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卢诗翰
196关注6k被关注8夸夸
专注互联网和传媒内容,希望成为互联网时代的吴晓波
卢诗翰
2年前
现在数字人技术已经发展到这个地步了
00:35
1014
卢诗翰
3年前
很多人说,王力宏的瓜到此结束,我很明确的说,恰恰相反
真正的讨论和思考可能才刚刚开始
围绕现代“婚姻”的一系列探讨,将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密集浮上水面并影响这一代所有人
85
卢诗翰
3年前
今天看见字节退出李子柒签约公司微念的新闻。我知道,很多人可能会说网红和经纪公司,个人和平台的纷争这一套。
但我想多说两句,李子柒和前段时间的张策朱一旦分家,都是典型的平台和公司倒挂的情况。

什么意思呢,大家觉得微念公司是平台,李子柒是个体。
但实际上,李子柒才是平台,微念才是这个平台上的个体。
李子柒是现象级网红,超级头部,甚至是中国文化海外输出代表。大众的辨识度是在她身上,整体的流量也是在她身上,甚至官方也希望她能更好弘扬中国文化。
在这个流量和官方扶持下,微念才可以顺利的用螺蛳粉等产品变现,甚至和柳州等地方政府合作。仔细想想,如果没有李子柒的知名度和国民度,地方政府能给出同样的扶持吗?

显然不行啊,为什么?原报道已经说的很清楚了
“梁旭辉提出,下一步柳州螺蛳粉产业发展要向500亿产业进军。其希望李子柒团队发挥品牌效应,专注于柳州螺蛳粉产业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把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柳州螺蛳粉和企业品牌的双赢”
“希望李子柒团队发挥品牌效应”翻译翻译什么意思?
我不差做螺蛳粉的人,我缺的是李子柒团队这样能做品牌的人。
你说我微念有电商团队有螺蛳粉供应链,问题是这些东西柳州地方政府拿不出来吗?差的是烧菜大厨不是差你一千斤大白菜。

所以在这个案例中,李子柒才是那个提供了流量和政策的“平台”。微念在她搭的台子上开展了商业变现业务。
张策朱一旦案例也类似,看起来朱一旦公司是平台张策是导演,但摊开一算,张策是导演编剧策划配音一条龙全包的,核心内容全在他这里,等于说张策才是提供了故事的那个平台,朱一旦王布斯马小玲他们都是这个平台上的演员。这就是为什么分家后张策很快做起来了朱一旦那边却崩了。

谁提供了更不可替代的核心价值,谁是真正的流量和资源发动机,谁就是平台,而不是谁是公司谁是平台。

这才是最近这几个网红纷争案的真实情况,不是什么个体和平台谁重要,而是现在很多公司压根就没理清定位,一段合作中究竟谁才是提供了流量和核心资源的那个平台。
为什么过去音乐公司唱片公司能维持签约经纪模式?
因为过去唱片公司是真的平台,
首先,他们有资深的音乐人制作人,掌握内容核心,
其次,他们有唱片销售渠道和宣传渠道,能保证唱片的传播和售卖
最后,他们往往还有团队对接粉丝会后援会等业务。
明星签约后只要负责唱歌就行,其他的都可以交给公司,当然你自己有创作能力更好,但哪怕不会作词作曲,唱片公司也是可以帮你搞定的。(质量两说)
这才是真正的平台。
他们是真的可以把一个素人孵化成明星的,也能解决明星的大部分问题,所以那时的唱片公司们做的往往就是四处找有天赋的“好苗子”签约然后培养孵化。
前期有大量培训投入,中期打造专辑唱片,后期解决渠道销售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才有的签约经纪长期绑定的机制。

而现在的网红经纪公司,号称是平台,但这个平台提供了什么呢
流量?仔细想想,流量是你提供的吗?
流量是微博铁厂我乎某音等真正的大平台提供的,扶持也是这些平台给的。
现在好的内容博主,大平台都是会主动扶持甚至要花大价钱签约的,你说你经纪公司MCN给流量,你凭什么给啊?你有流量分配权吗?砸粉条买粉丝?问题是这些操作有门槛吗,我自己买不了吗?
有人说运营人脉,但是目前只要你内容做得好,各平台运营都是会主动找上来的,为什么还要隔你一个中间人?
所以这种话只能唬外行,逻辑上压根就不成立,谎话说一百遍把自己也骗了就搞笑了。

