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为一个客户寻找适合他的情绪价值,卡了两周。
昨晚又卡住的时候,看了一下小米发布会。
没想到,小米真是在设计和创造情绪价值上,交出了一份很完美的答卷。
小米发布会的设计,很像是一个大型爽文现场。
1、
情绪价值,是离不开产品的。
要讲情绪价值,还是得先讲产品。
在昨晚之前,我既没看过小米发布会,也不懂车——实话说,关于YU7很多听到的东西,当时听了也没记住,现在也想不起来。
不过,此刻我还能记住的几点,我觉得就是这场发布会成功的地方。
包括:
第一,二三十万的价格,百万豪车的配置。
第二,纽北赛道量产车第一。
第三,送A、送B、送一堆。
送各种东西,加量不加价传递诚意,是小米的老套路。
对我触动最大的,还是前两点。
在发布会上,雷军讲了很多参数,百公里多少秒等等,作为不懂车的人,我是既不能听懂、也不能记住这些参数。
要让我这样不懂的人理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在我知道的事物中找个参照”。
常规做法只有两种:
一个是直观化的呈现,比如“后排座椅放倒,就是1米5双人床”。
双人床我知道,我自然就能想象放倒后多平。
另一个是对比,最好还是多次对比。
就像讲性能的时候,雷军先讲纽北是多么牛逼的赛道,历史上最厉害的100辆车都跑过。
再讲我们的成绩是多么牛逼,拿了量产车第一。
这个套路,直接让我想起古龙的小说。
因为对于武功,我就像对车一样不行。
那要让我理解一个人物多厉害,最好的套路,还是多次对比。
具体到古龙,他常常会先写:
某某人物多少年天下无敌,多少挑战者,他连受伤都没有过。
他最擅长的是刀。
有一天,忽然被人发现倒在地上死了,拿着刀,脖子上的致命伤是刀伤,而且只有一道伤口,一击毙命。
用刀最厉害的人毫无反抗之力的死在了刀下。
先塑造一个人,对比中赢了大众。
再在决斗中赢了他,一个厉害的人就变得可以想象了。
找参照、不断对比,拉高手垫背。
这是我觉得,雷军的发布会很成功的一点,让我这个汽车小白也能在听不懂的情况下知道了这车很厉害。
2、
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直观化呈现的方式,都是要通过对比来实现的。
你也可以说:开我们的车会有开《极品飞车》一样,加速毫不费力的感觉。
这种是类比。
就像描述后排座椅放倒就是双人床,也是类比而不是对比。
同样描述性能,也未必非要用对比。
但是,在整场发布会中,雷军花了时间最多的,其实是讲纽北赛道。
会用更长时间描述的,几户都是对比。
这个不断对比的过程,背后其实是“竞争思维”的体现。
在“类比”的表达下,可以是“你好、我也好、我们都很好”。
在“对比”的思维下,只能是“我比你更厉害、更好”,“如果我不是世界最好,我也要限定一个范围,比如百万元以下拿一个最好。”
这种竞争思维,贯穿了小米的发布会。
而且,从每次发布成绩后,全场的掌声,我能感知到小米的粉丝们是买账的。
我猜测,是因为小米想命中的,就是有更多竞争思维的人群。
小米最早的用户是发烧友。
啥是发烧友呢?
一个新品发布了,别人还没拿到,我肯定是最先拿到的。
一个东西性能好,甭管用不用得上,只要最好,我就要尽量拥有。
“发烧”是一种多少忽视了实际体验需求,追求在尝鲜、性能指标上领先他人的状态。
其实就是一种强竞争导向的状态。
赢得竞争,为竞争敏感的人实现了优越感——是的,对于重竞争导向的人,优越感就是他们最敏感的情绪价值之一。
当选择了服务发烧友时,营造一场场竞争,让发烧友们跟着自己体验胜利,获得优越感。
就成为了小米在发布会和产品中,为他的用户们实现的情绪价值。
因此,
昨晚雷军的微博,才会说YU7“是为那些无法容忍平庸的人、为那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人”设计的。
无法容忍平庸,是一种隐形的对比——我不平庸,其他人平庸。
走在时代前列,仍然是一种隐形的对比——我在前列,你们后面跟着就得了。
在这样的表达下,优越感被无比具体的呈现了出来。
通过对比,制造竞争场景,赢得竞争。
并用这样的语言,为自己的消费者创造优越感。
小米的产品中,那些实际在道路上根本没机会用到的性能,变成了某种优越感的来源,极大的取悦了自己的消费者。
3、
而这个过程,我相信是经过小米的设计的。
要不然为啥那么早就开始跑赛道呢?
雷军的很多形象,也适配于这个设计:
他的口音很重,演讲时也会嗑吧,反而显得真实——这样的形象显示着他不是天赋异禀,他有肉眼可见的缺点。
因此,小米在竞争中的胜出,变得更像一个外卖骑手变成绝世高手的爽文故事,有了更强的情绪价值。
在讲到成绩时,一定先说努力和不容易——只有这样,爽文中才有了情节和过程,更强的代入感、更强的真实。
而努力之后的成绩,在他自己看来也是“意外”的——你看,爽文里面的男主,很多时候都会有一个设定“不知道自己多强”。
而且,雷军还一定会故意说一些自己产品的问题,比如碳纤维方向盘不建议大家选择。
爽文男主角,常常也是整个爽文中唯一正常的人,正常的标志之一就是客观、诚实——在爽文的世界中,正常,也可以是一种优越感的来源。
这样的表达,不只增强了爽文的代入感。
还在消费者决策时,隐藏起了产品可能存在的其他问题——
正常一个车型的第一代产品,一般不太可能没问题,特别是小米时间赶得这么紧。
但是,当雷军选择多次、主动讲出自己的某些缺陷时,起到了一个效果。
在消费者印象中:这是个不会隐藏问题,会主动说出自己问题的人。
这样的人,给人的印象会更可信。
同时,他没说到的地方,我们就会更容易觉得没有问题。
4、
对发烧友追求“优越感”的理解。
提前跑赛道等竞争点设计。
通过制造对比、赢得竞争,带领自己的用户体验竞争胜出的爽感。
再通过“无法容忍平庸”、“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把赢得竞争的结果,转化成直接命中优越感的表达。
这套完整的设计,让小米的发布会成为了大型爽文现场。
我想,也是YU7销量背后的一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