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小刀狗
893关注79被关注0夸夸
重要的事情优先级高于紧急的事情。
小刀狗
2月前
1.整体感受
这部电影后劲很大,从电影院走出很久心情还是难以平复,在近十年同类型电影中可以排第一,强烈推荐。

导演没有刻意堆砌南京大屠杀期间过于血腥的镜头与特写,而是巧妙地以几个普通人的视角切入,细腻勾勒出平凡个体在浩劫中艰难求生的经历,以及他们在绝境中跌宕起伏的心理轨迹。

主角起初为求生计,在恐惧驱使下被迫为日军冲洗照片。然而,当目睹同胞接二连三惨遭屠戮,心中的正义感逐渐冲破恐惧的枷锁,最终萌生了将罪证底片带出去的决心。

2. 印象深刻的片段
最触动人心的片段有两处:其一,是主角临终前的呐喊——“雨花台、挹江门、中山门、中华门,我们中国人不许可你们这么糟蹋!” 自甲午战争以来,日本觊觎中华的狼子野心从未收敛,这声嘶吼,是抗战时期无数战死沙场或含冤而亡的先辈们的魂魄共鸣;而他那句“我们不是朋友”,更道出了我辈铭记国耻、永志不忘的立场。

另一处,是高叶饰演的女主与王传君饰演的汉奸之间的对话。女主问:“如果日本人输了怎么办?” 汉奸回答:“日本人怎么会输?拦不住的!南京都沦陷了,人都快死光了,他们怎么会输?” 女主却执拗反问:“万一呢?而且日本人是畜牲,就算他们胜了,会把我们当人看吗?”

这段对话背后,是彼时山河破碎的沉痛现实:南京沦陷时,东北早已被占,华北的北平、天津,华东的上海、苏州、杭州等城市也相继落入敌手。淞沪会战中,80万中国军队浴血三月,伤亡近30万;南京保卫战里,15万守军拼死抵抗,伤亡超5万……工业重地接连失守,绝望如乌云压境。但正是在这样的绝境中,中国人骨子里的韧性被彻底激发——纵前路漫漫,亦要血战到底,誓死不做亡国奴。
40
小刀狗
6月前
半夜两点多肚子痛醒,服了热水袋半小时后还是痛,于是打了滴滴来看急诊,路上直冒冷汗,短短2km的路,从来没有感觉红绿灯的等待是如此的漫长难熬。

3点多到医院,急诊室还是人来人往灯火通明,赶紧挂了号,医生初步诊断为结石,火速缴费领药打了止疼针,然后做了CT,留了尿样,打车返回,看了表已经4点半。

本想请一天病假,想到今天工作有急事儿,自己又没有backup(来医院时候以防万一还带着电脑)于是只能正常去上班,人到中年,生病都不能休息,这根弦一直绷着,牛病了能休息,马病了能休息,牛马不能,真尼玛好累。
00
小刀狗
7月前
下山的时候太阳出来了,新年爬的第一座山。
00
小刀狗
8月前
新年出行小记。
00:20
00
小刀狗
8月前
只有当泡沫破裂的时候人们才承认这是泡沫。

旧世界走得像梦一样

00
小刀狗
9月前
“我大明拥有四海,倘使朝廷节用以爱人,使民以时,各级官员清廉自守,开丝绸、瓷器、茶叶通商之路,仅此三项即可富甲天下,何至于今日之国库亏空!上下挥霍无度,便掠之于民;民变在即,便掠之于商。沈某今日之结局皆意料中事。然以沈某数十年备受盘剥所剩之家财果能填补国库之亏空否?诸公见此账目必将大失所望也!兹附上简明账目一页于后,望诸公览后另想良策,为前方筹募军饷,或可减罪于朝廷。否则,沈某先行一步,俟诸公锒铛于九泉,此日不远!”

