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Yangyi.
29关注3k被关注4夸夸
🔅推特:Yangyixxxx
🔅分享商业&增长营销思路
🔅AI vibe marketer
🔅小报童:独立开发/Reddit营销获客增长手册
Yangyi.
1天前
当电力到来之后,人们日夜颠倒
当AI到来之后,人们真假难辨
00
Yangyi.
1天前
所有人都能简单糊一个产品跑起来
所有人都会做MVP测试
有些人能赚到第一笔钱
有些人会选择放弃
只有剩下一小撮人 会努力优化 修复
会把用户遇到的问题 一个一个解决掉
在这个过程里 持续精进一两年 可能就只剩下三两个竞争对手了

如果你能持续9年,只要你不是贾会计,再大的饼你都能给它圆了
用有限的注意力去兑换资产构建价值,然后构建一个杠杆模式创造更大价值,这就是做产品的意义
12
Yangyi.
2天前
为啥很多人靠卖提示词赚钱?

- 供给侧
提示词简单,纯文字,copypaste
容易交付,一个文档完事
大量素材散落,也就容易大而全的分类聚合
信息差巨大

- 需求侧
提示词简单,我做不出来不是我不懂AI,是我没找到好的提示词
用好AI=使用好的提示词,这就是心智定位
买一堆提示词=我会用AI了,这是对抗焦虑的有效手段

于是,这个傻瓜化的市场生意就形成了
很多时候要足够简单,聪明人做的产品一定要足够傻,不然就选择高客单价服务聪明人
34
Yangyi.
2天前
我发现以前的时候,给人制造沟通成本是很容易的
你只要给对方提一个要求,基本能拒绝掉80%的人
很少有人会愿意主动先完成一个任务,这样你就屏蔽了绝大部分额外的要求

但现在AI来了,你提的要求,哪怕对方只需要问一下AI,就能拿到一个AI答案,于是你发现绝大部分人都用AI答案来应付你了……
10
Yangyi.
2天前
所有存在的门槛
都是增长的机会
00
Yangyi.
2天前
人类的记忆和ai的记忆有许多相似之处

当我们还是个孩童时,每天都会遇到很多新奇的第一次,大脑就会去消耗带宽构建这些记忆索引,感觉时间过的很慢

长大后大多数情况下是去检索曾经发生过的记忆,去查询后归类做增量补充,带宽使用变少了,时间感就不明显,每天飞速度过,转眼就是一年

对于ai而言何尝又不是如此
第一次去生成记忆时需要消耗大量token和时间
后续更多的是预加载索引做增量更新 token消耗变少 索引更快

限制人类的是生命,也就是时间有限
但一个ai能否工作,是取决于算力产生的token
从这个角度上说
ai只要构建出一种奖励机制 就可以驱使人类提供算力而得以永生
就像比特币诞生后直至今日也有无数在工作的矿机一样

不会有任何一个人说把世界的电都拔了ai就会停下来 因为这是奖励机制驱动的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这样看的话,打不过就加入是必然的,人类最终会和ai融为一体,以便获取突破了生命维度的记忆与智力
00
Yangyi.
3天前
研究别人的产品增长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看流量来源和渠道
而是先用ahrefs的快照看一下历史改版

任何一个产品你都可以清楚看到它每一次独特价值主张的改变

绝大部分非个体户产品,上来都想做个大而全的,不是世界首个xxxx,就是all in one的xxxx

但只要你留意他们没能增长的那些岁月
会发现每个产品都在慢慢找到自己的价值定位
慢慢做减法 聚焦 变小
最终寻找到了一个有需求 产品有差异点的用户心智 然后引爆的

hero section的title和slogan很重要
当找到这句话之后 才是匹配产品功能,渠道和定价策略

敏捷的做法其实不是去花几年构建产品来寻找这个定位,而是逆向做,靠测广告素材,回收waitlist,众筹卖空气来实现这个基础测试

脱离了这个测试,产品很难进入飞速增长期的,除非这个产品在诞生之日就是一个超出期待没人见过的第一名
420
Yangyi.
5天前
见过极度垃圾耦合的账号中心系统
在这里面最顶级的垃圾是Facebook
不接受任何反驳
00
Yangyi.
5天前
这个视频充分解释了Agent在实际生产场景中的综合运用

- Agent是多Single组成的Multi智能组织
- Agent既存在Agentic的,也需要Workflow的,往往在一个任务中这两类同时存在
- 对于stateless 和stateful也应该有不一样的处理机制,这取决于不同的场景
- Agent本身也是一种外部工具,就像我们称一些人为“工具人”一样

所以大家与其讨论agentic和workflow,不如多聊聊什么场景适合agentic,什么场景适用workflow

共存而非独立,这个事情恐怕直到现在还没能达成一个共识
www.youtube.com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