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楠luolan 在去深圳前送了我一本书——罗素的《幸福之路》。这个周末读完了,在对所有幸福与不幸福要素的探讨中,我跟罗素一起,拥抱了自己。
一、我们需要「率性而为」,而不是「为了美德而为」
罗素曾写下这样的生命观照:“能让人率性而为做出某种行动,而专注于追求自己美德的人却只能在有意识地自我克制时才能做出同样的行动” 。
率性而为的人凭本能行事,享受生命本真;为追求美德、人设做事的人,做善恶抉择时先权衡是否契合心中“美德标准”,难以纯粹感受行动本身,错失生命流淌的自然喜乐。
二、对自我之外的世界产生真正的兴趣,自我与世界的对立就消失了
幸福的人真心盼他人幸福,却不能用别人的幸福代替我们自身的幸福 。“听过”还不是「真知」。「知行合一」才是「真知」。幸福的人是真实地活着的,他们有这自由的情爱和广泛的兴趣。
“实际上,当我们对自我之外的人和事产生真实兴趣,隐藏在自我克制信条里的自我与世界的对立就消失了。这种兴趣让人感觉自己是生命之流的一部分,而不只是一个坚硬、单独的个体。”
三、融入宇宙,淌入生命的河流
最后一章罗素这样总结“幸福的人不必承受整合失败的痛苦,他们既不必为对抗自己而分裂,也不必为对抗世界而斗争。他们感觉自己是宇宙的公民,自由地享受着它创造的景象,它提供的快乐,不为死亡而困惑,因为他感到自己并没有与后来者真正分离。在与生命之流自然而深刻的结合中,他找到了最大的快乐。”
当心灵不再与自身交战,也不再与世界为敌,我们便成了宇宙掌心的星子,归入银河的呼吸。看花开时,知道自己是风的一部分;望星空时,明白死亡不过是换个方位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