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鹿寻Lucien
111关注24被关注0夸夸
𐂂 寻找从未见过的光景
鹿寻Lucien
2天前
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删除键。
人生不是白板,无法因为后悔,就将某段经历、某个人,或一次错误彻底抹去。

加进汤里的盐,挑不出来。
你只能稀释,加水、加料,直到味道重新平衡。

我们无法轻易移除 cap table 上的股东,
就像无法让错误与裂痕从未存在。

移除,是对抗过去。
稀释,是放过自己。

你能做的,是用更宏大的世界,去稀释那些想摆脱的事物。
暴风雨里航行的船,没人会在意船舱里打翻的茶杯。

你不必解决所有问题,
你只需要让它们变得不再重要。
00
鹿寻Lucien
20天前
漂亮的貓咪,脾氣都不好
00
鹿寻Lucien
28天前
被可愛汪汪打劫了😊
00
鹿寻Lucien
28天前
又來到海芋花開的春天
00
鹿寻Lucien
1月前
我们能从一门生意如何收费,窥见其底层商业逻辑。

低价甚至免费试用,后续恢复原价,是常见的促销策略。这是面向大众的长线布局,我愿意承担更高的客户获取成本(CAC),换取更大的客户终身价值(LTV)。

我用低价引君入瓮,与你培养长期关系,要麽是对自己服务有信心,相信你体验后会爱不释手;要麽是设下陷阱,让你面临高昂的转换成本,不得不继续消费。

但也有伪装版本,本质是一次性消费却包装成订阅制,目的纯粹是榨取更多价值。他们清楚知道你用完后不会长期留下,但赌你会忘记取消服务。等你在帐单上发现时,他们已多收了你数月费用。

有趣的是,某些商业模式反其道而行,首次收取高价,后续反而便宜。

一种是"吸脂策略",产品初期设定高价,利用稀缺感(FOMO)吸引早期采用者和高端市场;随着产品成熟,逐渐降价,榨取那些愿意为抢先体验支付溢价的客户。

另一种则利用高初始价格筛选目标客户,人为打造稀缺感与高端形象。这特别适合前期投入大而难以规模化的服务,如高端医疗检查或精英俱乐部,先收取高额检测费或入会费,后续以相对低价留住这些精准客户。

高门槛还能创造心理沉没成本,成为收取「智商税」的绝佳工具,比如玄学算命。跨过首次高门槛后还愿意回头的客人,已对你深信不疑,后续推销各种加值服务易如反掌。

即使你头脑清醒,体验一次后不再消费,我也已经狠狠宰了你一笔。
00
鹿寻Lucien
1月前
我曾經以為 AI 時代,真實是我們人類最大的必殺技,人們仍然會喜歡看起來真誠,與自己生活在同一個世界的個體經驗與內容,但我的確開始懷疑真實並不重要,大家只是想要看起來真實的東西。