那有人可能会说,内容。
但现在问题恰好就是,几乎所有网红经济公司自己都没掌握内容,内容全靠创作者们自己捣鼓,经纪公司往往只负责买流量和买粉丝。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经纪公司签约要求你有内容能力的原因,他们自己没有内容能力,所以寄希望创作者自带,但问题是,内容创作已经成熟的作者,往往不会选择签约。。。
而很多新手阶段,没有找到内容创作思路的作者想签约经纪公司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又解决不了~~整个一套娃死循环。

有人说,那变现呗
说对了,现在几乎只有商务变现这块,是创作者很难兼顾,需要经纪公司来做的。这也几乎是目前所有内容创作者签约经纪公司的原因。
商业变现,需要一定的法律商业知识,又涉及大量业务细节交涉,时间精力投入极大,所以创作者很难自己解决,往往都会选择外包给经纪公司或者寻找服务商。
事实上,微念在这块做的,还真算是不错的,相比很多网红经纪公司只会开直播接广告,微念至少想到了自己去开个店铺乃至做自己的品牌。我称之为比较有理想的经纪公司了。

但是,新问题又来了,分成。
网红专注内容,公司负责商业变现,大家都有出力,那赚钱一起分,这是应该的,但怎么分合适?八二还是二八?
这是一个核心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散伙的公司不在少数。
按照刚刚说的核心竞争力规则,显然应该是网红八公司二。听起来没毛病吧,但是老板们往往不乐意,我公司上上下下这么多人这么折腾,才拿二?你网红一个人就分八?凭什么啊?
但如果公司八网红二呢?网红又不乐意,电商团队商务团队满大街都是,我才是核心竞争力凭什么我拿少呢?别家公司开的高点我直接就跳槽了。
内容这块人少,但核心,商业化团队庞大,但可替代性强,如何分钱其实是很难平衡的。

所以,流量要靠网红自己从平台获取,内容要靠网红自己琢磨,只有最后的变现能提供帮助,这就是目前很多经纪公司MCN的现状,这样的情况下,要搞长期签约要分成大头,你觉得人家会答应吗?
显然不会啊。当然要和你闹分家了啊!

杭州整个网红行业在被这个问题搞怕了后,有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
你老板不娶大网红,你们不是夫妻店,我直接不投资。

你看这得是多惨痛的教训才能有这么魔幻的共识。
ps:薇娅成功的一个点就是,很多人认为她不用和老板互相提防。

所以,现在问题回到李子柒这里。
第一,你老板和李子柒是夫妻是亲戚吗?不是吧,那好,那就得实实在在的给钱了,做好股权分配。
第二,既然要分配股权,那么微念和李子柒,谁是核心竞争力谁拿大头?要证明这个也很简单,你不是网红经纪公司吗?再孵化一个李子柒出来就行了,做到就是你厉害,做不到就意味着她才是不可替代的。这个答案大家显然也看明白了。
所以最明智的方法是赶紧给股权,调整分配继续绑定,但之前大家披露出的那套股权结构,负责盈利的公司里居然就没李子柒股份,这个似乎就有点~~当然这块已经很多人讨论这里不展开赘述。
第三,李子柒是文化输出代表,好不容易的一张海外输出名片,你觉得就是简单的网红纠纷吗?
显然,这个答案也有了,9.29新华社采访已经黄牌警告第一次了,各路自媒体都嗅到风向了你不会觉得没关系吧~
“热爱可抵漫长黑夜”,思考题来了,黑夜是谁?
A 拜登 B 川普 C 就是正常夜晚 D 某资本公司

第四,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你认为人民大众会站在那边?
这个局显然已经很难玩了,即便官司能赢,后续也基本没法玩。
字节等退出,也是可以意料的。

最后,我认为目前经纪公司和MCN,可能要及时转换思路,把自己从内容行业转化成服务行业。
诚然,有的经纪公司确实有能力孵化网红,但更多的是大量经纪公司本身并不是内容主体,其内容创造高度依赖网红本身。这种情况要大分成,即便一开始签约下来,后来网红做大反映过来,也肯定是要闹分家的。
所以,索性不如放弃内容这块业务,全程转向商业变现等服务业务,就专注帮网红做好服务,不拿大头拿小头,但是通过大量签约网红来完成扩张,甚至放弃绑定签约,变为灵活化合作,这个方向可能才是新形势下比较靠谱点的方向。

