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内容输出,个人理解就是沉淀或积累。
今天在洗手的时候,突然想水龙头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打开水龙头意味着什么呢?至少在楼房,通常是在楼顶有一个蓄水池,一根或几根输水的管道负责把水输送到每家每户。说白了,在打开水龙头之前,水就已经在管道里,就等候在阀门处。(很明显水并不是临时抽送上来的)就算是在过去使用水井,也是需要提前打水存在水缸里,需要的时候再去舀来用。(简单来说就是:蓄势待发)
如果我们的内容类比为:水。那么这些内容是怎么出现的呢?是临时的获取?还是早已储备?如果我们继续深入思考水在生活中的处理。除了提前的储蓄,还有过滤净化!而内容也应该是这样。至少在现如今,获取资讯(蓄水)是容易的,但是究竟哪些是于我们有益处的?那些是可以通过梳理,进行系统表达输出的?那么思考、对话,正是一种较好的过滤净化。
然后就想到近几年我自己多次表达过的“输出带动输入”,这个逻辑虽然城里,但很明显这并非是最健康的状态。毕竟这种应急式的状态很难有较好的沉淀,一方面对自己并非最理想的状态,另一方面在输出的时候,也不太容易形成自我体系并进行有质量的输出。当然,这只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思考。而且,假如“输出带动输入”的过程中可以得到较为客观的反馈,那么对于自己的梳理和调整也是很有帮助的。当然这也相对来说要求自己的心态要更平和、更开阔。就好比自我成长是一个项目,这个项目中必不可少的成分包括了:构思、准备物料、试运行、正负反馈、多次验证、推倒重来、细节微调……
所以说,日常的储备势必会让我们仓促的输出更有质量。当然,这里所说的储备不只是读书、读文章、看视频、听内容,而在我自己的经验里,对生活的思考和观察,和人的交流,也是一种很好的储备方式。
认真生活,很有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