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宇宙
885关注7k被关注7夸夸
文化话题优秀贡献者
🌈 烂人。字体排印编码,东亚文化迷宫,缺乏系统地了解各种语言,电影爱好者,豆瓣也叫“宇宙”。3190-0972-4526
宇宙
2天前
《一战再战》真的好好看~ 想二刷!
30
宇宙
4天前
一日不见兮,如三秋*兮。

*初秋、丰秋、晚秋
10
宇宙
5天前
昨天为了买个鸭鸭杯去了Lavazza和Moschino的联名空间。
00
宇宙
10天前
贝浩登的两个展,比较喜欢杰森·博伊德·金塞拉的《心我的炼金术》,虽然感觉也并不是新鲜东西。
50
宇宙
11天前
如果不去干杯音乐节,我周六就晚上去今潮八弄听一个阿依努音乐人Oki Kano &Rekpo Kano的演奏、再去wigwam听一下文亮+严俊+叶晔的live。
20
宇宙
11天前
昨天在东艺听了差不多十年后第二次交响乐现场,捷杰耶夫指挥马林斯基交响乐团演奏的马一和马三,马一主题更个人、更小但其实还挺穿透我心(意外地在第三乐章流泪了),马三相比确实宏大太多了(后半程时不时会突然有我该如何在这么大的世界中存在、或者我的存在如此渺小的感觉)。

马林斯基的铜管组确实名不宣传,而且几次三角铁同铜管(也包括一部份弦乐)产生的音效让我惊叹。好久没有看这么(乐器演奏方式上如此)古典的演出,以为不会掉入这声音是怎么出来的感觉中,但还是被精巧打败。如果有时间还想听马八的……
40
宇宙
11天前
Shanghai Restoration Project开场、鸭打鹅移到非Pro在下午两点,吴卓玲在After Party,Kraftwerk被取消…… Glass Beams看看以后有没有其他机会听,Pro心已凉透就等着退票窗口,干杯果断退票了。
10
宇宙
13天前
《上海什锦:陆远敏彩色摄影作品展》,比起具体的作品更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很少离开上海的陆老师的形象,其中有打动我的地方。特别是比如虽然身处不同的片区,但是十号线开通后震惊于沿途拆迁变化速度之快的那里…… 我第一次从初中沿着山阴路、长春路一路走到海伦路发现这么宽阔的大马路(当时当然很空旷没什么楼)的感觉还是可以被调动的。从文字看非常小家子气,一个地铁前估计市内流动都非常少的宅男,发现了新的坚固的东西又发现他们快速消失。这些情感我想想都能感受到从小走南闯北的人的白眼,但前两天也刚好看了《八月处子》,于是稍微有勇气公开一下这种共情。
00
宇宙
13天前
10
宇宙
13天前
Patrick老师人怎么好成这样

PatrickW: 前两天二刷了浦东美术馆的《缔造现代》,思前想后还是应该写点什么的,毕竟这个展真的很值得,但我也理解很多小伙伴担心看不懂,虽然我们本就不必去“看懂”,可如果能有更多信息来帮助看展总不至于是件坏事。可是每件作品都是那么的好,那么的有故事,那么的动人,所以总归是遗憾的无法面面俱到,干脆简简单单的从主题开始吧,看看现代到底是如何被缔造出来的吧 关于中世纪之后的西方艺术史,最简单粗暴的就是直接分为三个阶段:古典艺术,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今天在浦东美术馆的展览将聚焦于从古典到现代过渡的这一时期,而这段故事却要先从17世纪的法国国王,人称“太阳王”的路易十四开始讲起 作为世界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国王,路易十四通过铁腕手段将法兰西打造成了当时欧洲最为强大的国家,同时他也极度的热爱艺术,花费巨资购买的大量雕塑和绘画成就了如今世界最大的美术馆之一——卢浮宫,而他在位时期建造的凡尔赛宫至今仍是巴洛克极致奢华壮丽的典型代表。随着路易十五继位,蓬巴杜夫人所推崇的洛可可风格在18世纪迅速风靡了整个欧洲,和恢弘大气的巴洛克不同,精致小巧的洛可可更容易传播和追求,只要口袋里有足够的钱就可以在家中布置上满满的洛可可装饰。于是在经历了两代国王的共同努力之下,直到二战,法兰西一直是欧洲乃至世界的艺术中心,下至平民上至皇亲贵族无不争相模仿。