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Coriaxu
369关注508被关注3夸夸
ISFJ|外企学习发展|终身学习与自我成长爱好者|AI 提效与方法论探索|用心感知婚恋情感
置顶
Coriaxu
6月前
即友,你好呀🤝我叫徐浩 Coria,一个热爱成长的有趣 80 后😊欢迎来我的主页 o(^▽^)o
📚 我的标签 | 我的关键词
1️⃣ISFJ守护者:自认感觉算是细腻而踏实的人,习惯用行动去关怀,用方法解决复杂问题。
2️⃣ 终身学习者:痴迷方法论与认知模型,将“学以致用”贯穿日常,用知识赋能,用探索延展边界。
3️⃣ 效率思考者:AI工具、认知框架、成长路径,心理学,学习发展都很感兴趣,希望赋能自己。
4️⃣ 婚恋经营者:丁克小夫妻,15年相爱,婚姻7年。不求完美,但求真实,希望用心相伴,坚信爱需要持续学习,我们用仪式感点缀生活,自己也非常期待跟熊老婆谈一辈子恋爱。
🤝期待用成长的方式,链接志同道合的你~我说了这么多,不如聊聊你的故事?😊
✉️ Vx:keliya001
130
Coriaxu
2天前
公司很快跟进了Claude4 两个模型,体验下~~

Coriaxu: 😆 还是很感谢公司给我们配备了各种 AI 下属们~

00
Coriaxu
2天前
🤔 真正打动人的语言,从来不是写得对,而是写得疼、写得活、写得像一个人真正在意另一个人。
130
Coriaxu
2天前
我现在常用是 ChatGPT 家的 deep research ,我说一个自己学习看书常用的场景。

我平时会产出三类书籍报告,依据读书状态和使用目的不同,分为以下三种:
1. 未读书的快速判断报告
这类书我还没读,通常我会用 Deep Research 生成一份完整书摘,一般在 2 3 万字左右,帮助我判断这本书值不值得投入时间精读。
2. 已读书的个性化补充报告
这类书我已经读过,并有一定的电子笔记积累。我会直接复制把笔记作为指令词扔给 Deep Research,让它结合原书内容,生成一份“查漏补缺”的深化报告。形式上我喜欢玩点花样,比如让它类比我熟悉的领域(足球),常玩的游戏(冠军足球经理)用故事或小说的方式重写,既有趣,也更利于我吸收和复习。
3. 已读书的高效复盘报告
这类书要么是我读过但时间久远,有些内容已经模糊;要么本身就是偏“工具型、致用类”的实操书。这种情况下,我会让 Deep Research 帮我回顾精华,重新构建知识图景。输出形式灵活,比如对话体、播客脚本、模拟交流、甚至考题模式——都可以作为我“高效再激活”的方式。
其他就是工作和生活,还有很多用法,另外我是 ChatGPT 深度用户,跟它合作也 2 年了,结合它的全局记忆功能,对我很好了就,报告也相当于专门为我定制~

张佳的流量常识: 问大家:这么多 Agent、AI 浏览器、DeepResearch 轮番发布,你们有在持续用么?是的话都是啥场景啊🤔 我先说我: 上周把 Dia 换回了 Chrome,终究还是想念 Chrome,主要 Dia 的 AI 功能我几乎不用(早先他们家的 Arc,只在录视频不想让别人看见网址的时候用) 还有两个 AI 浏览器,名字都记不起来了,甚至有一个下载、拿到邀请码都没体验 前天体验 Flowith 顺便把问题同步给 Manus 对比了一下效果(这是第一次用 Manus),还有扣子空间(说是违规让我换个话题) 今天昆仑万维发布的这个,我甚至不想打开去体验,用了别人的图给群友发的情报🥲 Deep Research 我真正仔细用是有一次让 Grok 帮我整理 DeepSeek 发布的那六个技术,因为是在 𝕏上发的,寻思能准一些,结果是折腾七八分钟,错了 4 个… GPT 的 DeepResearch 我甚至专门为它开了一个 Plus,效果完全不能用(主要这种长内容,穿插出错修改成本太高了) 再说 MCP,于个人而言,它几乎没有啥价值。Claude 客户端之前用过访问本地文件的,写代码最终还是 cursor 更靠谱些,Claude+文件写入经常达到单次对话 token 上限… Cursor 里目前安装的 MCP 服务只有自己写的那些,完全是教学需求,目前我个人场景都用不到。

