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歆_
455
关注
1k
被关注
9
夸夸
✨
睡前原谅一切
并且坚持开心
🪄
给小孩子画书
李歆_
10:48
为了他家的老醋烧鳗鱼来的,不负期望
用的是泉州本地乌耳鳗,醋是“中国四大名醋”之一的永春老醋,两种主料把“鲜”与“酸”做得恰到好处不腻不腥。爱吃酸甜口的话,这道菜在泉州值得一试
他家送的桂花玫瑰山药泥作为漂亮甜品来说味道能打十分!吃完门口的文庙红墙可以顺便打个卡
21
0
1
李歆_
2天前
来泉州第一站,就是走流程
154
14
4
李歆_
13天前
接下来的一个月,我只做让我吃得下、睡得着、笑得出来的事
不解释、不检讨、不计划未来。
27
1
0
李歆_
17天前
LH44, still chasing 0.01 – we’ll wait in the rain.
9
0
0
李歆_
23天前
ootd
66
3
1
李歆_
27天前
当童书选题会上出现“女权”两个字的时候,还是需要警惕一下的,这个词在儿童语境中容易被误解被滥用,被某些极端声音裹挟。如何把性别平等的内核转化为儿童能理解的叙事,而不是成人议题的降维搬运才是这类选题的关键
得让故事先于立场,角色先于符号
32
11
0
李歆_
1月前
说好的相亲相爱一家人呢
17
1
1
李歆_
1月前
最近做了一个微创手术,也是人生第一次体验了全麻
依稀记得当时麻醉师推完麻药之后在耳边反复问
“困不困啊?”
“不困啊…”
“困不困啊?”
“不困啊…”
…此类对话重复三遍以后
旁边的主刀医生应该是听不下去了,在我意识半清醒的时候听到他说“没事,现在开始吧”
51
27
0
李歆_
1月前
表妹👧🏻
91
3
5
李歆_
2月前
🌻
广屿Ocean: 当互联网大厂的工牌,成了新的“奢侈品” 昨晚看了食贫道最新一期的纪录片《时尚圣经》,片子先从法国前殖民地非洲刚果切入,作为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国家,这里却存在一群被称为“萨普”的群体,他们的目标就是追求像前宗主国一样的“优雅”和“时尚”,并以此作为自己生活的核心 里面有一派甚至认为,只有穿欧洲大牌才有资格被称为“萨普”。比如镜头里卡车司机马塞尔脱下沾满油污的工装,小心翼翼换上二手杰尼亚西装的画面 —— 为这件欧洲阔佬转手的旧衣服,他啃了八个月木薯粉。甚至很多人认为只有死之前去一趟巴黎才算“不枉此生”… 生活在非洲的“萨普”们,可谓是奢侈品这个庞大食物链的最底端,各种所谓的奢侈品被生产出来后,经过时间的汰换,前主人们的反复使用,最后辗转来到非洲,却依然会被一群受奢侈品文化宣传影响的人趋之若鹜 而这样的“身份朝圣”并非独有的奇观,我这时候在想,在更先进的国度,“奢侈品”演化成了什么形态呢? 例如在我们这,我发现“奢侈品”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所谓的欧美奢侈品大牌,有一种新型奢侈品,就是“互联网大厂”的工牌和周边 当非洲的青年为二手爱马仕皮带节衣缩食时,北京海淀区的大厂实习生正在小红书上展示着字节的工服和新人入职大礼包;深圳科兴科学园的午夜食堂里,印着鹅厂LOGO的帆布袋与LV Neverfull比肩而立 2024年脉脉职场报告显示:71%的互联网从业者将公司品牌列为首要社交标签,超越毕业院校与户籍属性 当然,这套体系还有更多独立的分支。例如你会看到即便是已经胡子拉碴的中年人,依然会穿着印满了大写英文校名和校徽的T恤,抑或反戴印着常春藤校名鸭舌帽约会的“运动系”精神小伙… 他们都成了独立于传统“奢侈品”行业的,标榜身份的另一套“符号”体系,而其最大的作用,就是通过一套“意义符号”,暂时解决了人的“身份危机”与“阶层焦虑” 这个方向演化的终点,可能就像斯坦福商学院教授奇普·希思在《黏性》中写的:“当实体产品失去稀缺性,组织身份便成为终极奢侈品。”,不知道奢侈品牌们会不会瑟瑟发抖? 写到这,我想起曾看到的一个片段,2016年,霍金在剑桥大学最后一次公开演讲时,身着普通的没有任何logo的衬衫,轮椅扶手亦无任何院校标识,他告诉我们,“宇宙的真理不需要logo加持,人类应警惕用符号堆砌身份。” 你身上的符号越少,灵魂越自由 2023年的《钱江晚报》采访了一位阿里的P10,我用AI查了下当年的报道,将一小段摘录如下 “在阿里任职14年的算法专家杨振(化名)晋升P10两个月后选择离职。离职当日,他特意把工牌塞进背包夹层,却将女儿幼儿园手作的扭扭棒向日葵别在胸前。‘工牌是系统给的编号,这朵向日葵才是我人生的勋章’。” 不知道在你的眼里,什么才是最值得追求崇拜的“奢侈品” ?
2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