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大葱Fred
181关注342被关注1夸夸
Building Influxy AI |人在硅谷
为创作者打造最好用的AI输出工具
大葱Fred
6天前
内容创作的AI Agent最重要的是什么?作为一个超过6年的内容创作者,与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目前各大社媒平台流量红利消退已成定局。未来的KOL和内容创作者比拼的核心,不再是单纯的创意灵感,而是持续创作高质量内容的能力。

这个转变背后的逻辑很简单:
当KOL都能偶尔写出一篇爆款时,真正的护城河在于能否长期、稳定地输出有价值的内容。

01 AI内容工具现状与用户需求
市面上的内容创作工具开始从不同角度切入:
- 有从帮助用户思考的角度出发的
- 有从知识沉淀的角度出发的
- 有从效率提升的角度出发的

但问题来了 大部分工具生成的内容都有明显的"AI味",千篇一律,缺乏个性。这不是技术问题,而是对创作者真实需求的误解。
用户真正需要什么?在我们Influxy的内测过程中,超过一半用户都在强调同一个需求:如何让AI写得像我自己,甚至像某个特定的KOL?

这背后反映的是创作者对身份认同的核心诉求:
- 每个内容创作者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
- 读者能感知到"这就是你"的真实感
- AI不应该让所有人的内容都变得千篇一律
我们意识到,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关于创作者身份认同的核心需求。

02 AI Agent的核心能力与市场矛盾
风格建模:Influxy的核心能力
经过二十几版的迭代,我们发现最关键的不是生成内容的速度,而是如何让AI真正理解创作者的"写作DNA":
1. 语言习惯分析 不只是词汇选择,更是句式结构、表达节奏
2. 思维逻辑建模 从论证方式到观点组织的深层模式
3. 情感表达风格 幽默感、严肃度、亲和力的精准还原
这需要的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深层的风格学习和再现。

个性化 vs 标准化的本质矛盾
目前市场上很多的KOL、内容创作者、marketing人员都在使用生成式AI创建内容,但大多数工具走的是标准化路线 用同一套模板服务所有用户。

这种做法的问题在于:
忽略了内容创作最本质的价值 独特性。
当AI让所有人都能快速生产内容时,真正稀缺的不是生产能力,而是个人风格的不可替代性。

03 未来趋势与Influxy的解决方案
未来的内容创作格局
我预测,未来的内容创作者会分化为两类:
1. 风格鲜明的个人IP 拥有独特声音和深度思考能力
2. 标准化内容生产者 依赖通用AI工具,逐渐失去竞争力,但是是某些工作室的首选。

而决定你属于哪一类的关键因素,就是你使用的AI工具是否能真正理解并延续你的创作风格。

这就是我们正在构建的未来 让AI成为你创作力的延伸,而不是替代品。
#AI
20
大葱Fred
9天前
很多人都说,AI产品其实都没有护城河,我来简单聊聊我的看法。

越来越多人意识到通用的AI agent没有太多人用,那AI产品的护城河究竟在哪里?

我认为核心有2块,首先是垂直行业深耕。通用AI很容易被模仿,但深入某个行业的AI就不一样了。法律行业的Harvey,不只是聊天机器人,它理解案例逻辑、文档结构和合规要求;金融合规里的智能审查懂规则和审计链路;供应链的需求预测和排产优化AI,理解SKU、交付周期和异常处理;内容创作和社交领域,Influxy能帮KOL快速生成内容、管理品牌风格、智能匹配合作商机;医疗诊断AI也要掌握医学术语、病理逻辑和监管要求。这些都是高门槛。

第二是工作流深度集成。护城河不在于AI本身,而在于它融入了日常工作流程。当AI成为工作流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替换成本就很高。它可能同时打通上游数据源和下游执行系统,成为岗位的协作者,形成触发-反馈闭环,或者把模型、检索、规则引擎和函数调用组合成可维护的“业务链”。