简单来说,MCN们,可能要把自己从唱片公司定位,转变为会计公司定位。
5844
卢诗翰
4年前
卢诗翰
4年前
杨笠最新这场很值得大家留意,特别有意思,其实有不少水面下的交锋
罗永浩直接拍灯这下,我觉得不是剧本,你留意现场每个人的表现就能看出来

1
老罗这显然是加速主义者思路
按照杨氏普信男逻辑,反对那就是被说中了急了是普信男,那剩下的立场只有支持和坚决支持,那咱们还演什么呢?不用走流程了,直接拍灯吧。
所以杨笠一上台,一句话没讲老罗就直接拍灯。

简单来说,杨笠的脱口秀已经开始带有政治站队意义了,
只要你不认同那就是普信男是不成功的男性是厌女,哪怕你说我就技术层面讨论下内容好不好,都一样,你要觉得不好,那就是你受男性本位立场影响。

一个内容折腾到这个份上,已经失去讨论空间了。

老罗可能担心有人看不懂,还多加了一句
“每次看到她的消息,或者看到她本人,我都会为我是个男的,感到过意不去。”
什么意思呢?

我为什么在你发言前拍灯呢?
因为身为男性,只要看见你,我就为自己的性别过意不去,拍灯赎罪
既然你们觉得国男连呼吸都是错的,那我还有什么好讨论的呢?直接拍灯下一个吧。

一群女生还觉得老罗这是支持杨笠的,这是不懂加速主义啊

2
大张伟是典型乐子人,他在老罗拍灯后立马表示
“我们身为男性要表态对不对,我也拍”

老罗你想说什么,我很清楚,你想干什么,我也明白
你要加速踩油门,我OK啊
看热闹不怕事大嘛

3
急了的是李诞
他立马阻止了大张伟拍灯,因为他很清楚如果大张伟拍下去,自己也得按,那节目会变成彻彻底底的魔幻现场。

笑果是做综艺节目娱乐大众的。
他们对于杨笠的定位是能够引发男女话题争议,带动大家讨论,形成流量。
对于杨笠最好的情况是,有人反对,但经过一翻波折,引发大量争议后,最终胜出

但现在男性表示,既然反对就要被扣仇女的帽子,那好,我也不折腾了,大家一致通过,杨笠永远正确,够不够啊,

别人还要等杨笠说完才表态,我这边你一上台我就拍灯,坚决贯彻
“凡是杨笠说的,永远正确,凡是反对杨笠的,彻底打倒”原则,够不够坚决?

当一个脱口秀演员,一上台一句话都还没说时,有人就热烈鼓掌,全票通过
当一个脱口秀演员,一上台还没说话,大家已经在思考不鼓掌可能会有什么后果时
我希望你明白,这肯定不是脱口秀

别的脱口秀,掌声在演员讲完后响起
杨笠的脱口秀,掌声能在开讲前响起,这个就高级的有点魔幻了

李诞应该已经意识到自己在悬崖边跳舞,杨笠的表情来看,应该也感受到局面逐渐失控了。

4
给现场解围的是杨澜,她的意思是
“你们总得让人表现一下”
很多女生觉得杨澜不好,爹味重,你们真是没看懂啊,真正在救场的是杨澜。
她也有这个资格,因为她是女性,在当时情况下男性如果说杨笠的内容还得听听内容再鼓掌,立场其实很危险。
(当有人表示我坚决支持xxx,无条件鼓掌时,你说我要听听内容再说,很容易被不明群众打为对立面)

但杨澜是女性,所以她可以表达这个态度,“你们总得让人表现一下”让演员把内容讲完。
她的立场比较明确,把话题带回节目,让节目回到原有流程。
她甚至表示“不论男人还是女人,每一个普通的人,都应该有理由自信”

堪称男女话题裱糊匠~

有人觉得我过度解读了,真的,我真就没夸张
感受一下图二,杨澜已经被冲了
理由是,“你鼓掌的速度不够快”

加速,太加速了
虽然脱口秀是一半场内一半场外,但笑果这场外部分,实在是比场内精彩太多。

我现在特别想看到接下来剧情,是不是演员一上台四个评委立马比赛看谁鼓掌的快
279168
卢诗翰
4年前
#即刻开放谈
今天看见日本体操和伊藤这个,又有理客中跑出来说,中国人要有大国心态,不要输不起啦,要有奥林匹克精神啦,
这是输不起吗,这是不公平大伙不服气

