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思考方向和模式的问题,我目前观察到的是:
一、一次性或者极少概率订阅的产品
1、低客单:有人选择用来做引流,有的选择用来做口碑,在市场被知识付费洗到现在的情况看,后者虽然笨,可能是更好的办法。但都需要强大的营销能力堆销量。
2、高客单:私教,陪跑;单价高,精力和时间是天花板。一般都是从低客单培育后升单的,或者IP做成后慕名而来。 这些产品一般都是低转高的不同体系设计,需要聚拢资源(比如不同类型的课程)有强大的内容储备,否则就是靠极强的包装能力和营销推广能力,新瓶装旧酒,不然没那么多老本吃。
二、订阅型产品
Saas软件,以及能持续更新的知识产品。要有对需求的持续洞察,功能体系的完善,需要知识产品性质有比较强的时效性,或者可迭代空间很强或者社区性强,不然哪有那么多更新的内容,比如周刊月刊类,垂直类社群,没有这类性质的,大部分都会选择一次性买断的方式。
最好的模式是从一次性过度到订阅型产品并持续订阅; 跑通之后,且交付能稳定高效,那就可以放大规模,接着就是分销、代理等玩法。
于是,你做的东西,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为什么教人做账号那么流量很大,为什么XX的内容能打动很多B端老板? 因为是直接跟赚钱相关的,直接跟利益结果相关,而不是中间环节,于是甚至有人愿意分给你钱,就变成了合伙分成,如果你的作用真的很大的话。
所以,什么是跟你客户的利益直接相关的,由近到远地盘:
帮他们赚钱?
帮他们省钱?
帮他们提升效率?从而节省时间?时间就是金钱,就是生活……
还是帮他们解决某个具体的什么问题?可能很痛,可能是营造出来的想象,又或者不痛不痒。
那么想想自己:
你有什么能力?
能做到上面4个的哪些?
是不是真的擅长?这可能都不重要,你一定有可以教的人,关键是教着教着,水平就会提升,因为会不断遇到问题。
对自己而言,一定要长期去增长什么能力?有杠杆的能力
1.洞察需求:从自己从身边,从搜索词等数据,都是洞察需求的方式。
2.做产品:
1)虚拟资料或者人力服务——资料、课程、咨询; 2)产品开发项——AI编程+自己精进,找合作者
3.做优质内容:持续公开构建,输出内容。可以学习你觉得不别扭的营销方式,不要违背性格做事,否则不会持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