除了极强的影响力,法兰西还有着极为完善的艺术系统:学生先临摹古典作品,然后做石膏像以及真人写生。优秀的学生还能参加比赛获得去罗马学习五年的全额奖学金。如此明确的艺术教育体系,加上美术馆的开放以及每年举办的沙龙让整个19世纪的西方艺术都变成了学院派(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只是绘画的风格不同,但都属于学院派的技巧标准)的天下。 看学院派的绘画最大的感受就是真美啊,每一个细节都用心雕琢,题材构图线条色彩各处都极为讲究。古典油画题材一般分五类:历史(包括宗教和神话),肖像,风景,静物和风俗画。其中历史因为有着较高的绘画技巧和解剖知识与历史文学等要求而被认为是最能展现一个画家水准的题材。每一件学院派的作品都是极致的完美,但却有着一种不食人间烟火般的高高在上,一丝生活的痕迹都看不见,看久了难免感到空洞乏味。 17世纪开始的启蒙运动最终引发了法国大革命,它直接推翻了巴洛克和洛可可的浮夸奢靡,也使得血雨腥风之中的艺术家不再继续追求过去感官的愉悦,而是重新回归到古典的理性秩序之中。在那个激昂的年代,每个人都把自己看作是生活在英雄时代的希腊人或罗马人,于是新古典主义兴起,可当生活开始稳定却又觉得生活太平淡无聊从而兴起了浪漫主义。不管是新古典主义还是浪漫主义,它们都太远离现实了,我们现在的法兰西共和国其实是第五共和国,在帝国与共和的不断反复中,不管是谁都无法只沉溺在美好的幻想中而忽略现实。于是现实主义终于登场了。在开始现实主义之前,我先分享一个俄罗斯画家列宾的故事,这是陈丹青在一期节目中提到的:有一次,列宾看到一幅意大利绘画,赞不绝口,说:艺术之所以是艺术,最最重要的是“美”。不久,他看到一幅俄罗斯无名小画,画着贫苦的女孩,老头子哭了,喃喃地说:“哎呀,艺术最最重要的是善良和同情。” 最典型的现实主义画家莫过于离经叛道的库尔贝,他笔下的满身赘肉的浴女以及粗鄙肮脏的工人和一尘不染的学院派形成鲜明对比,这种人自然是被正统的学院派所不齿,也拒绝库尔贝参加沙龙展览,可是库尔贝不这么想,他觉得自己画的很好呀,于是在展览旁边自己搭建台子进行展览,名字就叫“现实主义,库尔贝40件作品展”,这个行为瞬间点燃巴黎,人们争相前往,那些被学院派禁锢很久的年轻画家们张着大嘴盯着这些画作,内心蠢蠢欲动准备着揭竿而起。就这样子,库尔贝向学院派不仅仅开了一枪,而是直接开了一炮,他的存在证明了“艺术不必有共同标准,只需要忠于自己所见的现实”。 离开热闹的市中心,在巴黎东南的小村庄巴比松也有着同样热衷于描绘现实的一波人,这些画家一定程度受到康斯太勃尔等人的影响,更多的是追求色彩的和谐统一,而不是自由与直接的光影。所以巴比松画家的画作是完成与画室中的美好记忆和想象,而不是真实的世界。 泰奥多尔·卢梭是巴比松画派的重要人物,他不像其他艺术家选择先去意大利学习,而是直接在法国的风景中获取灵感,他相信大自然本身已经包含了足够多的内容。而米勒则是共产主义者非常热爱的一个画家,和醉心于大自然美好风光的卢梭不同,淳朴的劳动者——农民一直是米勒的重点,我们可以看到他画面中的人物朴素有力,在处理上有着古典英雄般的光辉形象如纪念碑一般位于画面正中,在这里我们能明显感受到米勒对于劳动者的赞美与喜爱,将注意力放在底层人民的视角后来也同样影响了梵高的早期作品风格。在米勒的画中已经不仅仅是对于客观的描绘,同时也出现了内心情感的寄托。还记得刚才列宾的那个故事吗?“艺术最最重要的是善良和同情”。 在展厅中还有几件非常好的作品一定不能错过,比如俄罗斯女画家玛丽·巴什基尔采夫的《一次碰头》,这位25岁便撒手人寰的画家不甘心同身边的女性一样被人随意安排,于是用画笔在艺术史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女性印记,在画作中央的一群男孩随性散漫,右后方孤独的女孩背影却让整个画面回味无穷,这是那个时代中女性的孤寂与挣扎,是极好的画作也是极好的故事 回到我们的展览主题,虽然现实主义画家们在题材和人物身份上发生了很大改变,可是在绘画手法上还是学院派那种严谨写实,于是“怎么画”成为了新的问题和难点,而这些就需要马奈和印象派的出现了 马奈出身上层家庭,父亲是大法官,母亲是外交官女儿,本来家里人想让他做军人,但是他考试不合格,父亲没办法就只能同意他去画画。