木遥: 如果你是程序员但还没听说过 vibe coding,那你已经落伍了。 这个词是上个月 Andrej Karpathy 在一篇半自嘲的推文里创造的,现在已经成了标准用语。没有人能精确定义它,但所有熟悉 AI 辅助编程体验的人都多少知道它大概在说什么。一些人对此嗤之以鼻,一些人认为这就是未来,还有更多人勉强让自己适应它。 Vibe coding 创造了一种模糊的实践。用 Andrej Karpathy 自己的话说:「对 AI 的建议我总是接受,不再审阅差异。当我收到错误消息时,我只是复制粘贴它们而不加评论,通常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代码超出了我通常的理解范围。有时它无法修复错误,所以我只是绕过它或要求随机更改,直到它自行消失。」一方面它犹如神助,让你有一种第一次挥舞魔杖的幻觉。另一方面它写了新的忘了旧的,不断重构又原地打转,好像永远在解决问题但永远创造出更多新的问题,并且面对 bug 采取一种振振有词地姿态对你 gaslighting。你面对着层出不穷的工具甚至不知道自己该认真考虑哪个,心知肚明可能下个月就又有了新的「最佳实践」,养成任何肌肉记忆都是一种浪费,而所谓新的最佳实践只不过是用更快的速度产出更隐蔽的 bug 而已。 从技术上来说你可能觉得困难主要在于今天的大语言模型的上下文窗口还不够大,分层长期记忆机制还不够健全,或者别的什么理论上会在未来半年到一年里得到解决的瓶颈。但实际上,vibe coding 打破的是你作为一个程序员的自我认知:你一开始以为自己只是在为了效率做妥协,渐渐地你发现自已陷入在一重又一重建立在浮沙之上的迷宫里精疲力尽,最后你已经忘了效率是什么。 从某种意义上说,今天的 vibe coding 有点像一两年前的 AI 绘画,第一眼很对,放大后细节都是错的,到处是六根手指的手。问题在于,绘画远比编程更宽容——毕竟真的存在印象派这种绘画风格——编程难道不理应是非黑即白的吗? 但并不是,正是在这一点上现实开始扭曲起来。你很快就注意到 vibe coding 的「正确性」就像薛定谔的猫一样无法精确观察,你可能每天抱怨 LLM 的注意力窗口太小,而事实是你自己的注意力窗口更小,面对它不费吹灰之力生成的海量代码的冲刷很快就头晕目眩,放弃了审查和控制的执念。你试图借助类似于 .cursorrules 这样的规范来指导 AI,但这就像是野马辔头上的一根想象中的缰绳,你既不确定这些规则是否完备,也无从知道它们是否会被真的遵守。你以为这些原则相当于法律,其实它们只是孔子家语,而社会的运转既依赖于它们的尊崇神圣,也依赖于它们的晦涩模糊。你渐渐不再 care 你的代码是否正确,反正随时在改。Dario Amodei 说未来 3 到 6 个月内,90% 的代码将由 AI 编写,12 个月内几乎所有代码都可能由 AI 生成。在这个即将到来的世界里,六根手指的手应接不暇地出现,然后消失,你开始接受暂时 work 就是一切,变动不居才是事物的恒常。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这个时代的本质。当国际新闻和洋葱新闻开始无法分辨,当你发现所有号称追求真实的人最终追求的只不过是逃避认知失调,你所创造(或者你自以为你所创造)的一切也不会摆脱同样的命运。八年前我写过这样一段话: 「躲在一个气泡里的个体可以假定岁月静好,一切宛如昨日幻乐,但这往往是悲剧的起源。他看到的只是一个复杂屈折的世界在更低维度上的投影,一个对狂飙突进的历史湍流的简笔画般的描摹,一个更容易被媒体所采纳和记忆的粗糙叙事,一座层移倒悬重重折射下的海市蜃楼。而真实——如果真实仍然有意义的话——则掉落在幽暗深邃的维度的缝隙里。在那里,一幅粗粝斑驳扭曲异质的图景,会让一个在不经意的一瞥之间扭过头去的观察者惊骇和战栗不已。」 那时我以为世界刚刚开始崩塌。后来我理解了崩塌的不是世界,而是我自己的天真想象。 Vibe 不是真实的某种投射,而是它的实质。一开始你以为世界是一张完美的幕布,然后你在幕布上发现了一两条恼人的裂痕,接着你发现裂痕越来越多,无处不在,直到最后你意识到不断蔓延和生长的裂痕才是你真正生活的地方。It’s not just vibe coding, it’s vibe living.

00
鹿寻Lucien
1月前
00
鹿寻Lucien
1月前
LLM 的驚人表現似乎揭示了智能的本質源自語言。我們透過「A B,不是 C;A 是由 狀況下,發生的 F ,並且會有 的特性。」這樣的方式,將概念以符號層層標記、堆疊,遞迴分裂而產生無數想法。當我們發現能用機率分佈模型模擬出類似過程時,這意味著所有可被標記化(tokenize)的資訊,機器都能掌握、處理,並產出人類認為具有智能意義的結果。

人類的獨特性是否僅剩下那些尚難有效提取的隱性知識?特別是關於人類肉體控制的知識,如騎腳踏車、滑雪、冥想等,這些具有強烈「無法直接用語言傳授」的特性。至今我們仍以相對低效的方式傳授這類技能:提供外部形式的指導,讓學習者模仿形態,不斷嘗試錯誤直到感受「Aha Moment」,再努力重複成功經驗,直至神經記憶這種感覺。

然而,或許這些肉體技能對 AI 而言並不重要。硅基生命終將獲得全新形式的機械肉體,不帶有人類從遠古演化而來的「遺留設計」,一切生命活動的訊號都能被記錄、分析並重現。

萬物皆可 tokenize。
00
鹿寻Lucien
1月前
在重複模仿的網路社群與硅基智能崛起的時代,我們既無法確立自身存在的獨特唯一性,也無力在熱力學定律下,對抗宇宙終將歸於一片死寂的命運,萬物都將衰變分解不復存在,所有試圖刻下存在印記的努力,終將化為泡影。

舉目可及皆是荒蕪,但我們還有愛。

是的,我們在現世所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愛。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