中国一直是非常输得起的,举个例子

老瓦,现在的年轻人可能听的不多了
上一代人绝对印象深刻

1983年,在东京世乒赛上,中国乒乓队的世界冠军,核心主力蔡振华遇到了一个17岁的欧洲小将。虽然,蔡在最后以总比分2-0取胜,但中间小局双方一度打到28-28平(当时21分制),非常激烈,很多人就此记住了这个瑞典小将的名字——瓦尔德内尔。

但在那时,强大的中国乒乓军团还没意识这是一个将缠绕自己二十多年的对手。

87年世锦赛,瓦尔德内尔开始崛起,八强和四强连续战胜了中国球员陈龙灿和腾毅,好在江嘉良在最后的决赛中拿下比赛带回冠军。

当时的小瓦在赛后表示:“江嘉良教会了我许多东西,不过他今后没有再赢我的机会了”

之后二年的世乒赛,小瓦自己男单登顶,男团更是率领瑞典队送了中国5:0,让中国队总教练随后下课~(中国乒乓并不是生来就这么强的,曾经也有被人送鸭蛋的时候)

1990年,世界杯决赛,他战胜中国的马W革获得男单冠军

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小瓦7场比赛打出18:1的比分,也就是从半决赛到决赛,几乎都是2:0.3:0横扫对手,最终拿下冠军,成为乒乓球历史上首个集齐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冠军的大满贯选手。

小瓦成为瑞典的英雄,甚至其实在决赛当天,就有瑞典国王跑来现场给他加油,因为瑞典第一块乒乓金牌,就是老瓦这块男单金牌。(所有的奥运冠军,都是自己国家的英雄)

随后,中国乒乓开启改革,刘国梁孔林辉等新生代球员开始冒头,小瓦也逐渐变成了老瓦,但不变的是他依旧是中国乒乓的最大对手。

2000年悉尼奥运会,35岁的老瓦3∶0战胜刘国梁,好在孔令辉最后决赛拿下。
当时所有人都认为,这应该是这位老将的最后一战了。

但没想到,四年后的雅典,老瓦再次出现在赛场上~
男双比赛,他与佩尔森搭档挑落中国组合孔令辉/王皓,男单第四轮,他再克中国好手马琳。[摊手]

在长达二十多年的职业生涯里,老瓦先和刘国梁的老师蔡振华打过,又和不懂球的胖子打过,最后刘国梁做了教练,教出一群弟子了,这些弟子还都要面对老瓦这个拦路虎。

按理说,这样一个长年累月,多次怒送中国队鸭蛋,打的中国队从上到下焦头烂额的人,应该早被大家厌恶乃至喷了吧,但事实是,并没有,甚至相反,我国群众还非常喜欢老瓦。
后面比赛,大家看球时甚至会向着老瓦。

为什么?公平,气度。
比如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在和王励勤的比赛中,当时老瓦处于劣势,这个时候瓦尔德内尔打了一个擦边球,裁判当时判给了瓦尔德内尔,但他却示意裁判重判,告诉裁判其实这一分应该归王励勤,裁判重新裁定后,将分判给了王励勤。

要知道,此时已经是他生涯末期了,真的没几次机会拿奖牌了,但他依然表现出了作为一个运动员的正直,对于公平的追求。

2016年,老瓦退役,他退役的新闻还上了《新闻联播》[跪了]

所以你看,其实中国一直都有大国心态,是非常输得起的,只要你赢的光明正大。哪怕赢的是我们,大家都不会吝啬掌声,是条汉子。

从始至终,我们都尊重真正的强者,和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不论赢跟输,都要光明磊落。
9742
卢诗翰
4年前
这两天奥运会,说一个有关的故事吧
一个搞笑,幸运,又感动的故事。

大家应该都看过一个表情包,世界上最没用的岗位——奥运会游泳比赛场馆里的救生员。
但实际上,这个岗位真不是搞笑,因为世界上真有一个差点被淹死的奥运会游泳运动员。

赤道几内亚是非洲中部的一个小国,人口不多,也从来没有获得过奥运金牌。
2000年,奥委会可能也觉得这些后发国家实在太难了,于是推出了一个计划。
“为了让体育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也有机会参加奥运会,国际奥委会特别制定了一个奥林匹克发展计划,给一些后发国家直接参加奥运会的名额”

