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
安妮·埃尔诺,《看那些灯光,亲爱的》。
这本小书的主题是超市,但这不是一本人类学的超市研究,这是消费者安妮的一段历史,凝缩了她所生活其中的某个时代——因为身份各异的人在其中可以进行一种短暂的、匿名的“共同生活”。
很多内容甚至可以贴合国内读者的生活体验,毕竟家乐福我们也去过,只是我们可能没有进行安妮那样的洞察,思索每次采购(或闲逛)背后的经济政治运作。
记忆中特别鲜明的几家超市,如今都结业了。其中一家,就在家对面,在那个时期,就算周围的店铺都没有开,它依旧每日灯火通明。我和妻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过去采购隔天的食材,但偶尔只闲逛两圈就回家了。现在想想,那段时间里,我们逛那家超市的次数比到无人的街上还要多,也许是因为那里我们可以见到一些人。超市比公园还接近公园。然而就在那个时期即将告一段落,我们稍微恢复到正常生活之际,它因为合约期满而结业了。我最后一次进去,就连货架也已经被拆去大半,剩下的一半上面放着零碎的商品,我买走了冰箱里最后一瓶可乐。
也许超市真有一种特殊的哀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