马奈虽然受学院派那套方式教育,但内心却更喜欢库尔贝的大胆,画像《左拉》右侧有一副小画同样是马奈的作品,这件作品在沙龙上一经亮相就成为了巨大的丑闻,因为马奈画中的女子居然是一个妓女(西方艺术中很长一段时间都有着不成文的规定,裸体女性一定是具有神性的存在,这样才能抵消低俗的意境)。可见他和库尔贝的大胆有相似之处。但马奈并不是单纯的模仿库尔贝,他在绘画时注意到视觉的真实,焦点后面的景象是模糊的,动态情况下的物体同样是模糊的,光线也不是均匀的而是充满了层次感,这是在绘画技法上进行的巨大突破。虽然马奈一生都非常支持印象派艺术,但他自己最为渴望的却是来自学院派的认可,为此他也一直拒绝参加印象派画展,也是蛮纠结的一个人。在马奈的作品中我们很容易看到日本代表的东方元素,浮世绘的平面化特点让马奈及印象派都受益匪浅 重视光影是印象派最重要的一点,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莫奈和雷诺阿,莫奈所代表的印象派非常善于捕捉光影,展现自然状态下的生动鲜活,近看整个画面色彩混杂无序,只有远看才看清一个朦朦胧胧的大概样子,莫奈是绝对坚持户外写生的画家,他的作品基本都是户外完成的,本次展览有很多副莫奈的作品,从早期学院派风格的女性肖像到浮世绘平面化的海岸和光影下的谷仓,哪怕只看他一人也能感受到时代的变化。这里我们也要注意到印象派的户外写生很好的记录了整个19世纪巴黎大改造带来的新的城市化生活,与此同时还在昏暗的画室中异想天开的学院派自然是要落后于走入群众走入生活的印象派了。 雷诺阿后期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人物画上,他笔下的女子明亮艳丽无比动人。他早期在沙龙非常受欢迎,但他巧在将传统绘画和印象派风格相结合而备受好评,不知是不是因为他早年在陶瓷厂做学徒的原因,他的许多作品也都有着瓷器般的动人光泽。雷诺阿一生都非常热爱绘画,晚年因为风湿导致手指变形仍坚持作画直到死去。本次展览还有平和的毕沙罗,有钱的卡耶博特,但我最为喜欢的却是西斯莱,本次展出的两件作品都创作于1876年,此时西斯莱已经因为普法战争而破产,可是在他的画中绝对是无法感受到一丝不幸,世界上哪有那样平静美丽的洪水啊?这到底是多么强大的灵魂才可以将此般灾难化作这样美好?实在是极为感动 印象派第二个重要的类型是重视造型和素描,代表就是德加。埃德加·德加出身还不错,早期学的是法律,后来不顾家里人反对而投身艺术,从意大利回来后甚至开设了自己的画室并结交了马奈等一众好友,成为了印象派举足轻重的人物之一。可是他非常特殊,在印象派强调户外写生捕捉光影的情况下他直接拒绝出门作画,而且他还特别喜欢古典主义,据说还特意去找安格尔请教怎么能把画画好。理解德加的动态可以想象成街拍的瞬间,车水马龙的街头随手一拍,人的手脚都是形态各异,动感十足,整个构图开始发生天翻地覆的改变。可惜的是后期德加视力开始下降(这也是德加逐渐从绘画转向雕塑的主要原因),厌世情绪和经济问题也同样加剧了他的不幸,在他去世的时候已经是双目失明家破人亡,仅有大量的作品和藏品在房间之中。 声势浩大的印象派持续冲击着古典艺术,可看多了光影也自然会觉得过于散漫和无序,于是新印象派的修拉和西涅克就带着严谨科学的点彩回归(展厅将点彩放在了后面,其实按照时间来说点彩和后印象派三杰基本同期),拥有秩序的画面让人更容易感受到平静,在刻意的安排下,点彩派的绘画重新开始了对于画面本身的重视,哪怕是丧失一部分的真实感,点彩派的两个代表人物乔治·修拉和西涅克各有千秋,修拉的画作精细极了,甚至可以看到学院派的一丝影子;而西涅克短小的笔触更加具有流动性,据说梵高也受到西涅克的启发而使用点状笔触作画。 回顾一下我们从学院派的严谨走到这里,强调画什么的题材和人物身份以及强调怎么画的光影表现和构图都发生了改变,而点彩的出现甚至连真实性也开始改变了。可是塞尚做的却比点彩派还要强烈 被誉为“现代艺术之父”的塞尚同样也意识到了印象派中的无序感,与点彩派不同的是塞尚直接通过色块来进行结构的重组,这是自文艺复兴三位透视以来第一次平面化的突破,仅仅是颜色的深浅大小和顺序来实现整个画面的和谐,这直接让西方艺术家们意识到画面可以由艺术家自己做主,过去的所有规则在此刻彻底的烟消云散,这就是现代艺术的开始。 