冷知识~奥运会的参赛其实是有门槛的,比如有时候是看积分,男运动员至少达到5100分,女运动员至少达到4800分,有时候是该项目世界排名前100才有资格报名奥运会。
我国人才济济都达到标准了所以主要难点是国内选拔,但很多小国,连有资格报名的运动员都没有。

赤道几内亚拿到了一个男子游泳的名额,但问题在于,他们并没有专业的游泳运动员,甚至该国根本没有游泳协会。于是他们只能临时向全国招募,
“赤道几内亚将参加悉尼奥运会,现面向全国招募参赛选手,如果你有奥运项目专长,快来报名吧!”

来自马拉博的埃里克.穆桑巴尼就这样被选上了。
其实甚至不能说选上,因为一共就没几个人报名~

就这样,2000年,赤道几内亚找出了4个运动员,凑齐了11人的代表团,踏上了前往悉尼的征途。

因为没有直飞悉尼的航班,所以代表团一行辗转三个国家,直到出发后的第三天才抵达悉尼。住进奥运村之后,代表团团长给了埃里克50英镑零花钱,并宣布了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因为埃里克在赤道几内亚的4名运动员中个头最高,他被安排出任开幕式的旗手。

坏消息是:因为经验有限,赤道几内亚的工作人员们报项目时似乎出现了问题。
他们一直以为报的是50米游泳,但实际上,他们报的是100米自由泳。

而最坏最坏的消息是,埃里克的游泳是刚学的,他只能游50米,游不了100米。
别觉的不可思议,因为赤道几内亚国家小且非发达,全国甚至没有一个标准泳池,他的训练都是在一个酒店的20m小泳池内进行的。

当被领进巨大的悉尼奥运游泳馆时,埃里克站在池边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活了22年,我第一次看到标准泳池”

比赛那天,埃里克一出场,观众就开始笑。
对手都全副武装一身连体泳衣,他却穿了一条不合身的蓝白三角游泳裤,显然,你应该也能猜到,他们国家不可能准备专业游泳运动员的连体鲨鱼皮,他的泳裤和泳镜,都是他自己在超市里买的。

但后面的故事更加有戏剧性,因为抢跳,他所在小组的另外2个运动员都被取消比赛资格~
于是,他成为了小组唯一的运动员,按理说,应该直接晋级了,但因为是外卡赛,情况又实在太特殊,于是奥委会讨论后决定:埃里克必须独自游完100米,如果时间在1分10秒之内才可以晋级半决赛~

这个时间对于普通游泳运动员不太难,但对于埃里克来说是几乎无法完成了。
就这样,伴随着第二次发令,埃里克一个人跳下了泳池,朝着这个目标开游了。

前50米,他动作笨拙,姿势别扭,但速度还不太慢。
可后50米,体力下降,因为紧张甚至忘记换气的埃里克开始减速
最后20米,他甚至一边扑腾,一边努力向前,以极慢的速度往前蠕动~

现场所有的观众纷纷站起来为他加油鼓掌,
赛后穆桑巴尼回忆,“我告诉自己要继续努力完成比赛,我知道整个世界都在看着我,祖国、母亲、姐姐和朋友,我必须完成!”

1分52秒72,奥运会男子100米自由泳最慢纪录诞生了。
这个纪录有多慢呢?
现在我们中考的百米游泳满分成绩是1分38~他来中考应该游不过很多中学生。
那年的金牌得主霍根班德的成绩是47秒84,这时间够他游两个来回然后上岸换衣服。

但埃里克享受的待遇和金牌没什么两样:整个观众席完全沸腾了,许多观众都自发从座位上站起来,用雷鸣般的掌声向这位精疲力尽的黑小伙致敬。

“飞鱼”索普全程旁观了他的表现,并很严肃的认为:“这才是奥林匹克精神的体现”

“奥林匹克最重要的不是获胜,也不是征服,而是全力以赴”

截至今天,赤道几内亚已经有36名游泳运动员,国内也建起了两个50米标准泳池。
而埃里克.穆桑巴尼,则已经是赤道几内亚国家游泳队的教练。

我对这个故事印象深刻在于,每次读到它,看到为了祖国踏上赛场拼尽一切的选手,我总能想起几十年前,孤身一人踏上征途的我们自己的前辈们。

1932年,我国短跑运动员刘长春孤身一人,漂泊20多天,远赴万里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当日报纸写道
“我中华健儿,此次单刀赴会,万里关山,此刻国运艰难,愿诸君奋勇向前,愿来日我等后辈远离这般苦难!”

