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黄毅Victor.
1k关注829被关注7夸夸
追求真实 坦诚 探索
爱/音乐/玩/设计/记录/前沿技术
💼现水上运动品牌Waydoo开发SEA市场
便前饭后会洗手
反主流反内卷反资
黄毅Victor.
5天前
啊,50岁的陈绮贞,51岁的朴树🤣
40
黄毅Victor.
5天前
老家低配阿勒泰
30
黄毅Victor.
6天前
30
黄毅Victor.
8天前
成年人先改变自己,再影响孩子吧。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和理解社会发展。

刘勿锋: 中国孩子最缺的是什么? 最让我有共鸣的一个答案是:缺少一种天塌不下来的松弛感。 从小到大成长在一个功利主义的社会里,耳濡目染的是要追求成功,要对社会有贡献,要考好学校,有好工作,挣到很多钱,有大房子;更极端的,则是要成为所谓的“人上人”,要不停奋斗成为精英,要成功,要做人生赢家。 社会新闻里,多的是嫌贫爱富、恃强凌弱、为了赚钱不择手段;是炫富、炫优越感;是鄙视链,是厌蠢,但就是不能容忍一个正常的普通人。 在之前的人生阶段里,我也是这套功利主义的坚定信奉者,一直追求考高分,比“优秀”,拿结果,追求“证明自己”。虽然确实在同龄人里也算不错了,但说实话,真的很累。 这种“优秀”的惯性,让我像一辆停不下来的火车。直到一个新的人生课题摆在面前,我才听到了刺耳的刹车声。 因为所有的这些,都是外部评价,是有条件的。但我内心深处始终无法回避的是,如果我表现不好了,我解决不了新问题了,挣不到钱了,相比同龄人落后了,是不是就没价值了? 这些顾虑,让我在面对成为父亲这个人生新课题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恐慌。最大的卡点,是我没有安全感。功利主义的叙事让我觉得很脆弱,没什么意思,世界也没什么美好。 我曾经是一个好学生、好儿子,现在是好员工、好丈夫,唯独没有我自己。如果未来再加一个好爸爸的身份,实在是无法喘息。所以我跟另一半说,我担心因为孩子的到来,会让我感受到“我死了”,我没有”空间”了。 我意识到,继续重复这个认知模式,只会让我一遍又一遍地感受到压力和痛苦。 于是在这个国庆假期的前3天,我通过自我隔绝、感受自然,然后整理思绪、梳理各种清单,在AI的帮助下梳理每一个限制信念,完成了一场深度的教练对话。 这里面最关键的,是需要勇敢地直面内心的限制性信念,要诚实地面对那些“我必须成功”、“我不配休息”、“我不够好”的声音,并通过记录、反思、与自己对话,一步步地拆解它们,用无条件的接纳取而代之。 而AI像一面绝对冷静的镜子,不带任何评判地映照出我内心的矛盾,让我无处遁形,也让我第一次真正看清了自己。 过程中,出现了多次被击中、被看见、被接纳的感受,也慢慢有了开悟般的通透感。并最终,感受到了活出自己、活在当下的巅峰体验。 我对要孩子的恐惧感基本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开始期待能陪伴一个新生命的成长。 我对另一半说,如果我只能教会孩子一件事,那我希望是“爱自己”。 不是学习考试的技巧,不是赚钱本领,也不是追求卓越的进取心。因为后面所有的这些,都是在让一个人变得“有用”,而不是如何丰盈地活着。 追求“有用”,就会担心万一哪一天“没用”了怎么办,那岂不是天都塌了,因为没人需要我了。然后心里就永远有焦虑,永远不能发自内心的轻松微笑,永远没有松弛感。 而爱自己的人,不会内耗,价值感来自内部,相信的是我活着就有价值。内心丰盈之后,人自动就会变得善良,正直。会真正平等地看每个人,会怀有对众生的善意和慈悲。并且会自发地想要创造点什么,想要帮助身边人。 