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谢发财
34关注147被关注1夸夸
古希腊犬儒主义实践者/人文社科哲学门外汉/经验主义者/不可知论者/城市废墟探索/摇滚乐挑剔听众/人文摄影菜鸟
WXGZH:王国与流放
置顶
谢发财
4年前
“个人不能帮助也不能挽救时代,他只能表现他的失落” ——克尔凯郭尔
01
谢发财
1月前
当代人的爱几乎都是利己的爱,哪怕是罗曼蒂克的小说/影视,人们所感动是主动去爱的那个人,如“对ta好好”,但并不想成为,所期望成为的是被爱的那一方。如果追根溯源,即是什么造成这种利己的爱:缺乏宗教是一个方面,在缺乏宗教的基础上,又恰好迎来了新自由主义的全方面(经济情感等等)扩张。这里面当然还有其他方面(需要再想想),如何扭转利己的爱,一个方法是投身宗教去爱,另一个方法是以一种左翼情怀去爱
01
谢发财
1月前
今天在路上,回味《第六病室​》里面德米特里奇大段的独白,顺便又想到《万尼亚舅舅​》里面的大段独白,如果单独看,其实这些独白说教味很重,但是契诃夫所塑造的说出这些独白的人物总感觉很“疯”,或许就是这种疯,让人能够沉浸在这些独白中,说到独白,陀很喜欢用独白,但在某种程度上,感觉陀的独白没有契诃夫塑造的吸引人(不是说不好)
00
谢发财
1月前
突然想起来印象特别深的上台讲话经历分别是在高中和大学,高中的那次上台讲话,印象由于紧张腿都打哆嗦,大学那次上台讲话也是很紧张,话都讲不利索,然后又想到现在在舞台上很放松,很享受,这里面固然有多次练习的效果,但对舞台的喜欢肯定是多次练习无法带来的,或者说这不是任务,而是对所喜欢事情的实践,感觉舞台让我发现了以前自己也不清楚的另一面,感觉是很神奇的经历变化

​但我并不会把这个变化定义为成长,因为如果把它定义为成长的话,就在说以前是不好的,现在是好的,但在我看来,这些其实都是人在不同状态/年龄/经历时的不同体现,其实根本无所谓好与不好

​几年前我就有一个观点:拒绝成长,而是去成为,也就是说所成为的状态有可能符合当下的成长,有可能不符合,但它肯定是最契合的
00
谢发财
2月前
“在社会学中,学者们常常用平等这个术语来指代一种理念或近似于一种不平等的消灭。这未免有点过于简单化了”

“如果我们减少不平等,我们就能增加社会中的平等。“减少不平等”当然是一个值得实现的目标(也是许多社会科学研究背后隐藏的道德工程)。但平等并不简简单单是“不平等的缺失”,所以平等究竟是什么呢”

“平等不仅需要考虑分配原则,还需要考虑对承认和尊重的要求”

“平等的构成元素其实与我们对“哪部分不平等是非正义”的共同认识密切相关”

人民的酒店写的太好了,刚看到导言就刷刷划线
00
谢发财
2月前
这个时代有太多成功者的叙事了,但这个时代恰恰需要的是失败者的叙事
00
谢发财
2月前
美团众包里面除了最普通的众包,这种众包是时间可以由你自己掌控,但是订单都很烂。还有乐跑和畅跑,乐跑和畅跑,我都没有跑过,但是我在网上查了一下,都有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及要完成的订单量。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系统的目的是希望骑手完成更多的订单,它不会去管你这个订单好与坏,也就是说,为了能够保证越来越多的订单被完成,就一定会把人框定在规则内,比如要完成多少订单才有奖励,上下班时间也要规定好,通过这种激励的形式,人在无奈下被规训,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零工永远不会被发展起来,因为它与利益的增长是矛盾的
00
谢发财
3月前
一边送外卖一边看维特根斯坦,送外卖简单太多了
00
谢发财
4月前
2024年看了83本书,写了35篇长篇笔记。今年看的书没有往年多,所以上半年选了10本觉得不错的书,下半年就选了5本

今年上半年十佳图书为:

