泼水节还挺有意思,分成了西双版纳和芒市(德宏)两大战场。
西双版纳成名太久,全球人都会去疯玩,芒市要更传统一些,氛围更轻松。
在路上会看见一批又一批的傣族人。
年龄相近的傣族村民被称作“一班”,村委会帮她们订购统一的民族服饰,每个村+每一班的审美风格都不一样,中老年“班”常常是5人以上一起走,服饰典雅。年轻傣族是三三两两的走,服饰更靓丽一些。
大概老一辈更有民族自豪感,年轻一辈或许搬家太频繁,没有这么持久的金兰情谊,也更挑人。
泼水节又分麦日、大泼、小泼。
第一天是麦日,傣语叫“宛多尚罕”,意思是送旧。
泼水节这一天还是傣族的佛教新年,类似于农历除夕,人们要收拾房屋,打扫卫生,准备年饭和节间的各种活动。譬如西双版纳有划龙舟比赛、放孔明灯、傣历新年舞蹈秀,芒市还有民族团结长街宴等等。
麦日,傣族人会穿上民族服饰出来礼佛(供奉鲜花绿叶)浴佛(为佛像洗尘),平常都是穿汉服的,只有当地人能从声调、发型、长相特征辨认出傣族、景颇族、傈僳族。
第二天才是真正的泼水节,大泼。
芒市主要战场在芒市广场,特别宽阔,够几万人打水仗,布置了载歌载舞的高台,积水池,免费补水点,旁边还有很多小吃烧烤。
从芒市广场往外辐射2-3公里,也有很多商家和居民布置了免费的补水点,泼过你了,就能去打水,还有人卖水,补一桶3-5块钱。
真的很有市场…
2公里的步行时间是30分钟,要路过十来个补水点,路战十几波旅人,小孩哥是最爱开战的,一不留神水就没了,除非你怯战。
讲真,水枪是最没用的废物,农民浇花用的水袋枪才是霸霸,15L-20L,每个旅人会装10-15斤水,负重前往芒市广场…
一路猛射显眼包,到了就露天蹦水迪…
身材好的、漂亮的、穿着火辣的女人,还有帅逼、小孩哥是集火目标,那种蹲下来的弱者/站上高台的疯逼更惨,瞬间十几把水枪射过去了。
玩着玩着人就饿了,三个小时是大部分人的极限,刚好道上的人们往来交错,激战不止。
晚饭时间一些集市忙到没时间打扫桌子…
第三天就是小泼了,缩小到了广场、庙宇、家庭附近,还想玩的人就去玩,激烈程度减半。
所以建议在麦日前到达版纳、芒市。
在芒市,路上的水枪、水袋价格是网上的2倍左右,30块的水袋敢卖65,砍价能到50左右。爱省者省,行李空间不够的可以落地买。
水枪很帅,它的储水量、射程、力度就跟小孩玩具似的,很好摆拍但战斗力两颗星…
全脸防护面具才是最屌的,本来用于喷洒农药、防粉尘、电焊领域。泳镜、护目镜会起内雾,骑行防风镜上面漏水,农民/工人装备才是最最无敌的存在。
我问过一位50多岁的芒市本地人,他说他小时候人们是用树叶、竹筒、木勺泼水赐福,后来用上了锅碗瓢盆,再后来就成了水枪、水弹、水车大战,这个阶段就不够文明了,有一些人用高压水枪,打人很痛,近几年又变文明了,高压水枪市面上不让卖了。
泼水节有一千三百多年,它的现代化演变也就三十年历史,然而没有任何的文字记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