做AI产品最大的陷阱,是只做一个“UI wrapper”。真正的护城河来源于对行业痛点的深刻理解、与系统无缝集成的能力,以及在生态里占据独特位置。

判断AI是否真的在筑城,可以看几个信号:它是否带来可量化价值——提高效率、减少错误、缩短流程、增加转化或回款;它是否被工作流真正需要,而不仅仅是“好用”或“好看”;它是否会随着使用变得更聪明、更省钱。
00
大葱Fred
13天前
内容创作必备神器Influxy第三轮内测感受

站在创始人的视角讲一句实话:这周的曲线,终于开始长成我们最初在白板上画的样子。第三轮内测临近收官,数据不只是“好看”——它在验证我们的方向、我们的方法、以及我们对创作者工作的尊重。

1️⃣ 核心数据与用户反馈
👀核心数据突破:从“可用”到“离不开”
相比第二轮内测,我们看到了更有生命力的信号:
- 70%+ 用户每周使用超过2次(高频不是偶然,是习惯的形成)
- 近一半用户每周直接发布到社媒2次以上(从“写出来”到“发出去”的跃迁)
- 67% 用户 NPS≥7(信任开始建立,不是口头上的“喜欢”)
- 60%+ 用户表达付费意愿(价值被看见,商业化试探通过)
作为创始人,我更在意的不是绝对数,而是趋势与粘性:这些数字背后是“创作链路被打通”的事实。
我们没有做一个更快的大模型,我们在做一个让创作者更像“自己”更懂自己的all-in-one AI agent,从风格建模、洞察趋势、发掘选题、再到构建思路、生成内容、一键发布,帮助用户提升生产效率、内容质量和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2️⃣ 产品优化与新功能预告
🔧 本周重点打磨:把边界场景做顺,把创作节奏拉直
1) 内容输出效果升级——把URL获取失败等边界场景逐一敲掉,让参考源更自由、更可控,输出的文字更像“你本人”而不是“一个模型”。
2) UI体验提升——减少犹豫成本,缩短每一次从灵感到定稿的距离,让创作者的手感回到创作者手里。

🚀 自由对话:不是新功能,是创作关系的升级
我们正在全力研发“自由对话”——它不是一个问答框,而是一位理解你语气、节奏和判断标准的长期搭档。更多样的交互形式,给KOL更快的反馈回路、更稳的输出质量。
直白说,这是我们对“创作者主导权”的再一次押注。
从数据到体验,从功能到交互,我越来越确定:Influxy 正在长成创作者真正需要的 AI 助手。
不止提效,更是放大创作半径。
#Influxy #AI写作工具 #创业进展 #内容创作者
00
大葱Fred
15天前
一个月系统了解AI(第2-4周)

昨天我们讲解了 第1周:什么是AI? —— 现在我们继续前进!

如果你错过了,记得去看上一篇,今天我们要讲的是 第2周:AI能做什么。

接下来是你掌握AI的下一步:
第2周:AI到底能做什么?
🎯 目标:了解AI的能力边界——它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 学习重点:
文本类:写作 / 翻译 / 摘要
图片类:识别 / 生成(AI绘画)
多模态:文字 + 图片/语音/视频
新趋势:RAG(AI + 外部知识)、Agents(可以自主执行任务的AI)

📚 推荐资源:
HuggingFace Spaces(AI Demo)
链接: huggingface.co
OpenAI API 文档
链接: platform.openai.com

📝 小任务:用AI做一个小作品,并列出“AI能做的事 vs 不能做的事”。

第3周:如何和AI协作
🎯 目标:不仅会用AI,更要学会有效使用它。
💡 学习重点:
提示词工程
思维链:让AI一步步推理
调用API实现一个小功能(例如自动生成摘要)

📚 推荐资源:
OpenAI Cookbook
链接: github.com
LangChain 文档
链接: docs.langchain.com

📝 小任务:做一个小Demo,例如“输入文章 → 输出摘要”。

第4周:AI趋势与机会
🎯 目标:对AI的未来发展有一个基本的判断。
💡 学习重点:

大模型竞赛:ChatGPT、Claude、Llama、开源社区
技术突破:更长的记忆、更低的成本、更强的多模态能力
商业机会:内容创作、教育、营销、金融…
风险与挑战:版权、隐私、伦理

📚 推荐资源:
a16z AI Playbook
链接: a16z.com
The Batch (deeplearning.ai)
链接: deeplearning.ai
State of AI Report
链接: stateof.ai