一个人是被恐惧或焦虑驱动,还是因为爱而自发行动,过程和结果都是完全不同的。一个人成天面色凝重、看着心事重重,和另一个人眼里有光,随时面带真诚的微笑,我想正常人都会想选和后者合作。 曾经我们穷,没有好的物质条件,也没有让人安心的社会保障,所以追求赚钱和成功就是更好的生存策略。即使压力大,但几千年都这么过来了。 于是我们能听到父辈或祖辈常挂在嘴边的,就是“熬”过去就好了。可如果当下就很幸福快乐的话,为什么要”熬”呢?不应该是享受吗?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青少年抑郁率正在逐年升高,有自杀倾向的孩子变得越来越多。可我们明明生在一个强大且富有的国家,为什么孩子们还这么痛苦呢? 无他,就是过去的那套功利主义的叙事逻辑不合时宜了。即使再努力学习,到头来还不是要打工。可家里已经衣食无忧了,那挣100万和挣20万,能有什么本质上的差异吗? 靠恐吓、威逼利诱、打压等方式,家长希望仍维持功利和精英主义。但孩子期待的,是天性的释放,是追求个性。因为明眼人都知道,这个时代饿不死人,那如果不能痛快自由的活着,图什么呢? 当然了,这也不能怪父母,因为他们小时候穷过,或者他们自己就是一路奋斗过来的,他们是功利主义下的赢家,因此他们深信这就是人生真谛。 但每个时代都有与之匹配的生存策略,上一个时代的经验不一定适合新的大环境。 我以前也深信,世界是物质的,过于追求精神满足,要么会陷入虚无主义的消极“躺平”,要么会变成不切实际、泛滥的“圣母心”。因此我对关注内在的事嗤之以鼻。 但其实同样的,过于追求物质也会自我物化,会有空心病,会失去人生意义感。 爱自己并不是要走极端,而是善待自己,然后让自己有丰沛的能量去行动,去影响身边人,去改造物质世界。 一个内心丰盈、懂得爱自己的人,也会追求“成功”,也会追求对社会有“贡献”。但这种贡献是发自内心的热情,是可持续的,是带着“光”的,它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经济数字,更是人与人之间温暖的连接和信任。 而一个内心有匮乏感,有受害者心态,有不配得感,不自信的人,长期看也不可能为人类社会做出巨大贡献。他们要么靠黑化驱使自己,开始腐败、贪污、做恶、过度补偿;要么早早就能量耗尽,做不出影响。 同样是巅峰体验,一个是因为得到了权力、财富、名望,非常兴奋,觉得自己无所不能;另一个是感受到内心的丰盈和爱,然后非常轻松,非常愉悦。 前者是站在世界之巅,肾上腺素和多巴胺飙升,感觉世界尽在掌握,但内心深处却在担心坠落,担心失去;后者则是静坐于内心深处,感受到一股温暖而强大的能量从心底涌出,平和、喜悦,你知道这份感觉永远不会被夺走,因为它的源头就是你自己。 以前的我会毫不犹豫选择前者,因为显得我厉害;而现在,我会选择后者,因为我自己就可以满足,会更有力量。 我想,当我们每个人都能从内心获得“天塌不下来”的笃定和松弛时,我们才能真正地、自由地去爱,去创造,去建设一个我们真心希望孩子们降生于其中的世界。 而这一切的起点,无关其他,只在于我们是否愿意, 从此刻开始,学着真正地爱自己。

40
黄毅Victor.
13天前
后劲有点大。非常松弛的下午,坐着快睡着了,无所事事地听海浪和今年筛选下来的舒服的配乐,那个时候才三四点,风大我们在阴处凉快得很。好久没有承包整片海滩了,台风后才没人,虽然风暴吹得残骸乱,但够野。加州海滩惠州版。
00
黄毅Victor.
14天前
00
黄毅Victor.
16天前
今天笑点还是挺多的,褒义,这个米巴赫也笑到我了哈哈,我仍是米粉,褒义,但更是前沿科技粉。

3年出100个车漆,国产车真的玩出花了。

小米:我都还没对标宾利和劳,你追觅一声不吭就发布白菜价的宾利和劳,真没眼力见。这次就发布了堪比宾利和劳的新款手工车漆哈哈。
110
黄毅Victor.
