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谢发财
34关注150被关注1夸夸
古希腊犬儒主义实践者/人文社科哲学门外汉/经验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城市废墟探索/摇滚乐挑剔听众/人文摄影菜鸟
WXGZH:王国与流放
置顶
谢发财
4年前
“个人不能帮助也不能挽救时代,他只能表现他的失落” ——克尔凯郭尔
01
谢发财
3天前
讲脱口秀好难呀,周六下午去一个大俱乐部讲了一场,效果很一般,被打击的没信心,晚上又去别的俱乐部讲了同样的内容,效果很不错,又有信心了,讲脱口秀这几个月经常经历这种没信心有信心,没信心有信心的循环,昨天又去一个大俱乐部讲,讲的新的基本全冷,写的时候还觉得写的应该不错,而且写的还是我最想写的对大学生活的怀念,好吧,其实也清楚梗不够好,回到家把新写的基本全删了
10
谢发财
8天前
一个月写一篇当月的看书总结,第78篇月看书总结

2025年6月看书总结

00
谢发财
25天前
一周前还在说讲脱口秀进入了一种疲乏期,没想到竟然这么快又对讲脱口秀有了兴奋劲,主要原因在于讲了自己最想讲的话题,还有就是最近在用最喜欢的单口喜剧演员拿麦克风的手势,感觉特别有力量,左手插兜,右手以一种非常有力量的方式拿麦克风,灯光打在我身上,在阵阵笑声中讲想讲的,太爽了,不过讲的不好笑还是很尴尬😂
30
谢发财
28天前
新写了一篇,没写完,梗没写出来几个,倒把底写好了
00
谢发财
29天前
这个结尾真好,蜡烛代表希望扫清忧郁,停在蜡烛那里又有一种留白,撑起了一种画面感,给人一种很大的想象空间
21
谢发财
29天前
匆忙时代是“涣散”的时代,没有连续性,人们不断经历碎片化,我们也是海德格尔所批评的常人。海德格尔是批评这个时代的,而他的策略是寻找叙事的同一性,即历史。但这个策略显然不适合我们,我们不断的经历碎片化有一个原因恰恰是历史意义的丧失造成的,当下的人处于一种空的碎片化时间存在中,即这个时间丧失了经验的连续性,你对过去的时间丧失了依靠,人对将来的时间也失去了期待,人们缺乏(历史)意义之锚,时间没有依靠、漫无目的地进行奔流。海德格尔转而选择了一个生存论的历史概念,即从生存意义上调动自身,从而重获一度失去了的对时间的统治权。他采用一种来回往复的形象,用乡间小路的往返来感受永恒的当下,进行“沉思的驻留”,海德格尔的策略过于玄学,相较而言,还是本雅明的弥赛亚救赎更有实践的可能
00
谢发财
4月前
当代人的爱几乎都是利己的爱,哪怕是罗曼蒂克的小说/影视,人们所感动是主动去爱的那个人,如“对ta好好”,但并不想成为,所期望成为的是被爱的那一方。如果追根溯源,即是什么造成这种利己的爱:缺乏宗教是一个方面,在缺乏宗教的基础上,又恰好迎来了新自由主义的全方面(经济情感等等)扩张。这里面当然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再想想),如何扭转利己的爱,一个方法是投身宗教去爱,另一个方法是以一种左翼情怀去爱
01
谢发财
4月前
今天在路上,回味《第六病室​》里面德米特里奇大段的独白,顺便又想到《万尼亚舅舅​》里面的大段独白,如果单独看,其实这些独白说教味很重,但是契诃夫所塑造的说出这些独白的人物总感觉很“疯”,或许就是这种疯,让人能够沉浸在这些独白中,说到独白,陀很喜欢用独白,但在某种程度上,感觉陀的独白没有契诃夫塑造的吸引人(不是说不好)
00
谢发财
4月前
突然想起来印象特别深的上台讲话经历分别是在高中和大学,高中的那次上台讲话,印象由于紧张腿都打哆嗦,大学那次上台讲话也是很紧张,话都讲不利索,然后又想到现在在舞台上很放松,很享受,这里面固然有多次练习的效果,但对舞台的喜欢肯定是多次练习无法带来的,或者说这不是任务,而是对所喜欢事情的实践,感觉舞台让我发现了以前自己也不清楚的另一面,感觉是很神奇的经历变化

​但我并不会把这个变化定义为成长,因为如果把它定义为成长的话,就在说以前是不好的,现在是好的,但在我看来,这些其实都是人在不同状态/年龄/经历时的不同体现,其实根本无所谓好与不好

​几年前我就有一个观点:拒绝成长,而是去成为,也就是说所成为的状态有可能符合当下的成长,有可能不符合,但它肯定是最契合的
00
谢发财
4月前
“在社会学中,学者们常常用平等这个术语来指代一种理念或近似于一种不平等的消灭。这未免有点过于简单化了”

“如果我们减少不平等,我们就能增加社会中的平等。“减少不平等”当然是一个值得实现的目标(也是许多社会科学研究背后隐藏的道德工程)。但平等并不简简单单是“不平等的缺失”,所以平等究竟是什么呢”

“平等不仅需要考虑分配原则,还需要考虑对承认和尊重的要求”

“平等的构成元素其实与我们对“哪部分不平等是非正义”的共同认识密切相关”

人民的酒店写的太好了,刚看到导言就刷刷划线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