《把熟悉变为陌生》
《明室》
《自由四论》(选读)
《现象学入门》
《本雅明之墓》
《艺术力》
《图像的肉身》
《民族与美学》
《回忆空间》

下半年5佳图书为
《多多四十年诗选》
《秋园》
《无权势者的力量》
《被淹没的与被拯救的》
《契科夫小说》

2024年看书总结

00
谢发财
4月前
如果回顾我目前将近30年的生活,今年应该是除了大学那四年以来最有热情的一年,在今年以前,我会时常怀念大学的生活,去校外听课,听讲座,怀着满满的热情去参与这些活动

后来就开始工作,而从我开始工作就对工作没有什么热情。对我来说,工作不用到80分,到60分就行,所以工作这几年来,我时常会觉得自己很虚无,整个人犹如一坛死水,表面波澜不惊,内心丧气满满,朋友一般都会说我情绪很稳定,但其实我了解自己情绪是过于稳定,这并不太好

原本我以为今年对我来说依旧和前面几年没有什么区别,不过没有想到四月份失业了,更没有想到现在还没有找到工作

待业也已经八个多月了,所以今年如果按照时间来进行总结,就是失业前与失业后,失业前的生活和前几年基本没有什么区别,整个人很虚无,没有活力,没有激情

但令我没有想到失业后整个人却找到了久违的热情,失业后我并没有做很多事情,如果简单总结,失业后的生活就是前几个月学编程,后几个月讲脱口秀

编程我今年开始系统的去学习,怎么说呢?发现自己还挺喜欢学编程的,准确的说,我喜欢编程里面的及时反馈,写一行代码,就会立马给你反馈一个结果,对还是错,都能够立马的了解到,并且学编程会有一种作品感,也就是说一个人通过不断的及时反馈得到了一个作品,会让人觉得很有成就感

我细细想过,我并不是一个长期主义者。如果有了解我的朋友可能会说,我连续每个月都写读书总结,已经写了5年,虽然连续五年都会写月读书总结,听起来是一件很长期的事,但其实对我来说,我每阅读一本书都会有一个及时反馈,某种程度上说,我在做的看起来是长期主义的事情,其实是许多及时反馈累积而成的

所以我其实是有点讨厌现在社会上所说的长期主义,我更赞成的长期主义是由许多及时反馈累积而成,通过及时反馈不断归纳总结,在我看来,人能够坚持长期主义的事情,恰恰是因为这里面的及时反馈能让人不断的获得心力,另外我还感觉,及时反馈一定要有多种反馈,就像我学编程,虽然我的目标是想利用编程找到工作,但我心里清楚以我的水平很难找到编程的工作,不过没关系,在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代码是否写错了,以及完成了一个小作品,都会有成就感,哪怕最后没有找到工作,也不会觉得时间被浪费了

所以后来投简历,发现连外包都不要,也觉得没有什么,后面就去讲了脱口秀

巴迪欧有一句话:爱是最小的共产主义,简单的理解这句话就是说:你看到你的恋人开心了,你也开心,你看到你的恋人难过了,你也难过,除了这些,你没有其他所图

这种恋爱关系的阐述,其实可以用来形容讲脱口秀,你看到观众笑了,你也会越讲越有劲,你看到观众没笑,你也会不开心,讲脱口秀真的及时反馈太强烈了,不仅及时反馈强烈,而且对我来说,把人逗笑,让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待业这段时间,学习编程让我重新有了热情,后面讲脱口秀让我有了比学编程更多的热情,就像我前段时间有五天没有讲脱口秀,整个人就仿佛被抓心挠肝,心里非常痒

其实我对明年的生活会怎么样没有一点把握,能不能利用老本行找到工作,或者利用新学的编程找到工作,又或者能够靠讲脱口秀挣钱,我都没有把握

但我明白,当我重新拥有了热情后,已经战胜了内心的虚无。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我挺感谢这次失业,让我重新找到了久违的热情,热情会有多久,我不清楚,但我明白,当热情还继续存在时,我已经收获了很多很多

寒冷的隆冬已经来临,但当我用热情点燃了内心的火焰后,“我终于知道,我身上有一个不可战胜的夏天”
00
谢发财
5月前
满意这个新写的梗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