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下,昨天虎嗅FM节上,让我收获最大的7个消费案例!
1、泡泡玛特投放效果最好的短视频:关键不是画面,而是,背景里有一个女声喊着“是Zimomo~”
这声喊,极有感染力。
我们看到别人这么强烈的喜欢,不知不觉也会唤起期待,渴望了解和拥有。
我们通常也只会被与我们相似的用户感染。
品牌的千言万语,不如一个用户喜欢的真实表达。
怎么让用户这么强烈的喜欢呢?
2、口腔品牌参半,过去几年一直高速增长。
窍门之一是,除了针对“功能”做设计,还要针对“感受”做设计。
在参半创始人看来:
口腔产品,牙膏、牙线等,是整个消费领域难得的“入口”的产品。
过程中,口感、味觉是消费者必然会在意的感受。
此前却很少有品牌,会针对这两个要素做设计。
怎么针对感受做设计呢?
3、叮咚买菜做的是食物。
除了健康、稳定,需要设计的更多是味道和口感。
叮咚买菜的爆款产品:
啵啵脆蓝莓,之所以能爆,是因为定义出了用户在意的、关于蓝莓的感受是——脆、大、甜。
一款鱼,叮咚定义的用户喜欢的鱼是——肉质紧实、鲜活,吃的时候能有蒜瓣肉。所以,鱼到叮咚后,会让它在叮咚的仓里,逆水游十几天,通过运动,让鱼减重和让肌肉紧实Q弹起来。
这些感受性体验的定义,来自于对用户反馈的收集和观察。
蓝莓的定义,来自在小红书上看用户讨论蓝莓时的评价。
鱼的体验定义,则是来自于求助了一批“专业”吃鱼的用户——他们会找到那些在鱼类商品下,写出过更长、更专业评价的用户,让他们参与定义体验。
只要用户想要的感受能定义出来,就会有办法实现。
4、叠纸游戏,在做《无限暖暖》时,会这么设计音乐,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感受。
此前,在俄罗斯方块、贪吃蛇等游戏的时代,音乐更多的只是背景。
所以被叫做BGM。
听到这个音乐,你会知道我进入了这个游戏。
但是,音乐是不参与情节、也不参与情绪的。
叠纸会希望音乐能参与用户的情绪。
所以,他们会希望自己的音乐是唤起情绪的EGM。
在《无限暖暖》开服时,他们会希望音乐让人听到就想起“游乐场”。
游乐场会唤起对快乐的期待。
而当《无限暖暖》一周年,第一阶段结束时,同样的旋律,变得舒缓了,由暖暖荡在秋千上“哼唱”出来。
这是暖暖作为主角,在和用户共同回忆过去的美好的一年。
从期待、到怀念,是用户不同的情绪。
音乐参与了情绪高峰的创造。
叠纸在设计音乐时,也是从情绪目标出发的。
先看:在这个地方,我希望为用户创造怎样的情绪?
再看:此刻的画面里,有什么?比如,有一只兔子,那如果我希望传递期待,就要看到一只开心的兔子。
之后:兔子会因为什么开心?比如,鲜花、青草…………等等一系列要素。
最终,音乐和画面,要共同实现这些要素的传递。
5、亚朵星球,解决的睡眠问题,也是感受。
亚朵星球的做法,是将导向用户感受睡觉更好的一个个要素,转变成数据参数和指标:比如翻身时头颈部的最高压强(压强更大,我们会更容易因此醒过来)。
数据参数和指标,会具体指导选品和设计。
6、火锅品牌熊喵来了,为用户提供的是吃火锅时更好的感受。
不过,他们除了感受,还要帮用户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因为火锅行业整体是在下行的,消费降级下,用户们会更成熟的花钱。
他们在提高感受、实现更高性价比时,主要的做法是:
第一,在用户渴望的感受上不断增强。
比如:
让门店有羊驼。
与“非人哉”IP联名。
不断找到更好的食材。
第二,在用户不那么在意的感受上,省钱。
比如:当熊喵来了大多数用户吃火锅是为了好味道时,服务的目标,就不是“创造惊喜”,而是“不让用户因服务产生负面感受”即可。
所以,只提供“不会差评”的服务。
第三,尽可能消除所有的浪费,让用户的每一分钱都花在更在意的感受上。
比如:
总部选址,和连锁商场谈整体合作,降低店租成本。
总部装修,不让加盟商自己装修,而是总部装修,降低装修成本。
与供应链上,降低采购价格,但是通过更稳定的订单、更友好的账期,保障供应链的收益。
找到同一头牛身上,价值被低估的部位。
减少需要煮很久的食材,提高翻台率等等。
这么做下来,用户70元的消费,才会有120元的感受。
在行业下行时,熊喵来了过去一年,新开了1/3的店。
7、不过,哪怕有用户愿意反馈,很多企业也听不见。
听不见,不知道用户要什么感受,也就无从说起如何满足感受。
要听见用户的声音,需要:热爱、敏感和对用户的尊重。
熊喵来了,产品和营销上的大量建议,来自创始人的儿子、女儿,他们也是熊喵来了希望服务好的消费者代表。
三夫户外,创始人自己就是户外爱好者,五十多岁,仍然有体脂率看起来就极低的身材。
约人谈事儿、开会,很多时候就约一起爬个山、徒个步。
叮咚买菜,则是让用户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就给以反馈,和让能代表用户的员工掌握话语权。
最终,
品牌的成功,依靠的是一个“更有效满足用户需求”的生产系统的打造。
看到用户想要什么、在意什么,将这些转变成生产动作,就会更容易让用户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