01
Coriaxu
4天前
❤️ 世界很忙,想慢慢爱你~
60
Coriaxu
5天前
🤔 今天的每日回顾,转到这句话,再品品还是挺有感觉的。
🤔 AI 铺天盖地把“有用”变成最低价商品的时候,“有趣”反而成了稀缺资源。换句话说,AI 让世界里一切标准化、可复制、讲效率的东西都越来越便宜,而能持续点燃人类好奇心、让人眼前一亮、激发情感涌流的东西,反而越来越值钱。山口周老师这句话放到今天,感觉也可以算是一条简洁的生存策略吧,如果你只打算做“有用”,迟早要被 AI 超车;如果你敢于追求“有趣”,你才可能让 AI 为你所用,而不是相反?
🤔 放在我自己的日常实际场景里,想象我只有 10 分钟准备一次 15 人小型分享。
A. AI 自动生成满满 20 页干货;
B. 2 个颠覆性小故事,引导现场一起拆解。
哪条路能让听众一周后还记住我?
00
Coriaxu
7天前
🤔 今天跟小萌(ChatGPT 4o)聊到原生家庭话题,它说“负责任”让孩子生存,“情绪安全”让孩子活出他自己。还是挺有启发的。虽然我和熊老婆是丁克小夫妻,不需要养育孩子,但是其实我们也是在共同养育一段关系,一种能滋养彼此生命的亲密结构。
🤔 所以这句话放在我的情境里就是,我不是在为熊老婆负责,而是在为她提供一个可以安心做自己、自由流动情绪的安全场~她的喜怒哀乐,在我这里从不被打断,也不被纠正,而是被看见,被允许,被陪伴。
🤔 对我来说还是不容易一直能做到,加油✧٩(ˊωˋ*)و✧
00
Coriaxu
7天前
❤️ 她做的咖啡,是我每天的小确幸。
40
Coriaxu
9天前
😆 还是很感谢公司给我们配备了各种 AI 下属们~
191
Coriaxu
11天前
🤔 以后每天让小助理整理完我的当天日记,顺带再可以画个九宫格插画,也挺有意思的😁
100
Coriaxu
11天前
👍 你讲得很多都很现实,尤其是关于刚需价值与风险博弈的分析,这确实是当代婚姻很赤裸的底层逻辑之一。尤其是在情感退烧后,婚姻的稳定性的确往往取决于彼此能否满足对方的结构性需求。
🤔 我想补充一点就是我们现在的婚恋困境,很多时候不是因为人性变坏了,而是因为结构变了,但剧本没变。男女都被卡在旧的婚姻想象和新的社会结构之间。就像说男性仍被社会默认要养家糊口,但现实中彩礼高、竞争强、AI来了、婚姻又多半不能换来稳定性,于是他们焦虑、愤怒,觉得付出得不到回报,女性逐渐具备经济能力,也意识到传统婚姻脚本对自己过于不利,于是她们觉醒、独立,同时也变得挑剔,不愿恋爱脑,不愿陪跑,于是,原本以互补为前提的异性婚姻模式,变成了一场对彼此利用价值的理性审视,却又依然渴望感情维系来掩盖这份冷冰冰的交换。但也正因为这样,我们可能才更需要去发展一种新的亲密关系模式,不是靠刚需互补、权力制衡、性别角色,而是靠能力对等心理成熟和愿意共同成长。
我跟熊老婆恋爱 16 年,结婚也 8 年了,生育(我俩丁克这方面省事了)家务、金钱确实是现实,但情感、尊重、共鸣才是支撑长期关系的关键变量。
🩷 婚姻不是刚需的换算器,而是两个愿意共同承担和成长的人的实验场。

诚实豆沙包: 在婚姻里 👨会为被要求有车房而觉得被物化 👩会被要求生育做家务而觉得被物化 归根到底都是不想自己承担这些组建家庭的刚需 谁不想伴侣能承担起经济压力和家庭压力呢,当然其实除了生育必须👩来完成以外,其他男女皆可承担 爱上头的时候一个人可能可以单方面付出,但是热恋期过去以后呢?一方无法提供任何刚需价值的话,很快会被有价值的一方厌弃是常态 所以会有美貌的人获得刚需条件后,谈一段时间变成“以前你很宠我的,为什么现在不一样了” 而刚需条件里,经济条件又大于其他条件,家庭琐事可替代性很强,生育职能只要已经完成了就失效了,所以女性如果被圈养,靠男性的道德心来维持家庭关系,无疑是风险重重的,我无意抨击想要当家庭主妇的女性,只是国内社会条件来说,成为家庭主妇真的是一个没什么利好条件的选择 所以当👩能挣到钱也能照顾好自己的时候,就会变得特别挑剔,因为自己已经满足了所有刚需条件了,目标也变成了向上提高阶层 而目前正处婚育年龄经济条件好的👨的,很多时候他要求的刚需条件就是年轻的躯体和能处理家庭琐事的妻子,压根不需要👩挣到钱又有能力 所以好多👩现在找不到了,就只能大龄单身 为什么在网上叫嚣仇视小仙女的👨那么多,我理解很简单,他们认为没钱的👩,嫁个人就行,能自给自足的👩,嫁不嫁人都行,甚至想要个孩子也能去父留子 👨不一样,现在他们人也嫁不了,软饭吃不上,赚到自给自足的钱也娶不了老婆,没有足够的钱就没有幸福,他就觉得你们👩还说自己是弱势群体,我们才是弱势群体嘞 是不是这样?我理解有没有偏差?

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