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Yangyi.
28关注3k被关注4夸夸
🔅推特:Yangyixxxx
🔅分享商业&增长营销思路
🔅AI vibe marketer
🔅小报童:独立开发/Reddit营销获客增长手册
Yangyi.
1天前
reddit未来都是定向养号
因为这个人发过什么 都不用看主页了
11
Yangyi.
1天前
我觉得国人出海做reddit不能没有一个互换karma的地方
之前是r/karmaassit,但因为被nsfw后很多朋友搜不到了
所以正逢中秋,我又重新建了一个karmaswapper
帮助刚刚开始参与reddit的朋友们度过早期养号的困难时期

这次我也会扔进去一些机器人帮大家点karma
一起实践起来~
地址:www.reddit.com
22
Yangyi.
1天前
你只要能撺掇一帮人 你就能干中介
供需关系先解决一端 再解决另一端 这空手套白狼的中介买卖就开始了

这世界上在互联网到来之前是不需要构建软件的
00
Yangyi.
2天前
提问和行动是一体两面的
如果5分钟之内就能行动,为什么要去提问?

比如有人在群里问:
“在小红书上发nano banana 的照片可以吗?”

做个图,发布,5分钟不到就结束了
但人们情愿选择提问,都不愿意去行动

如果此时有人告诉他不行,他可能就放弃了
但可能那个人的不行,是方法不行,而不是真的不行
可就因为这种没意义的提问,导致可能错失了机会

免费的提问,免费的回复,没人承担任何责任,为什么会觉得能拿到真实有效的答案呢?
00
Yangyi.
2天前
学会提问,可以激活AI大量的能力

当你不为AI添加工具,不给予AI知识库,不提供AI后训练,想单纯依靠AI的基础模型和提示词工程来让AI发挥原始效能,最重要的是懂得提问

提问从主体上来说,有两类:
- 人类向AI提问
- AI向人类提问

人类向AI提问的相关技巧与使用场景:
- 脑暴:找AI一起脑暴,找想法,找创意,向AI提问寻找解决方案

- 讨论:提出一个观点,获取AI的反馈,这里可以使用后退提示词,即告诉AI可以质疑人类的观点,退后一步思考,这种时候AI往往能更睿智

- 寻求专业建议:比如我在某个技术实现方案不确定,我会问AI,让AI去做Deepresearch,然后提供我对比,方便我了解信息

- 不断追问:当AI给你结果后,一定要不断追问,因为AI很多时候也会不懂装懂,产生幻觉,当你不断追问时,AI也会不断思考,经过5轮追问,你会掌握更多细节和信息,以便确定AI是不是在欺骗你

- 交叉验证:问题不确定时,可以使用多个AI互相交叉验证,但我更推荐通过不断追问的方式培养独立的自主思考
- 提供证明:当AI试图只给你结果时,你要提问让他提供具体证明,比如让他打印请求结果,或者让他定位问题核心关键代码等等

- 提出要求:比如要求AI先别开发,而是先写文档,通过审查他的文档,来判断AI是否真正理解了任务目标,设置约束条件让AI去满足

AI向人类提问的相关技巧与使用场景
- 补充任务信息:人类的描述往往会简化,导致AI难以判断,或者有一些细节,AI未得到确认。所以我们应该要求AI向我们主动提问,我每次任务开始前都会要求它主动提问,它会提出一些细节,这些细节我未在任务过程中明确,也能引发进一步对细节的思考与设计

- 确认目标:让AI明确下一步的目标,确保AI理解了任务范围,而不是一口气做一大堆事情,明确交付里程碑,控制好每次的小交付,逐渐完善

- 设计旅程:让AI设计出对应的子任务执行路径,每完成一个小里程碑后,让AI提问我们接下来做哪个事情,并提供出自己的建议,有时候应该先完成一些关键链路,有时候应该先做一些细节,这种情况下,让AI提问询问人类,会获得思考帮助

- 拓展体验:让AI提问,AI有时候会给出人类没能思考到的建议,从而拓展了产品体验

- 提供外部信息:让AI提问,AI往往会寻求一些外部信息,比如会询问你是否能提供一些文档,或者他认为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可能需要使用到的信息

- 获得反馈:AI需要获得反馈,比如AI开发了一个东西之后,它需要提问获得反馈,比如它可以主动提供console的一些js命令,以便获得进一步的结果进而修正

---------
为AI构建工具的其中一个目标,是为了加强提示词工程,但如果你不懂得构建工具,仍然能让AI发挥出更好的效果,学会这两类提问,就可以激发人类和AI的潜在潜能
01
Yangyi.
3天前
怎么做第一个Agent?
不是去看视频学什么N8N
也不是跑去学代码搞Langchain

最快的方法就是干
直接问Claude,和它对话做就是了
做完了发现问题,人工再调整策略,这个Agent慢慢就会好

比如我试着让Agent做嗅探,帮我找X上分享内容营销和增长比较好的英文账号,看他们的内容

上来我让LLM自己出词,但后来发现策略不太对
这东西就是干几轮慢慢提示词就好了
所谓ReACT,核心是ACT,得先干,再重复,就会迭代

动手干起来吧,别问怎么学,直接去问AI是最好的
04
Yangyi.
3天前
你的AI人效比是多少?

