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159关注207被关注2夸夸
some guy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天前
#80
青山南,《书怎么读都有趣》
国庆假期其实很少时间坐着看书,那么这样一本适合碎片化阅读的小书就有了发挥的空间。
读书有趣,书有趣,读书人有趣。
能读书的日子,总是美好的。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天前
#79
索尔薇·巴勒,《循环者》。
这是接力出版社“11·18四部曲”的最后一部,据说作者计划一共写七部,还是可以期待一下。
在这一部中,前来寻找塔拉的循环者们越来越多,到末尾甚至有50多人,而塔拉也循环了整整十“年”。
这些人在11月18日的容器中相聚,形成了一个松散的社群。他们都有各自的故事,对循环现象有不同的见解,有认为是自然现象导致的,有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什么受到惩罚的,也有认为自己是因为有某种使命才进入循环的(《源代码》既视感),于是循环者们每天都开各种会,交流自己的“来时路”,分享自己最近探索的成果, 讨论“未来”的计划,小说的情节也因此变得琐碎起来。说起来人类的适应能力确实可怕:循环者们陷入了这样误解的境地,终究也能建立自己的生活模式,并找到彼此而不至于完全绝望,甚至逐步找回了展望未来的能力。
至此,11月18日的故事暂且告一段落,四本书给我的感觉,可以用苹果音乐最近更新后的“自动过渡”功能作类比:我在单曲循环一首歌,且开启了“自动过渡”,当然,在实际体验中,如果是同一首歌,每次渐变的段落长度是固定的,而小说给我的感觉,则是这个过渡的段落是随机的,或早或迟。我可以在每一次的重播中,注意歌曲的不同部分,总能有新的发现。一首歌里就是一个宇宙,“日常”中也有无限可能,我认为就是这一个故事的主题吧。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天前
#78
索尔薇·巴勒,《时间容器》
“11·18”四部曲到了第三部,出现了重大进展。
在第二部末尾,塔拉发现了亨利,另一个陷入11月18日循环的人。在循环了三“年”之后,总算有相同处境的人出现,这对塔拉而言意义重大。
而发现的过程也描写的十分有意思。重复了这么多次同一天,塔拉早已对11月18日进行了相当充分的“背板”,这一天里发生的事情和出现的人,都有其固定的模式,那么就使得打破模式的现象(尤其那些不是由塔拉引发的)就特别显眼。
两人接触后立刻开始“交流病情”,并住到了同一个房子里一段时间,一起研究循环问题。而亨利也有自己想念的家人,他甚至利用“时间循环但循环者不会重置”的特性,飞到了美国去看望儿子。
在小说的后半部,另外一些循环者也出现了,颇有“替身使者会互相吸引”的感觉。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12天前
#77
坂本龙一&福冈伸一,《音乐与生命》
说来凑巧,这两位不同领域的大师级人物,我都是今年才开始了解到的,并且很喜欢。顶尖的音乐家与生物学家二十年来进行了长期的跨界对谈,两人的方向却是一致的:LOGOS与PHYSIS,即人与自然的对立。
人类总是倾向于利用理性与逻辑,即LOGOS改造自然,使一切处在某种秩序之中,可以解释、计算、控制,无论是音乐领域和生物学领域都是一样。而自然PHYSIS实际上是动态的,没有任何稳态可以长期存在,于是人与自然在生命的长河中持续地“斗争”着。
坂本先生和福冈先生,各自在他们的领域里,以LOGOS奋斗了多年,登上某种意义上的“巅峰”之后,都转而思考有没有放下LOGOS,重新融入PHYSIS的可能性,于是坂本先生在生命的后期创作了“异步Async”音乐,福冈先生则一直在拓展自己的“动态平衡”理论。
为了人类的长久存活,这也许是值得思考的问题之一。
另外必须夸一夸这本书的内封,是我喜欢的水蓝色,上面只有日语的平假名“と”,非常简洁。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13天前
#73&#76
索尔薇·巴勒,“11·18四部曲”之1&2,《时间空间之谜》《寻找四季》
#73原来没有发,尴尬,那么就两本一起发吧。
“11·18四部曲”是丹麦作家索尔薇·巴勒创作的时间循环题材科幻小说,主人公塔拉发现自己在重复着11月18日,但她可以在各处移动而不被重置,手边携带或者使用的物品也是如此。
在第一部中,她试图求助别人,尤其是自己的丈夫,去想办法逃离循环,但一次次的尝试增加了徒劳的感觉,因为当这一次11月18日结束,别人就会忘记了发生过的一切。就这样,小说在第366次重复结束,塔拉已经过了一“年”,她期待着11月18日的出口。
当然,这个出口还没有出现。时间似乎变成了一种空间,塔拉可以在其中移动到别的地方,她自己和一些她拥有或者使用的物品将不会被重置。在一位气象学家的启发之下,她进行了找回以往时间感的尝试——她寻找一天之内能到达的、气候特征和印象中的春夏秋冬一致的地点,并用本子记下详细的信息。
于是她离开法国,跑遍了欧洲,找到了可以唤起回忆中四季的各种地方。就像这本书的封面一样,一棵树代表的季节轮替,被封印在平面的黑色冰块之中。
这种尝试让塔拉找到了一点方向感,似乎她还是和其他人一样,可以度过正常的一年时间,但11月18日始终无情地循环着,直到有一天,她的“季节簿”被偷走了,因而远离了自己的控制而被重置了。孤寂感和绝望又一次浮现,塔拉转而每天研究罗马帝国的历史,以免种种情绪将她淹没。她现在想到,时间也许不是空间,而是一个容器,11月18日的内容堆砌在里面,而她独自被丢在了容器的最底部,找不到出口,逐渐变老。