📝 小任务:写一份关于“未来6个月AI会带来哪些变化”的小报告。

🎉 总结
只要1个月,你就能:
✔️ 理解AI(不再一脸懵)
✔️ 玩转主流AI工具(能做出小作品)
✔️ 看得清机会与风险(做出明智决策)

💡 小贴士:不需要啃论文,不需要写代码,按照这个路线学就够了!
#AI #AI创作工具 #
02
大葱Fred
16天前
想在 1个月内学懂AI —— 即使你完全没有技术背景?
这是给小白的分步学习路线图 📌
跟着走,你会从「好奇」 → 「能用」 → 「看清机会」:
👉 听懂 → 玩转 → 发现机会

第1周:AI到底是什么? 🤔
1. 学习目标
打破神秘感,能用自己的话解释「AI是怎么学东西的」。
从 规则 → 机器学习 → 大模型 的演进
神经网络直观理解(不用数学!)
训练 vs 使用
局限性:容易出错、依赖数据、算力昂贵

2. 学习资源
吴恩达《AI For Everyone》
👉 www.bilibili.com
3Blue1Brown 神经网络科普视频
👉 www.bilibili.com
HuggingFace 入门课程(Transformers)
👉 huggingface.co

3. 小任务
写一篇1页笔记:《AI是怎么学东西的》。
🔖 收藏这份路线图,等我下篇更新 第2周:AI到底能做什么?
01
大葱Fred
20天前
恭喜我们Influxy获得ZLead全球青年科创峰会 金奖!成为最多投资人看好的项目,也非常感谢观众和评委们的支持,未来我们会继续优化,成为最好的KOL AI Agent
00
大葱Fred
25天前
​从科技的发展历史来看,我们经历了18世纪中后期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手工业转向机械化生产,也经历了20世纪中后期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全球信息互联,世界的发展从人力协作越来越往智能的方向拓展,而我们发现,内容创作领域亦是如此。

KOL 3.0:AI如何让影响力生产自动化

00
大葱Fred
27天前
本周产品更新 | 用Influxy生成的内容在X破20万阅读!

这周是 Influxy 非常关键的一周。第二轮内测数据新鲜出炉,有让我们兴奋的突破,也有需要持续优化的地方。

1️⃣ 核心数据与用户反馈
在第二轮用户数据方面,用户在产品使用频率和发布率上表现超出预期,说明我们的核心功能确实击中了创作者的痛点。35% 的用户愿意多次使用我们的内容发布到社媒,这证明产品价值在被验证。

现在我们最大的目标,就是缩小“想付费”和“真的付费”之间的差距,并继续优化大家最关心的体验。从“好用”做到“爱不释手”。

2️⃣ 产品迭代与新功能方面

过去一周,我们上了几项大家呼声很高的功能:
多轮交互:创作可以来回打磨,灵感不断线
提示词历史记录:随时回顾、复用创作思路

深度文章模式也即将上线,专门满足需要长篇深度内容的创作者。

3️⃣ 市场反响与未来思考

第三轮内测刚开始,就开始有KOL主动在 Twitter 上帮我们宣传。这种自发传播比任何营销都有说服力 说明产品正在从"工具"变成"创作伙伴"。更值得喜悦的是,KOL Influxy 生成的内容在X破 20 万阅读!

AI 正在让内容创作进入“智能化”新阶段,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条生产线的核心引擎。
20
大葱Fred
1月前
做产品最开心的莫过于内测时用户们主动要付费使用了。

今天中午朋友和我倾诉感觉AI行业真需求的产品太少,因为大部分的产品都是满足臆想的需求而不是真实的需求,深有同感。AI产品虽热闹,但要么太泛而无用,要么fancy却不知道在target谁,真正有用的不多。

在第二轮内测的尾声,用户开始陆续主动付费使用,是作为产品人很幸福的夜晚。很幸运我们找到一个有价值的需求,作为创作者的AI agent为创作者带来真正有价值的产品。

做产品就像种树,​阳台上的柠檬树,有一天会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柠檬水、柠檬鸡,走进更多人的身边。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