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木:一场情感波澜》,4.3/5.0分。
非常现代且静止的“风暴”,的确宛如一场伐木,起初是轻蔑、然后重复而看似过度的蔑视、然后一层层年轮(伴随着咒语般“我靠在没有投靠的沙发上想”重复且随便化的叙述)中越来越多细节将一座创伤宫殿的细节不断充实、然后变得越发愤怒和憎恶、最后随着伐木终止“我”离开场域也便立刻松弛下来,只不过朝向的并非树木而是“我们”。整个过程伴随着同理想化的52岁作家的状态完全不符的幼稚、乖戾、被动与受惊之感,后半段才明白所谓刻薄也是创伤转化,但这种状态的起讫如此日常(且被动,“我”除了能控制身体最基本移动外似乎全无能动性)又如此内部,这又很当代(甚至和有点幼稚对它的投诉也呼应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