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发布千问 app,虽说是把“通义”换了个名字,但它的内核也有一些a-ha 时刻。
譬如 Qwen3 引入了全球领先的混合推理架构,实现了“快思考”与“慢思考”的智能融合。
快思考就是面对一些简单请求,调用轻量路径生成答案,几乎不进行复杂推理,响应极快、算力消耗也低。
面对数学题、代码生成、逻辑推理等复杂任务,模型才会切换到多步骤推理模式:分解问题 → 推理 → 验证 → 输出。
慢一点,但更准确。
其他家采用了类混合的能力,譬如模型级切换,推理预算控制等等,混合推理需要额外的训练成本,如果总策略要覆盖 10 亿用户,那么类混合的成本更低。
从体感上来说,Qwen3-Max的反应速度+篇幅精度, 要远高于其他产品,但上市两个月来,大众对它的感知并不深刻...
我个人觉得通义改名为千问,很像饿了么改名为淘宝闪购的策略,会让很多人非常好奇的使用一下。
若用户感受到了快、多、准,则改名“千问”的战略意义就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