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陷入一个思维怪圈,学什么就要做什么吗?时代已经发展成这样了,虽然很多人脱离了考编考公,但大部分人还以为自己会一辈子做当前的职业。
学设计,但不做设计师又怎样呢?学艺术,但不是艺术家,那咋了?
我已经把设计思维潜移默化地融合在自己的大脑认知里、生活方式里了,所以今天当我听到在做互联网行业的产品经理少楠在播客中说,“曾经是想做一个作品自我表达,后来才发现是要做产品,对他人有价值”。我意识到这跟我八年前毅然从经济学转行学设计,在自学世界现代设计史课上读到的内容基本相符:“艺术家是在表达自己,设计师是在为他人而设计。”
有趣的是我刚在flomo记下这段感悟后,就听到了原来少楠也是动画出身转产品,并曾立下毒誓:不再靠画画赚一分钱。既会毁了热爱,又受到多方限制做不了自己想做的事。(让做了四年设计师、裸辞两年至今不愿再做设计的我狠狠共鸣
并且我发现很多后天认知的道理都可以用我的设计学思维来解释,而这远远超出大家对刻板印象的艺术家和设计师(甚至美工、画画的)的理解。所以我最后大跨专业花了很长时间学设计,但没有继续做一辈子设计师,是在不满足谁的期待呢?不做设计师了又怎样?我已经带着设计的思维在生活了,并且我发现我的天赋并不止一个,我的人生使命也不止一个。
接下来,做生活方式博主的每一天,都会展示一个多元的我,不用再通过标签认识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