的无限细拆,把逻辑做的很复杂,给自己带来的虚妄的成就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