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那个上市公司pr
42关注22被关注0夸夸
INTJ |传播学硕士|前记者
寻找 & 传播增量
那个上市公司pr
18:25
到底哪个AI视频产品能一键直出企业宣传片?
00
那个上市公司pr
4天前
发现国外有很多拿到融资的AI项目有个共同点:AI 原生、快速可用

大多数产品不是在传统软件上简单叠加 AI 功能,而是直接用 AI 革新了一个行业的工作流

比如:
Knit 能在 24 小时内生成营销洞察
Extend 几天内即可完成文档自动化
Freed 在就诊结束后 60 秒生成完整的医疗笔记

相比“效率提升 10%”,投资人更愿意支持这种颠覆式的工作流重构

国内有一家AI➕营销的初创公司创始团队的思路是如此,找到一个小的入口,但需求是刚需、高频,能快速被AI解决掉这些需求,就是王道。他们因此也拿到了融资

有时候工作流并不是一整个被重构的,而是多个流程分别拥有被AI重构的机会。与其追求大而全,不如先把某一个痛点给解决了?
00
那个上市公司pr
5天前
读文学或读历史,不要单独去读,可以把历史作为文学前置书籍,或者文史书籍同步看,会更有印象:

先看《细说宋朝》,再去读《苏轼评传》

《康乾盛世时期的官僚制度》,配合《红楼梦》一起食用更佳

《明朝那些事儿》里的明朝中后期历史,配合《金瓶梅》一起看印象更深

先看《第二帝国的法兰西》,再去读福楼拜的《情感教育》

文史不分家,历史重视纵深,文学能够有效地铺开一副细腻的画卷,从横向展现波澜壮阔的时代,把宏大归于日常
00
那个上市公司pr
5天前
和家人唱k,她们点了一首老歌,「站在草原望北京」,以前觉得类似的歌声很豪迈、挺正的,自从读了点历史书后,忽然就觉得:这明明是游牧民族归顺朝廷之歌啊!

#唱k
00
那个上市公司pr
6天前
好不好用、用户用脚投票的年代,还需要给AI产品做品牌吗?
51
那个上市公司pr
9天前
今年的阅读目标比较难达成,q4打算业余时间把脑袋从AI里拔出来,追一追阅读kpi。最近读「楚汉争雄」、「两汉风云」,看到入迷,甚至于半夜4点打开微信读书。与去年艰难地啃完「翦商」不同,最近的阅读轻松愉快,毫无压力

读书的前提是你要打开书,尤其是历史书。所以,选书选得好就已经成功了一半,总结了几点选历史书的心得:

1️⃣ 一个前提,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不要盲目跟风,同时也需要有一个摸索的过程

2️⃣ 去找通俗易懂的历史书,不要上来就看「翦商」,「资治通鉴」之类,本来平时节奏就快,都是碎片化的时间,大脑真的抗拒厚重严谨晦涩的内容

3️⃣ 历史类书籍本质上还是要严谨,涉及史官尚未定论的事件或人物,需要作者去挖掘、探究、交叉验证信息,需要作者翻看典籍,没有这个工作,论点很难站稳脚跟,因此这一点是评判作者有没有水平的重要标准。如果缺乏研究相关的内容,可以弃书

4️⃣ 有没有「合理想象」。历史类书籍是最有可能写成极具年代感的内容,能达成真正的沉浸感和穿越感,靠的是作者合理的去进行大胆的、多余的描写,比如皇权斗争、战争场景、社会民俗场景,借助于历史研究,发挥想象力,绘声绘色,如临其境,「明朝那些事儿」这种就很好
30
那个上市公司pr
11天前
想到一个从脑科学角度解释“旅行为何也是一种投资”:

旅行的过程中,多巴胺分泌旺盛,这些多巴胺储存起来,可以用来对抗日常的荒谬

所以,我们热衷追寻诗和远方的本质,是此地的信息过于单薄、人脑容易厌倦
00
那个上市公司pr
12天前
关注了一个极其小众的事。

一对三农方向的抖音博主,白手起家,在四川乡村拍视频。努力了几年,日子变得越来越好,在农村建起了一栋别墅,生了两个儿子。不料故事堪比狗血剧本,男方有钱之后膨胀,和女方闹离婚。离婚后不出三月订婚,新对象已孕。上岸先斩意中人。

这是个俗套的故事。不俗套的是,粉丝开始站队,自发维护女方。因为粉丝关注的初衷是,女方更有观众缘。

因为站队,女方另起炉灶的个人号很快有了100多万粉丝。而原来的大号被男方拿走之后,每天都在掉粉,从500多万掉到400多万,而且还在一直掉。粉丝发誓要把他打回原形。

这件事让我看到了好几个有意思的点:

1️⃣流量是有形的,每个点赞、每个评论都代表着粉丝的声音,在他们这里每个粉丝都是实际存在的。

2️⃣这件事把互联网的去中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有粉丝就有影响力,个体不论是高知大v还是普通人演变的大v,都能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引导舆论方向,打响舆论保卫战。

3️⃣群众基础十分重要,重要到直接影响能否直播带货。不能团结群众的博主做不了自媒体。

4️⃣弱者有理在舆论世界中始终存在。不论对错,普通人心里天然偏向于弱者,而不是追究真相。
171
那个上市公司pr
12天前
小米SU7在成都又发生一起自燃事故,小米目前也没有任何回应,这次公关危机付出的隐形代价应该更大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