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知识分子往往对信仰抱有「纯粹性」的审美洁癖,认为真正的信仰应是精神性的、哲学性的,完全摒弃世俗功利动机。然而,功利性动机与纯粹精神体验之间,是否真存在不可逾越的鸿沟?站在庆州城头,回望新罗佛教历史,我们不由陷入对「信仰」的思考。新罗佛教史告诉我们,宗教在被社会接受的过程中,总会与各种现实需求交织在一起。每一波佛教传播的浪潮中都裹挟着功利的沙石。国王为了巩固统治权威、普通民众为了求子求福。这些看似功利的起点,却能在历史长河的冲刷中沉淀出真诚虔敬的信仰传统。让我们以新罗接受佛教的历史作为例子,尝试直面这个问题: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大浪淘沙,在「利用佛教」和「信仰佛教」之间,其实并没有坚不可摧的隔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