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呆了一年,观察到了几个有趣、并且与北方明显不同的上海方言中的口语习惯:
1.“不啦?”——对应普通话中的“吗?”,例如“有吗?好吗?”往往在上海说成“有不啦?好不啦?”感觉这个“不啦”的出现频率比“伐”要高。
2.“个么”——对应“那么”,转折词,高频出现,很多年轻上海人都这么讲,刚开始听不明白。
3.还有一些很萌的叠词,刚开始听觉得未免有装可爱之嫌,例如“拎拎清”、“搞搞清”这类动词。
4.数字“2”——为便于上海人理解,我往往念成“两”,包括地名中的“弄”,强迫自己要念成“long”。
现阶段,基本能在外地听出谁在讲上海话,但上海话细分后各区的口音(包括江苏话),就很难辨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