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Barret李靖
163关注11k被关注10夸夸
编程领域优秀贡献者
🧑‍💻 软件工程师 / 终身学习者 / 俩妞爸
🧐 AI / Cloud Native / Indie Maker
👻 小胡子哥,一个有趣的灵魂
Barret李靖
02:26
写了个“网页划词后生成卡片”的油猴脚本,QuoteSnap,openuserjs.org ,我感觉 ChatGPT 的审美还是在线的,跟它结对编程一个小时就搞出来了,效果很不错。

脚本用法比较简单,在网页上划词后,连续按四次字母 c(或直接按 card 四个字母),就会弹出如图的分享卡片。支持更换主题色、编辑文字内容;支持将生成的内容转为图片复制到剪贴板,也可直接下载下来。
02
Barret李靖
1天前
如何找到一个好的研究方向,这对于研究生和博士生来说,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当然也包含在工业界从事学术和技术研究的人。它直接影响了研究产物的交付品质。

那什么样的研究才算“有价值”?又该如何让它的价值足够大?可以从三个角度来看。

1)创新性,说的直白一点,就是开脑洞。ResNet 开了一个“残差连接”的脑洞,Transformer 开了一个“注意力即一切”的脑洞,ViT 开了一个“把视觉当成语言建模”的脑洞。开脑洞也叫“挖坑”,只要坑挖得够大,填坑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别人。Transformer 论文的引用量达到十万之巨,可以想象有多少人进来“填坑”。

2)有效性,即学术或工业价值。好的研究必须能“跑得通”,不仅概念上新颖,还要在实验中奏效、在工程上落地。很多论文提出漂亮的理论,但没有可复现的结果,也没有能被行业采纳的路径,这样的创新是空中楼阁。

3)问题规模,它决定了研究的“杠杆”。如果问题只是微调参数、改良细节,那么影响力往往局限在局部最优;而当研究直击底层约束、改变范式,它的能量就能跨越领域。

好的研究方向,是在世界的噪音中找到一个“尚未被解答的确定性”,并用一套可验证的逻辑,让它从思想变成现实。
11
Barret李靖
1天前
大部分网站都支持倍速播放,但基本最大只有 2x,在遇到枯燥无味的剧情和解说时,2x 显然是不够的~

于是,我手撸了个 0.5~5x-16x 倍速的油猴脚本,openuserjs.org ,放置在网页右下角,可便捷操作。为啥还有个 16x?因为我发现,广告也是可以被加速的😂,16x 约等于跳过广告了。

原理比较简单:定时监控 DOM 的变化,当遇到了 video/audio 标签时,就会展示右下角的控制器,然后通过标签的 playbackRate 属性来调整倍速。

P.S. 你也可以在油猴的配置里添加黑名单域名,避免打扰。
44
Barret李靖
2天前
最近在 B 站又跟着李沐读了不少 AI 论文,再次推荐他的《AI 论文精读》系列,www.bilibili.com

论文的结构大多八股:摘要、引言、方法、实验、结论,一板一眼。但要把这样的内容讲得清晰易懂、让人愿意听下去,其实特别难。这考验的不是文笔,而是对问题本质的洞察力。

ResNet 是图像领域的奠基之作。李沐在讲这篇论文时,对它的写作风格评价很高——全文围绕一个核心思想:Residual Learning。简单一句话:别让网络从零学起,让它只学“差的那一点”。就是这个看似朴素的想法,改变了整个深度学习的训练方式。

他读论文的风格也值得学习,不啃细节,而是“扫一眼、圈重点、问问题”三步阅读,关注的不是论文细节本身,而是作者在面对问题时的思考路径。这种方式能让人更快地看透论文背后的逻辑,而不是被推导公式困住。

