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日记|年轻人
长辈间的友谊,传到下一代后,能否延续下去,很重要的就是看彼此的文化背景。弟弟妹妹们来香港,抽空请他们吃饭,席间浅尝辄止地交流了下。弟弟问酷哥怎么没来,向他的朋友们介绍酷哥,说酷哥是他见过的非常美的女生,兼具沪港的特色,可惜你们没见到。我理解弟弟的心情,但是介绍的内容就不是很优雅,暴露了自己的文化水平,令我有些尴尬。妹妹好奇莎莎有没有假,我科普了水货和假货的区别,不同销售地的法规不同,但并不影响在香港销售,因为香港贸易自由无关税壁垒。
其他弟弟们更关心在哪可以抽烟、乱穿马路会不会罚款、电子烟能抽吗这些琐碎的问题。去哪儿无所谓,反正跟着大部队。妹妹想去的地方因为这几天的天气,都不是很适合拍照。我推荐他们可以观赏下全球知名画作,似乎没什么人感兴趣。
反倒是开户他们也挺有兴趣,我问开来干嘛,有说炒股炒币有说存款,问多几句细节都不是很清楚。要自己碰壁了开不出来才知道,原来“两制”社会真的有别。多和年轻人交流唯一的好处是,他们对未知愿意真诚地发问,不会不懂装懂。在那些他们未曾探索过的社会运转的深水区,还有很多深浅暗礁等待着,不知者无畏,兴许会走出新的路。
我也习惯了年轻人不说谢谢,“下次见”已经是他们能展现出的最大的诚意和尊重了。
总第203篇,2025年第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