我目前是9,一个X creatorinsight团队,6个AI在干活
一个AI在帮我写monitor saas
一个AI在帮我写一个增长项目
还有一个AI在帮我封装API……

定个小目标,先让这个AI人效比到达20
03
Yangyi.
4天前
每天要和AI开好几次会
还要验收AI的结果
当童工队队长也没那么容易呀……
00
Yangyi.
4天前
Agent不需要筛选,可以教育
把你的方法论给Agent
比给人强多了
00
Yangyi.
5天前
那个曾“零用户”的开发者,如何靠一个SaaS,60天获取3000用户?

我开始做产品,到现在也就一年多点。
在这段旅程中,我经历过闭门造车好几个月,结果一个注册用户、一个付费客户都没有的绝望。我试过你在Reddit上能找到的所有营销方法,结果链接点击量永远是0。
我也做出过一个SaaS产品,在过去60天里,获得了 23,000次点击,转化了 3,000名用户。
这两种经历的差别,天壤之别。而造成这种差别的唯一原因,就是“需求”。
今天,我想把我踩过的坑,和我悟出的这点道理,分享给你。

最大的陷阱:在没有真实需求的地方,埋头苦干
对于新手创始人来说,最大的陷阱,就是在没有真实需求的地方开工。这就像走进健身房,却没有任何训练计划,随便找个器械就练,然后指望能练出好身材。

当你为一个真实存在的需求去开发时,整个游戏难度,会从“地狱模式”,瞬间切换到“普通模式”。 增长当然还需要努力,但你再也不会遇到那堵无论如何也无法穿透的营销之墙了。

市面上有无数种做产品的方法。但如果你是认真的,想跳过所有凭空猜测,真正做到月入1万美金,那其实只有一条路是行得通的。
这条路的核心,就是在你投入数月时间开发之前,优先去发现真实的需求。

以下,是我严格遵循的流程:
第一步:从你自己的生活中,找到一个你愿意为之付费的问题

- 在你的日常生活中,有什么让你每天或每周都感到沮丧的事? 如果它困扰着你,那很有可能,也困扰着成千上万的其他人。

- 在你的工作中,你遇到了什么障碍? 公司已经付钱让你去处理的那些问题里,有没有可以产品化的机会?

- 你有什么消耗你大量时间的爱好? 当你深度沉浸于某件事时,你自然会发现其中所有恼人的空白和问题。

找到一个对你来说足够重要,以至于你愿意自己掏钱去解决的问题。

第二步:构建一个最基础的解决方案轮廓

一旦你发现了一个真实的问题,解决方案通常会立刻在你脑海中形成。

你不需要把每个功能都画出来。你只需要一个清晰的、易于解释的概念,让你的目标受众能立刻听懂。

第三步:与真人验证,证明问题存在,且他们愿意付钱
先从你的人脉圈开始。没有人脉?Reddit是完美的起点,那里几乎有你能想到的所有圈子。

写一篇真诚的求助帖,不是为了推销,而是为了寻求建议,并为他们的时间提供价值。

深挖四个关键问题:
>这真的是他们的问题吗?
>这个问题对他们的生活/工作,有什么真实的影响?
>他们现在用什么“凑合”的办法来解决?
>他们是否愿意“投资”一笔钱,来换取一个更好的解决方案?

关键: 关注他们“已经做了什么”,而不是他们声称“将会做什么”。
很多人会说“我坚持健身”,但当你追问细节时,他可能上个月只去了两次健身房。

第四步:快速发布你的MVP (最小可行产品)
当你手握一个被验证过的问题时,克制住你想构建所有功能的冲动。
只发布那个能真正解决核心问题的、最基础的版本。
伟大的产品,是在真实的使用和用户输入中,逐步演化出来的。我的产品从第一天到现在,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提醒: 尽管会收到各种反馈,但始终要专注于你的核心问题和愿景。

用户会要求那些只服务于他们个人特殊需求的功能,但这些功能可能会让你的产品偏离航向。用你正在解决的那个核心问题,去过滤每一个建议。

写在最后
希望这篇文章,对作为一个新手创始人的你,能有所帮助。
这个流程,对我来说,改变了一切。所以我想尽我的一份力,把它分享给你。
因为,这正是我刚起步时,最需要听到的东西。

--------
然后这个故事末尾,贴上了分享者的产品链接
这,就是Reddit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