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159关注207被关注2夸夸
some guy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16天前
#48
安妮·埃尔诺,《看那些灯光,亲爱的》。
这本小书的主题是超市,但这不是一本人类学的超市研究,这是消费者安妮的一段历史,凝缩了她所生活其中的某个时代——因为身份各异的人在其中可以进行一种短暂的、匿名的“共同生活”。
很多内容甚至可以贴合国内读者的生活体验,毕竟家乐福我们也去过,只是我们可能没有进行安妮那样的洞察,思索每次采购(或闲逛)背后的经济政治运作。
记忆中特别鲜明的几家超市,如今都结业了。其中一家,就在家对面,在那个时期,就算周围的店铺都没有开,它依旧每日灯火通明。我和妻几乎每天晚上都会过去采购隔天的食材,但偶尔只闲逛两圈就回家了。现在想想,那段时间里,我们逛那家超市的次数比到无人的街上还要多,也许是因为那里我们可以见到一些人。超市比公园还接近公园。然而就在那个时期即将告一段落,我们稍微恢复到正常生活之际,它因为合约期满而结业了。我最后一次进去,就连货架也已经被拆去大半,剩下的一半上面放着零碎的商品,我买走了冰箱里最后一瓶可乐。
也许超市真有一种特殊的哀愁。
3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0天前
#47
芦沢央,《神樂坂怪談》
最近又看起了怪谈,把电子版导入到微信读书去,有时看,有时听。
这本小说顾名思义,是以东京神乐坂地区作为舞台展开的,“我”受邀写一篇关于神乐坂的怪谈,于是我发表了名为《污点》的小说,内容是一对情侣找算命师之后遇到的怪事。在这篇小说发表之后,杂志又建议收集神乐坂地区的其他怪事,结集成书。于是,和“我”认识的人们纷纷提供了故事,我又写了几篇。到了最后,我在复盘所有故事的时候,发现了它们之间令人恐惧的关联。
前面五篇各自是一个相当完整的故事,起承转合俱全,也留了若干无法解释的谜题,在最后一篇串联了起来。乍看之下,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用一种社会/心理的视角,得出一个“合乎常理”的解释,但是在最后,故事的主人公要么死于非命,要么犯罪入狱,又让人感到“难道真是有鬼?”
到了最后一篇,作者尽力把前面的反转再反一遍,提出“这些故事的当事人全都惹火了某个算命师”的结论,但是在执行上,屡屡复述前面几章的情节,导致非常啰嗦,让我差点失去了读完的动力。这种感觉,就像近年的TVB剧集那样,每一集都有三分之一乃至一半的时间,在播放上一集甚至更前面的剧情原片那样。
相比之下,我要强烈推荐一篇怪谈小说,背筋的《关于口的问卷调查》,区区十几页,就能做到《神樂坂怪談》试图达成的串联效果,而且完成得更好。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0天前
#46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
这是略萨于1973-74年写成的一本小说,讲述了陆军军需处上尉潘达雷昂·潘托哈接受一项道德败坏的任务的始末。上世纪五十年代,在亚马孙森林地区城市伊基托斯,秘鲁陆军因为军纪松散,加上天气和饮食影响,生理欲望强烈的士兵们经常侵犯当地的妇女。然而,陆军高层采取的措施不是整顿军纪,而是指派了潘达雷昂上尉前往当地,组建一支“服务队”,即召集当地的性工作者,往返各区军营,“定时定量”满足士兵们的生理需求需求。陆军高层也知道这件事道德败坏,所以命令上尉,绝对不能让人们知道“服务队”是陆军组建的。
(这多少有香港警匪片那些卧底的感觉)
这显然是一项自杀式任务,奈何潘达雷昂是一名忠诚且勤恳的军人,出于对上级的绝对服从,他劳心劳力地调查士兵们的“需求”数字,估算“服务队”规模,制定规章制度,竟然把“服务队”越做越大,最后建成了大名鼎鼎(或者说臭名昭著)的“潘达乐园”。纸包不住火,久而久之,“服务队”与陆军的关系也为人所共知,高层自然借助潘达的“卧底”性质,把责任全部压到他身上,最终把他调配到了寒冷的高山地区去了。
同一时期内,伊基托斯还有一个名为“方舟兄弟会”的奇怪宗教在兴风作浪,该教信奉赎罪和世界末日理论,但赎罪方式竟然是将无辜的市民钉上十字架。当地的军区司令既反对“服务队”,又讨厌“兄弟会”,于是联合随军神父团,明里暗里和这两大毒瘤对抗。然而,说到底,这毒瘤的根源,是秘鲁“军政教”合一加上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价值观造成的。当地人民,尤其是女性的生存条件非常恶劣,他们反而在加入“服务队”和信奉“兄弟会”的时候才感觉到自己被尊重,虽然它们也应该被取缔,但终究是更大邪恶的替罪羊。
