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觉得,自己在同温层里待得太久,视野也渐渐变窄,于是总想看看那些不常接触得到的东西,比如直播、语音厅、团播。起初是出于好奇:想了解它们的形式、话术、受众是谁,谁正被关注,谁在赚钱,谁在花钱,大家到底图什么。虽然带着“想理解”的心态去看,但很多时候还是会不自觉地凭直觉下判断,即使不一定说出口,却在心里悄悄强化。
拿最近热门的团舞举例子,那些夸张的运镜、过度瘦脸拉腿的视觉效果和擦边表演,在我看来还是“性驱动”为主,参与者更像是被流量裹挟的“精神小哥小妹”,大家更像是一条标准化流水线上的产品。可今天中午刷到一个团播时,突然停了一下,意识到故事或许还有另一面。有些团播,或许只是老家农村表弟堂妹们摸索出的一条谋生路;那些重复的音乐和舞蹈,不是因为缺乏创意,而是因为他们听得懂、学得会,也真的有人愿意看、愿意支持。往远点看,这和时代峰峻或者K-POP没有太大的不同,只是最终产品形态的精致度有差异,但它们的核心其实一致。(插一句,最近真的好喜欢Cortis…)
提醒自己:要承认局限与偏见,多听一点,多想一步,保持一点距离感没关系,但不能失去理解的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