点彩派和塞尚对于秩序的重新追求也宣告着印象派的完结,但是现代艺术除了在技巧上的突破还有更多不一样的改变。 高更小时候在南美生活过一段时间,异域且相对原始的生活始终植根于他的心中,以至于生活在巴黎的高更一直很排斥西方文明以及西方的生活方式。他觉得西方文明太繁琐了,生活好浮夸虚伪,他渴望的是原始的自由自在,那种单纯朴素的生活才可以激发出生命的能量,所以他的绘画也是非常的简单却充满了深刻的精神,这是对于对于真实自然的模仿从高更这里彻底的消失了,如果说塞尚打开了源自古典的枷锁,那么高更就是安上了一双自由的翅膀,而这双翅膀直接激发了纳比派追求平面装饰的美感和象征意义深刻表达的特点。 梵高在西方艺术史上的地位及其特别,他生前穷困潦倒,孤苦伶仃不被理解,死后却大红大紫声名显赫,作品成为拍卖会上最贵的作品之一,而且关于他的影视作品书籍更是数不胜数。虽然我们在之前也提到了部分艺术家的生平,但往往对于他们的艺术造诣并没有太多的影响,可是谈论梵高就必须要说他的生平,他把自己整个生命都融进了艺术之中,或者是他的艺术就是生命的表达!他的做法开了西方艺术表现主义的先河,激发了如蒙克这样的画家与诸多流派。 梵高出生在荷兰一个新教国家,他出生的那天正好是他哥哥的忌日,所以一直也被家里人不待见。后来他做了很多的工作,比如小职员和商行经纪人,但因为性格过于执拗而不招人喜欢,就连追女朋友都是被直接拒绝。后来他决定做修道士,也同样是不被待见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教区。在弟弟提奥的支持下,梵高开始学习绘画,和之前一模一样,他在学习绘画这件事上也是彻底的投入,充分燃烧,十年时间就把自己燃烧殆尽了。 早期的梵高因为受到米勒的影响关注底层悲苦的人民,所以画风比较阴暗,后来到了巴黎接触到印象派这才开始变得明亮起来,可是他又受不了巴黎复杂的环境,于是在1888年到了法国南部的乡村阿尔勒,这个温暖明亮的小镇对他的健康和心态都有着很好的作用,他在这里期待着好朋友高更的到来,一切都看起来非常的美好。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因为观念不合,高更还是选择了离开,梵高也为此割掉了自己的一只耳朵。 对于梵高来说,他活着是极度痛苦的,明明内心有着对于整个世界的热爱,可没有一个人需要这份爱,在这种煎熬和压抑之下,他的画越来越变形,1890年,年仅37岁的梵高自杀。 对于梵高,王瑞云老师曾说过“上帝策划的这个作品,并不是要为艺术产生新风格这种目的,而是为了向我们展示一种生命的真相。 这个真相是,每一个生命体都具备无限的能量,一个人精神越能集中,生命的能量就越大。虽说世间人人都有一条性命,但我们往往心思复杂,杂念丛生,精神无法集中,生命的能量于是全在各种杂事上漏得精光。 梵高用他的一生指示给我们,精神是可以达到什么样纯度的,生命是会迸发多大能量的。 那么现在,我们总算可以回到开始的问题上了,梵高为什么在艺术史上地位如此特殊,如此家喻户晓,那不只是因为他的艺术,更大程度是因为他树立了一种生命的榜样。无数人被他感动,主要是被这个艺术家的生命状态深深打动的。” 塞尚,梵高和高更一生都是孤苦伶仃不被理解,塞尚因为继承了一大笔遗产至少还能安心的作画,可是另外两位却时常连温饱都成问题。但就是这样几个在当时名不见经传的人,却对后来的艺术流派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塞尚对于色块的痴迷影响了布拉克和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高更的精神性发展出象征主义,而梵高则是表现主义的鼻祖,同时也激发了马蒂斯野兽派的出现 到这里,我们的展览就已经基本结束了,回头再去看这些无数的画作和艺术家,整个古典艺术的气息早已是荡然无存,而现代艺术才刚刚开始百花齐放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