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昨天和客户做教练的时候,意识到一点,我没办法参加那种特别静心的活动,比如禅修、颂钵、诵经、打坐。只要是要远离手机很久,我就做不到。
重点不是说手机依赖症。而是我感觉这种体验往往制造了一个真空泡泡,在这个泡泡里当然一切都好,可以内观、静心、悟出很多道理。
但我就会在想,离开和这个泡泡怎么办?在一个泡泡中练就的一身本事,可能在泡泡外就破功了,打回原形了。
我做人生教练一段时间了,最大的感触就是,这个工作是一个市井的哲学,是在“事上修”。
和客户对于对话的时候,当然会给对方全然的倾听、看见,但最后,一定会让客户把成果落在实际上,落在行动上。
不需要做出多大的改变,哪怕就是今天下班的时候,走一条不一样的路也行。但这种行动带来的新的刺激,会让人反过来反思之前的思路,从而做出新的改变和行动。
这个循环往复的过程不会很顺,但它是在不断发展的。在这个磕磕绊绊的、走走停停的过程之后,人其实不知不觉已经迈步走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