很幸运,我们做到了
#东京奥运会观察
02:32
60128
卢诗翰
4年前
昨天小破站崩了这个事,其实有很多超乎大家认知,甚至是违背常识的东西浮现到台面上了。

1
互联网时代,因为各个社区的观点和氛围是如此的截然不同,所以大家往往会觉得各个社区的用户也必然是泾渭分明水火不容的。

比如有这么一个刻板认知,某瓣某江女用户多,某扑男用户多,我乎是各路精英聚集地,某音多是北上广网红小姐姐,铁厂则是三四线老铁。小破站是二次元社区,微博则是各种新闻讨论广场。

为什么同一件事不同平台会有完全不同甚至可能完全相反的观点和看法呢?因为各个社区背后是不同的用户人群,所以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观点。
大家以往都是这样认为的。

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昨天的情况是,小破站一崩,用户很快跑去别的平台把别的也挤爆了,而且不论我乎还是微博都很快得到了消息,话题立刻上了热搜,而且各种讨论很快大量出现。
甚至有段子:微博崩了微博程序员要加班,某站崩了微博程序员也要加班~
你看,平时说起来水火不容互相鄙视的平台,一有风吹草动立马热搜第一。

显然,互联网用户,至少目前的中文互联网用户,并不是一个个割裂而独立的群体,很多用户,都是同时使用多个平台,在各个平台间流窜的。每个用户在不同平台上会展现出不同的特质,不同平台也都有不可或缺的一面。
我记得以前也有报道说过,某音和铁厂的用户重合度,其实非常非常的高。

所以,很多时候,你感觉两个社区的氛围和观点不一样,可能并不是用户群体不一样,而是各个社区的算法不一样,不同的算法决定了各个社区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和氛围不一样。
但人其实大概率是同一批人。

比如微博的转发算法,就会导致新闻类资讯就容易在这里讨论。
而我乎的点赞机制,决定了单个问题讨论,必然是谁摆出更强证据谁就有说服力能拿赞。
于是最后呈现出来就是,前排都是长篇深度内容,大家觉得哦,逼乎都是精英用户。
其实不是精英都去了逼乎,而是这个算法,让深度和干货类内容容易占社区主导。

对于很多寄希望独占某个赛道完成垄断的平台来说,这也许不是一个好消息。
这意味着这届年轻人从来都不是独属于某一个平台的,而是同时活跃在N个平台,谁满足所需就留在哪个平台。
今天叫你小甜甜,明天可能立马就是牛夫人。

2
此外,昨晚这几个平台,尽管看起来各不一样,但我发现有一个突出共同点。
那就是老大天天被挂。

B站,叔叔的各种表情包我就不发了,总之就是天天被用户挂。
微博呢?某来也天天被挂
那我乎呢?恰好,周源张亮,那也是天天想法区被挂的常客。

那么,问题来了
你能说出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老大的名字吗?
发现什么没有?

很多人觉得,一个社区老大天天被挂,代表社区做的不好,是缺点。
但答案可能恰恰相反,这也许反而说明了,不少人把这当自己家。他们觉得,我才是社区的主人,你们官方只是一个物业。

这也能解释,为什么这些社区不容易被粗暴的手段抄袭搬运。因为我可以说自己的物业不好,但是别人来批评我的物业,或者让我马上搬到另外一个社区,我是不愿意的。哪怕你照搬一个,甚至给钱补贴我都不要去。

因为在大部分我乎用户眼里,逼乎是“我的逼乎”,小破站是“我的小破站”,这是一个带给自己荣誉感归属感的社区。

所以,这几个平台,尽管有的做图文有的做视频,看起来观点和氛围也往往冲突对立,但可能,他们都是当前中文互联网上最能满足用户归属感的地方,几个平台间的用户,其实也是高度重叠的。

所以,有没有一个天天被骂的老大,也许是未来合格内容平台的一个软标准
1811
卢诗翰
4年前
一名四川的藏族妇女正在搬运矿机,手里捧着的电源线就像一束花

这应该是本年度最赛博的一张图片了
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