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好东西》最大的感受是失望。
母女、朋友、情人、夫妻、同事,所有关系的叙述都是一个类似矛盾开头和对矛盾不了了之处理的结尾。
对于这部电影,我是带着期待去看的,期待看到动人的女性视角表达。期待从第三者视角体验导演对女性的社会文化领域进行剖析。就像那不勒斯四部曲一样,虽然埃莱娜讲述的是意大利的两位女性友谊,但你很容易被莱弄的自我体验剖析所打动,这种自我体验不仅属于主人公更潜藏在我们每个女性的心中,甚至跨越了种族和地域,这是一种群体共同的意识,她可以带给我们思考。但回忆好东西的剧情,我不仅没共鸣,甚至觉得导演对单亲母亲的认识完全不及对梧桐区文艺群体研究深入。
如果要尝试体会,我大概可以感受到一个因为自身社会价值缺失而无病呻吟的离婚后开滴滴重新想起老婆好的丈夫,一个莫名坠入女主魅力深渊的情人,并且两位男性生怕观众骂似的主动自嘲自己是女性的工具,在剧中大谈女性主义。(这类男性现实真的存在吗!?)然后是一个拥有自己乐队长得漂亮,唱歌动听并且痴迷收集声音自由、理想主义、单纯、家庭破碎、的恋爱脑闺蜜?(所以她追求自由独立的同时,需要男人爱!?甚至没有底线的人也行!?)最后是不明原因放弃理想,中年投靠前下属找到一份编辑兼直播工作,拥有大明星人脉,办公室决策权的失意优秀女记者?(我认为办公室的王菊角色才是弱势群体)小孩就不说简直是这部剧的上帝视角。所以以上这些人想表达什么?
女主拥有自己的事业,有健康的母女关系,也不算没钱,她比大部分家庭中的女性有自由有决策权,所以她的不满和困境是什么?整部剧好像也没有提出现实生活中的两性状态,所以导演要给我们的好东西是什么?我真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