沈一石遗书!_哔哩哔哩_bilibili

00
小刀狗
1年前
已经有小米SU7车主跑顺风车了。
71
小刀狗
1年前
#生活里的消费降级

以前都是去连锁店剪发,办卡之后40元一次,自从去了街边25元一次的纯剪,以后不会再去连锁店续费了。
00
小刀狗
2年前
“从董宇辉到孟羽童,可以看到国内职场打工人的真实困境。
这两位某种意义还都算打工人的天花板了,可是在面对企业和高管时,仍然非常弱势,几乎是单方面的挨骂,

全网都充斥着新东方高管和董明珠们对这些知名员工的阴阳怪气,
但谁听到过董宇辉和孟羽童的反驳?

是他们不能反驳,不敢反驳,还是不想反驳?都不是,因为打工人在对抗企业时,话语权是被剥夺的。”

李小粥的茶水间: 从董宇辉到孟羽童,可以看到国内职场打工人的真实困境。 这两位某种意义还都算打工人的天花板了,可是在面对企业和高管时,仍然非常弱势,几乎是单方面的挨骂, 全网都充斥着新东方高管和董明珠们对这些知名员工的阴阳怪气, 但谁听到过董宇辉和孟羽童的反驳? 是他们不能反驳,不敢反驳,还是不想反驳?都不是,因为打工人在对抗企业时,话语权是被剥夺的,个人很难抵抗集体。 我们普通人最能感同身受,因为现实职场的权益很难得到保障,几乎只能依靠企业单方面的自觉守法守规。 如果企业撕破脸,员工只能被吊打。企业有法务部、有HR、有品宣公关,他们懂得怎么恶心员工,他们有一万种方法让打工人不愉快。 这种现实,令人堪忧,且应该改变。 我们很多企业,和企业高管,虽然身体处于21世纪,但脑子还停留在封建时代,他们总是觉得和员工是上下级关系,甚至把下属当成奴才使唤, 然而真正健康和合理的现代企业制度,不是主人和牛马的关系,而是「契约关系」,一切以合同为规范,我创造价值,你支付报酬,仅此而已,别提感恩和奉献, 要感恩,也应该是你企业来感恩劳动者贡献剩余价值。 在合理的规定内,我可以理直气壮的请假休假、要求加薪、提出离职,而不用担心被穿小鞋。 那种王自如式的谄媚,虽然看似是捷径,是所谓的高情商换高收益, 但如果全社会都膜拜这种卑躬屈膝的氛围,最后获利的只有极少数厚脸皮者,而让大部分普通打工人利益受损,尊严被践踏。 所以,站在打工人和职场人的角度,我们在生活中当然可以学习谄媚,但在舆论上,要支持董宇辉和孟羽童,支持这些凭借一己之力让企业和高管吃瘪的打工人。 多一些孟羽童和董宇辉,少一些王自如,才能让我们所有职场人的处境得到进步。

00
小刀狗
2年前
孟羽童事件勾起了一段死去的回忆,刚来公司做管培生的时候,人力明确说先要在集团工作一年,一年之后可以选择去其他子公司。第一年所在部门也确实工作比较多,经常要晚上八九点之后才能回,周末也要经常催各种流程。

基于自身职业发展的考虑,一年之后向人力提出了调岗的申请,人力某领导不仅不同意,还故意向集团散播我在集团工作好逸恶劳,因为嫌工作累才要去其他岗位,弱者在强者的言论下是没有为自己辩解的机会和能力的。

回到这个事件,也能从孟羽童透露"忙的时候一天要工作21小时,两个月没有完整的周末,月薪八千"的只言片语中看到一些情形。格力想要员工辛勤的付出,百分百的忠诚,却只给基础的薪酬,还美其名曰培养你,这不是职场pua吗?离职后还要在公众场合中伤你,一个企业家对离职职工这么穷追猛打,这不是心胸狭隘吗?

整个事件我只感受到企业对打工人的压榨和逼迫,普通人在在面对这种局面的束手无策和无可奈何,打工人此时又能求助于谁呢?劳动法吗?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