作者把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通过时间循环的设定,挖掘出了近乎无限的深度。我们日复一日的生活的大部分时间,其实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11月18日”,但只要有足够的好奇心,看似重复的日常实际上也蕴含着各种可能性。塔拉在这场游戏中也把自己训练成一个熟练的“玩家”,虽然“寻找四季”以失败告终,但是她保住了好奇心,也有保住了“回到正常生活”的希望。
在小说的结尾,塔拉知道另外一个“玩家”的存在,这也许是在下一部中,作者把世界观拓展和完善的关键。估计也是因为这个,第二部整体看起来也有点过渡的性质(最近看的各种影视作品的第二部也是如此)。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18天前
#75
背筋,《穢れた聖地巡礼について》(关于污秽之地的圣地巡礼)
年初看过背筋老师的《近畿怪谈》之后,他在我心中就成为和雨穴老师同等给力的怪谈小说作者。
这回的新作也一直想看,幸好豆瓣的“蛋卷最好吃”老师完成了汉化,感谢你,蛋老师。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灵异杂志编辑小林为了生计,和灵异视频博主池田合作,要创作一本粉丝书,后来还有声称可以看到鬼的女写手宝条加入,三人定期开会讨论选题的创作细节。在三人的对话之间插入了各种恐怖小故事以及三人的背景故事。整个合作的过程可以说是“各怀鬼胎”,而看似零散的各种文章,也和《近畿怪谈》一样,最终拼凑成一个闭环,揭露出故事的全貌。
要说怪谈,其实到了今天,很多小故事的内容都是大差不差,毕竟人对于鬼怪的想象力也许有一个极限,所以背筋老师在怪谈集的基础上加上三个主人公合作时的纠葛,即鬼故事背后的人性黑暗元素,有效地消除了小故事们本身的沉闷,让读者感受到“人才是最凶的鬼”这样的恐怖——不过这也是各种恐怖小说的核心了,光看鬼谁看啊(误)。
又:在编辑小林眼里,什么鬼不鬼的,只要能帮助自己赚钱,就该利用起来,结果书中的“原版”鬼故事全都不合格,必须大幅度添油加醋,改造成既有复杂背景,又有强烈情感,更有冲击性高潮画面的视听产品。这类伪纪录片,我早年在视频网站上也看了不少,看得最多的是日本的“闇动画”系列,貌似现在还有更新……我又想到陈柏霖主演的《诡才之道》,真的是下去了还得为了流量拼搏,实在特别可怕,特别《怪兽公司》。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19天前
#74
吴琪、王珊《人性的深渊:吴谢宇案》
以前只是了解过这个案件的一点点信息,最近看到这本书出版了,就找来看了一下。作者是两位记者,她们把采访得来的零散线索拼凑起来,行文非常顺畅,所以一直看下去,也没想起要划线啥的,题图的这段话就是我最大的感触。
案件很极端,吴谢宇思想尤其极端,但是他所处的家庭或者说时代背景,又是那么的“平常”,似乎是我们传统家庭结构在原子化社会中很容易产生的悲剧。也许未必代表幸福,但情感交流自然开放的家庭关系,对其中的所有人都是有益的,值得所有人思考。
(当然,不做家长,彻底拥抱原子化,也不是不可以)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5天前
#72
柄谷行人,《探究(一)》。
(以下摘自豆瓣简介)
本书是日本当代思想家柄谷行人思想转折时期的重要作品。在开始于1980年代中期的“探究”连载中,柄谷行人将关注点转向“他者”或“外部”,而这一重点的转变,意味着针对柄谷行人自1970年代以来一系列思考的“态度变更”。
通过考察维特根斯坦、弗洛伊德、尼采、马克思等众多现代思想家,作者揭示了包含在一般交往行为和交易行为中的偶然性,不仅贯彻并强化了自《马克思其可能性的中心》以来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批判和价值形态分析,而且为其后在《世界史的构造》中提出的“交换样式论”埋下了伏笔。
作者在该书中对于“唯我论”的批判和突破,以及他对于一系列哲学话语和文学话语的独创性运用,使得该书成为继《日本现代文学的起源》之后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著作。
(以下是感想)
本着凑热闹的心态打开这本书,又看又听,结果内容相当有趣。维特根斯坦语言学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达成了交汇,作者分析了“教——学”“买——卖”关系中形成类比的、被遮蔽起来的不对称性,进而通过分析现代各思想家的观点,引申出“辩证法也是一种独白”以及对唯我论的批判,刷新了我的认知,为日后(也许)继续深入阅读相关著作打下了小小的基础。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6天前
#71
赫尔曼·黑塞,《彼得·卡门青德》
近期买了这一套新版口袋本,可以把没看过的都看一看了。
《彼得·卡门青德》是黑塞27岁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了一个山村少年如何在城市中闯荡,在酗酒中悟道,在送别后掌握生命的真谛,找到自己灵魂的故乡。
另外的译名《乡愁》也是特别到位。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1月前
#70
卡洛斯·罗哈斯,《洛尔迦升入地狱》。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