17天前
这个时代应该要逐步诞生出安卓和iOS之后的下一代个人操作系统了,全新的交互逻辑、全新的硬件、回归以人为中心、回归作为个体成长/探索工具、甚至有一定反互联网的属性。give me something new

卖萌日: 在AI时代,大家总是在翘首期待着领军企业又能带来一些令人惊喜的One more thing。 上周五,OpenAI被爆和中国消费电子代工厂立讯精密签署制造协议,为未来的AI硬件生产做好准备。消息传出后,立讯精密的股价也随之涨停。 在更早的时候,OpenAI还以65亿美元收购了苹果前首席设计官乔尼•艾夫(Jony Ive)所创立的公司io Products,并致力于创造完美的新一代AI硬件。他们声称,不仅要设计出漂亮的设备,更是要定义全新人机交互范式,让AI更无缝地融入日常生活。 目前披露的消息是,他们所研发设计的是一款“无屏幕、口袋大小、具备情境感知能力”的设备,并能与手机、电脑等设备协同工作。 OpenAI的CEO山姆·奥特曼对该设备也抱有极高期望,他曾表示销量将快速达到1亿台,成为继Mac和iPhone之后的第三个核心设备。 为了打造这台设备,OpenAI也是马不停蹄地展开了人才招募。据报道,有至少25名前苹果员工加入了OpenAI,包括在人机交互设计、音频技术、可穿戴设备和规模化制造等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专家,其中就有苹果的原产品设计副总裁、在量产方面经验丰富的关键人才Tang Tan。 各方消息都表明,OpenAI的首款硬件已经不只停留在PPT上的设计图层面,而是即将进入量产前的阶段。但究竟这会是一个什么设备,会不会像山姆·奥特曼说的那么厉害呢?如果真的能做到,又应该具备哪些特质呢?今天我们特训营就来好好分析一下。 先说结论,我们特训营认为,结合OpenAI在大模型领域的特长,他们有可能是要通过一款便携设备,实现从“信息时代”向“解决方案时代”的跃迁。正如当年智能手机把互联网装进了口袋,OpenAI可能会把AI专家放进我们口袋里,无处不在地陪伴我们,对我们有更深入的理解,并且帮助我们解决决策时信息不对称、专家顾问不在场的问题。 随身AI专家。 首先,我们特训营想提醒的是,OpenAI要下场打造硬件,有可能是看到了一个广泛存在且尚未被满足的全新需求。 这款设备如果没有屏幕,或者说OpenAI不是那么看重屏幕,就表明了这款设备将采用全新的人机交互逻辑,不太需要使用屏幕。有可能主要通过语音、乃至于环境感知,就能与用户交流。 由此就能大概刻画出OpenAI硬件的使用场景:静静躺在你的口袋或是夹在衣服上,默默的观察和倾听,在需要时通过语音的方式作出回应。 它就像个随叫随到又润物无声的专家级助手,不会打扰用户,不占用用户的注意力,但会自然地融入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成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但这样的设备究竟能干什么? 我们特训营推测,它有可能是为我们的大小决策提供支持。这是以往设备难以很好满足但同时消费者又切实存在的、高频且刚性的需求。 比如,当你早上起床时,其实就要做出很多小决策,早上吃什么更健康,要怎么锻炼,也包括要跟家人做什么沟通。 除此之外,各类家务、旅游、以及日常工作日程安排,都无疑需要耗费我们大量精力去做安排和决定。 假如有个AI设备帮你注意各种细节,帮你给这些琐碎的小事做出更合理的安排,那么相信你大概率就会听它的,甚至会授权它替你把一些事做了。 当然,大决策就更需要AI的协助了。 比如买房,动辄要花大几百万,且普通人一辈子也难得买几次房,不可能对买房有多精通。可是,普通人往往又容易在商家的宣传下冲动消费。那么此时,AI设备就能通过定位、倾听和观察,及时给你更好的建议,助你理清思路,做出更稳妥的选择。 所以,如果说我们当前的核心设备——智能手机,是为了解决信息差问题,满足沟通交流和娱乐的需求,那么下一代AI设备就是为了成为我们的伙伴和智力上的助手,提供决策支持和行动建议,和我们共存。 抢占入口。 