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理了一下博客结构,形成了:高度凝练文章导流→博客主页Timeline重要思考→三个碎碎念子页面发散,这样的三级结构,也是我从工作第一天开始记笔记,沉淀到现在发现的最佳组合方式,既能让我记笔记这件事不会过于懒惰增大阻力,又能让我有充足的反思和梳理结构,还能做一定的可公开内容传播撬杠杆。
现在有了Flomo和AI后,这件事更加舒适了,前端做无脑记录,AI工作流帮我自动屏蔽敏感工作信息和筛选行业需要保密的信息不要外露,如果能进一步的做到Agent自动化整理,那这才是“信息结构化”带来的“信息流动自由”的更大意义,如果有大规模数据清洗分类与检索,配合AI做讲解和传达,知识流通的巴别塔将彻底崩塌,我们不用依赖脑机接口也能实现人脑最大外部带宽的学习输入。
可惜的是,飞书博客无法被谷歌百度收录,自己部署的博客用起来又不够顺手,文档超长会直接崩溃,wolai和notion和Obsidian都有较大缺点。
如果未来记录Flomo的方式,是我用高斯Avatar录制的话,那这个知识信息传递可能就更加无损了。
技术仍是世界发展的第一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