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与人》day1
读完:中译本前言+引论
这两部分自然是简述本书内容。
《理与人》是一本道德推理著作,它的核心内容自然是“理”和“人”,同时需要注意这是一本西方人写的书,里面分析的“理”和“人”也自然以西方人的生活为依据,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肯定不是所有观点都适用。
(一)理
“理”指的是我们行动背后的理由,分为“合理性理论”和“道德理论”,也就是说,人的行为反映了我们认为什么是“对(合理)的”以及什么是“好(道德)的”。
合理性理论的代表是自利论,它的中心主张是,人人都有一个至高无上的合理的终极目标:使自己的生活过得对自身而言尽可能地好。当付诸行动的时候,自利论主张:我们每一个人最有理由做的事是对自身最好的任何事;任何一个人做他认为对自身来说将更糟的事是非理性的。
道德理论的代表则是后果论,它的中心主张是,存在一个终极的道德目标:结果尽可能地好。后果论适用于一切事情。当应用于行动的时候,后果论主张下述两者:我们每一个人所应当做的是任何产生最好结果的事;如果某个人所做的是他相信将使结果更糟的事,他就是在错误地行动。
作者将会在书中挑战这些理论,并试图证明它们是不是“自我挫败的理论”,即一种理论“即使以其自身的标准来衡量也是失败的”,也就是说,应用这种理论的结果达不到其目的。
(二)人
“人”在本书中即“个人(自我)同一性”——我们如何回答“我是谁/什么”这个问题。到底该相信笛卡尔,还是信奉还原论?这是全球哲学界一直研究的问题之一。
我想起我是如何知道《理与人》这本书的。2021年,我读了日本学者大澤真幸的《自由という牢獄》,其中提到了《理与人》第三编里面的一个思想实验。
在一个电子传输器上以光速把你送达火星,几分钟后你的精确复制品在火星上出现了。与此同时,你在地球上的躯体和大脑遭到了毁坏。这个复制品具有你的记忆、意图、习惯和情趣,他将贯彻你的计划、照料你的家庭等等。简言之,他在所有相关方面都与你是连续的。但是在什么意义上你还是那同一个人?
直到2022年我才买来纸质版本,找到了一个故事所在的页面读了起来。后面作者还会进一步拓展,比如因为机器故障,在地球的你的肉体没有消失,于是在火星上也有一个你,两个人在同时出现之前,都拥有相同的记忆、意图、习惯等,那么到底谁才是“你?”实在有趣。而因为对理论书籍(尤其是哲学理论)的畏惧,在那以后就没有继续读了。
作者将会在书中结合“理”与“人”的理论,探究人类行为的底层逻辑,并在最后一编中提出关于未来,人类负有什么道德责任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