当然,以上都是我们基于AI原生硬件的逻辑做出的推测,OpenAI是否能做到还有待观察。 我们特训营一直强调,AI浪潮中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在于AI原生,而不是节能增效。也就说,AI是要去解决那些以往完全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不是替代已有功能。 但长期以来,大家在宣传所谓划时代的硬件时,总是强调自己是另一个形态的手机。 因此,要设计出AI原生的硬件,就必然要跳出手机的框架去思考。或者说,即使最终产品外形仍像手机,但背后的本质早已不一样。 我们特训营认为,未来,OpenAI硬件的本质就是服务入口。 因为,OpenAI现在就在向这个方向演化。OpenAI的用户里占比最大的是个人订阅用户,目前OpenAI周活跃用户7个亿,订阅用户数量已经达到5000万左右,其中大多数用户是拿GPT当个无所不知的高级顾问,随时问问题。如果能给他们提供一个不需要打开电脑、不需要从手机里打开App就能使用的硬件,相信很多人会购买。我们特训营相信,这才是Sam Altm说他们的硬件会卖到一亿台的底气。 当然,购买硬件只是第一步,之后这些消费者应该也会需要绑定OpenAI账户,并且定期支付费用,才能持续获得服务。 同时,OpenAI也有可能基于硬件构建护城河。 每次用户与硬件的交互,以及有关用户的各种数据,都会转化为高质量的训练数据,用于持续优化模型。而模型性能的提升又会进而吸引更多用户,产生更多数据。这种越使用、服务就越好的正循环一旦形成,就能让OpenAI具有难以替代的优势。 不过,也要给大家降降温。我们特训营认为,OpenAI硬件未必会像山姆·奥特曼所期望的那样,快速卖出1亿台。这更像是说给资本市场听的故事。 在第一代iPhone推出之前,智能手机已经出现多年。如果OpenAI的硬件是划时代的,就还需要花不少时间来培育市场和教育用户,短则数年、长则十几年。但除非硬件成本很高,否则性能很难超越手机,手机就能做到的事情,让用户因为一点点使用方便而多花很多钱买设备是很难的。 特别是,产品推出之初,价格通常偏高,质量和体验也不稳定,往往只是少数极客手中的玩具,很难快速让普通消费者也愿意买单。 所以,可以预估,OpenAI硬件的实际销量虽然有可能超越Meta眼镜。但哪怕第一年就成功卖出100万台,而设备定价为600美元左右,硬件收入也才约6亿美元。这听起来不错,但对于OpenAI这样一家每年研发和运营成本动辄数十亿、估值五千亿美元的公司来说,这点收入可能连覆盖成本都难。 所以,即使卖出1000万台,对OpenAI这样的“庞然大物”来说也只能说成绩平平,但别忘了,当年第一代iPhone也只卖出了600万台。 当然,最后,我们仍然要看到,OpenAI大举进入硬件领域,表明AI硬件的浪潮即将到来。如果你也想在产业一线看懂科技产业的发展动态,并和优秀的同行者一起探讨未来,推荐报名我们特训营的CES2026观展团。届时,我们将陪同你和各位优秀的科技企业家,在现场浸润式的观察和思考。 本周的我们特训营直播课上,还将对AI硬件浪潮进行更深入的剖析,带你看懂背后的新趋势,欢迎加入我们特训营,和我们一起,先人一步,领先一路! 理解趋势投资,对我们每个人的意义重大。 经历了价值投资和趋势投资完整的经济周期,经过了市场涨跌的洗礼,经历了那些不同因素对你产生的影响,我们对人生阶段的掌控力就会极大的加强。 我们特训营的使命之一,就是帮助你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并坚定的相信,敢于下重注赌未来,成为时代的赢家。 有关趋势投资时代的详细规则,各个科技产业前沿领域的价值洼地与未来潜力股,更多产业深度分析和底层思考逻辑,我们会在特训营里分享,欢迎加入。 如果您觉得文章内容有收获,请一定帮忙转发,您的行动就是对我们的最大支持。

00
黄毅Victor.
19天前
台风天,不如轻断食饿一下,对身体好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