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长FM在小宇宙上订阅超过6万了。
我时常说自己是“i人”,但过去两个月最大的收获都是来自于他人给到的反馈,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听众们给到的反馈,无论是健康科普、生命科学还是健康行业的内容,都收获了超过我预期的正反馈。在断断续续连载了一年的《互联网医疗简史》专题接近完结之后,上个月我又开启了《中国创新药简史》这个跨度更长、涉及面更广、专业门槛更高的领域,希望用半年时间把这个专题做好!
过去一年时间,万物生长FM固定每周二早上7点更新,节目涉及生命科学、健康科普、心理健康、医疗科技、生物制药、动物宠物等多个领域。在摸索中,我慢慢总结了我们的听众大约有70%是对自我健康生活有探索欲的C端用户,有30%是在医疗健康行业从业的B端受众。所以我也在用专题的形式,做一些B端关注兼具C端的内容。因此,我在努力做到万物生长FM的更新频率为:每周二一期C端更关注的内容,每周五一期B端更关注的内容。
2025年以来,跟客户的沟通变得更加顺畅,有越来越多的品牌不仅认识到播客的价值,而且负责投放的大多都是非常敏锐地感受到传播内容、形式、渠道变化的品牌、PR、市场人员,他们大多也都是播客的用户。需要解释播客是什么的次数明显下降,不过多数还是需要介绍播客的价值、流量、转化等等。我之前说过,能长时间给到用户品牌价值、品牌理念、产品价值内容,用户能听完、不跳出的传播形式中,我想不到除了播客外的第二个。我认为市场教育成本高、用户决策成本高、客单价高的产品的品牌尤其适合播客这一渠道做投放。
超过5万订阅,就不会被收录在小宇宙的锋芒榜,意味着能被榜单推荐露出的位置,仅剩最热榜那每天的15个名额,而这需要和几十万、上百万的那些大播客们竞争,确实不容易。不过现在小宇宙的推荐机制正变得更加丰富,为你推荐的逻辑更多样,首页展示的位置也变得更多。我们也有幸被推荐,感谢!有些朋友问万物生长FM的选题怎么选,说到底最重要的还是对某一件事有好奇心,而不是去猜听友们可能会喜欢什么话题。我们很多期节目的标题是“从XXX,聊聊XXXX”,很多时候我们会从一个很小的点出发聊聊可挖掘和可延展的内容,比如麦当劳的无笼鸡(CFC)、做梦、喝冰水、肿瘤的三级淋巴结构等最近的很多期全都是我们三个主播感兴趣或看到觉得有意思的小点,然后做成的节目,恰好听友们也有一样的好奇,或者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最近还参加了狂喜播客节,也以播客主播的身份出席了一些活动,面对面跟人沟通总会带来独有的能量感,很满意这个身份。
有播客、听播客、做播客真是太好了!要把万物生长FM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