对作者来说,把简单的东西讲简单,把复杂的东西讲简单,都需要很深的功底。而对读者,要能抓住那个最核心的问题:“这篇论文到底想解决什么?”,当懂得用这种方式去读论文时,其实也在学习如何思考、如何写作、如何提炼本质。
212
Barret李靖
2天前
清理电脑时,找到了一个七八年前写的项目,为了将淘宝生态能力开放给 ISV,让 ISV 可以参与进来帮助商家把淘宝店铺体验做好,魔改了 VS Code 的源码,技术上做了非常多的定制化。

为了方便调试 Weex DSL 的端容器代码,把 Chrome DevTools 直接给集成了进来,修改了部分 CDP 协议,也实现了一个适配 Weex 语法的 LSP;还劫持了插件市场,允许自定义插件跑在 IDE 上,自定义插件会暴露更多 VS Code 的能力,比官方的插件 API 要丰富很多;登录体系也替换掉了,改成了淘宝登录。

AI Coding 火起来之后,看到了很多基于 VS Code 魔改的项目,例如 Cursor、Trae、Kiro、Windsurf 等等,最近在搞这方面研究的时候,发现之前写的好多文章,仍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1、《VSCode 是怎么运行起来的?》,www.barretlee.com
2、《让 VSCode 在本地 Run 起来》,www.barretlee.com
3、《带你开发和调试 VS Code 源码》,www.barretlee.com
4、《解密 VS Code 断点调试的原理》,www.barretlee.com
5、《NodeJS的代码调试和性能调优》,www.barretlee.com
6、《VSCode 调试中 launch.json 配置不完全指南》,www.barretlee.com

当年改 IDE,是为了让人更高效;如今改 IDE,是为了让 IDE 更懂人。不过今天庆幸的是,你可能不需要学习这些知识也能把项目玩转起来,AI 对代码的理解力已经越来越强了,😄
22
Barret李靖
3天前
刚开始学开车的时候,坐姿总是拘谨,整个人几乎贴在方向盘上,眼睛死死盯着前方十米,每一脚油门下去,心跳和血压也跟着窜上来。

后来,学会了把自己融入到环境,将人、车和路当成一个整体看待,开车就变成了一种本能。
10
Barret李靖
3天前
慕强的人生活在恐惧中,因为他生怕自己不够强。

狮子和兔子,兔子想说话,狮子说,你的牙齿呢,你闭嘴。可是狮子在大象面前,狮子又变成了那个弱者。

如果把竞争当作一件重要的事情,内核就会不稳定,因为每次看到对手比自己强大,就会拼命提升对手强大的那一面,而忽视了自己的理想。

关注自己想要的,心里默念着“我的敌人是现在的自己”,慢慢地就会发现,自己不仅在变强,也在走向想成为的那个自己。
03
Barret李靖
3天前
注意力是稀缺品,在一件事情上投入过多,就很难在另外一件事情投入。要保持高效和聚焦,就需要给自己做减法。

做减法有两种方式,一是明确自己要达成的目标,目标一定是清晰、收敛的,及时清理与目标相关度低的任务,学会“断舍离”,学会放弃。什么都想要只能陷入局部最优,永远无法达到全局最优解。

二是控制脑中的任务并发量。大脑能同时处理的任务数量有限,并发越多,关键任务能获得的注意力就越少。更严重的是,当并发过高时,人会感到压力,而一旦压力升高,注意力便会被转移到“压力本身”。这时,任何模糊不清的事都会被放大,成为焦虑的源头,让人陷入不安。

关于这一话题,比较推荐《被讨厌的勇气》和《要事第一》两本书,断舍离的前提是自我接纳,要事第一首先要明确自己想成为怎样的人。只有在清晰的自我认知下,减法才真正有意义。
37
Barret李靖
3天前
假期,启动🎉
20
Barret李靖
3天前
再好看的风景,看多了也会腻;人亦如此。真正的发现之旅,从来不是奔赴远方,而是重新看待近处。

换一个角度,哪怕是每天走过的路,也会看到不同的光影,不同的人情,不同的自己。新的视角,往往比新的目的地更重要。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