故事并非平铺直叙,略萨施展他纯属的“结构现实主义”手法,利用对话、官方文件、信件、广播稿等不同体裁,通过蒙太奇手法串联不同时空,使得整个故事非常立体。而在这一作中,略萨还前所未有地加入了大量幽默元素,一本正经地描绘种种荒唐事,讽刺了当时秘鲁军权、神权、政权沆瀣一气,把社会拉进腐化堕落深渊的行径。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2天前
昨天看了一篇小怪谈,电子书15屏的长度,不用半小时就可以看一遍。
那就是《关于口的调查问卷》,作者是《近畿怪谈》的背筋(今年读的第9本)。
传说某地的K陵园内有一棵被诅咒的大树,经过大树会看到亡灵,于是一群大学生半夜过去试胆。
小说分成10章,前9章是大学生们讲述自己试胆过程中的体验。我们可以知道,他们是一个个人前后经过大树,然后绕陵园一圈回到车里的,而且,在那之后,其中一个女生【杏】失踪了,后来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尸体。
成员们有的啥都没看见,有的靠近大树就很不舒服,而有两个人,看到了一个在树根附近挖洞、脖子很长、张嘴会发出蝉鸣的女人。
一章章读下去,就会发现叙述上的不合理之处,比如有一个同学因为害怕,没有经过大树,而是直接绕一个圈回车里了,而在车里等待其他人的那位很紧张地问他“你到大树下面了吧!”显然对于顺序有很高的要求……
第10章是一张调查问卷,其问题也很怪,似乎和小说关系不大,但却提供了很重要的反转信息。
昨天晚上睡前,我忽然开始复盘起这个小故事,今天更是又重读了一遍。情节和鬼怪设定是老的,和小中千昭所说的“咒祟”很贴合(就是说,某人发出了诅咒,但诅咒作祟害了目标以外的人),倒是凭借一张问卷,让读者有了全新的感受。
真棒。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7天前
#45
石黑一雄,《远山淡影》
上译这套彩虹布面,我认为这本最美,所以只买了它,但一直没有读,直到这两天看到了电影版的预告片才开始。石黑的书看得不多,之前看过《克拉拉与太阳》和《被掩埋的巨人》,但是每读完一本,就喜欢一本。
《远山淡影》是石黑一雄发表的首作。这本小说书如其名,让读者游走在悦子模糊的回忆里,具体的事件没有细说,平淡的叙事中充满矛盾,直到最后,我还觉得这些文字应该再绵延个几百页。(和读完《被掩埋的巨人》之后的感受类似,石黑一雄可能是某种“类黑暗之魂”小说家)而在实际的末尾,石黑用简单的一句话就戳破了悦子费力营造的幻象。
通过记忆进行的自我欺骗向来是石黑小说的一大特色,倾听人如何处理自己的回忆,可以窥视其心灵中的创伤,与灵魂中的渴望。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7天前
石黑一雄,棒,狂炫一佰页,期待今年的电影版。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8天前
#44
克里斯蒂娜·佩里·罗西,《私人房间》
这是作家出版社的罗西小说集第三本,也是暂时出版的最后一本了。
这次搞黄色的力度并不大,应该不会再被小红书禁言了吧……
每一篇都是关于某个人的“私人房间”,它不必是物理意义上的一个房间,也可以是人物“不可为外人道也”的内心世界。就算好歹表达出来,也不会得到理解。
比如《空当接龙》一篇,讲了一个男人上班摸鱼玩空当接龙,突然看到每一局都有一个编号,就开始害怕自己会玩完全部游戏,人生变得空虚。他在小说最后进入游戏聊天室,表达这种恐惧,结果对面的网友觉得他是傻子:“谁要临死还在玩空当接龙?我宁愿玩蜘蛛纸牌,只有600局!”
我本人也经常面临这种情况,表达换来误解,但慢慢也释怀了,这正是世界的参差,这正是我们与他人相遇首先要经过的阶段。在万里挑一的情况下,会有若干知心人,让我们在各自的“私人房间”里相聚。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9天前
如果家里没有一个人是懒鬼,都会(按照自己的习惯)打扫,那么隐形家务问题实际上是家庭话语权的问题。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9天前
地震之后EP2
有熨斗的风景
改编力度适中
堤真一强无敌
00
浮起十五公分的羊男
29天前
#43
多和田叶子,《三人关系》
多和田氏这两年在国内总算火起来了,不过看着一堆小可爱在那里如获至宝,有点想笑,对一位网友说的“大陆图书翻译市场失灵”甚是认同。
这本集子在2001年出版。本集中的《狗女婿上门》和《面具》早已经看过,所以这次看了其余5篇,感叹一句,多和田氏总能把奇思妙想表达的如此自然,大概是德日双语都达到了共融的境界吧。书中故事总是和“身体性”和“异国”息息相关,语言总要回归到身体,语言的感性通过身体的感性得到了解放。特别喜欢《高德哈尔特铁路》。
既然关于“身体性”,自然离不开人的肉体和欲望,尤其是性欲望,所以故事中也有直白的性描写。我要是发到小红书,估计禁言会继续延长吧(笑)。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