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途中看完了这本《趋势红利》,里面关于品牌战略、线上线下、内容本质的思考很出彩,按照我的逻辑整理后分享给即友。
⚪️销售规模化的四要素:足够大的人群规模、足够高的消费能力、足够高的消费频次以及足够长的消费周期。
基于此,品牌会选择不同的增长路径:效率型 vs 体验型。
⚪️效率型品牌追求的是成本控制和规模扩张;体验型品牌追求的是用户体验创新。
效率型品牌是去服务化的、去体验化的,这样才能极致地追求成本绝对领先;体验型品牌一定要把体验推向极致,这样才能实差异化。
举例来说,亚朵酒店在销售“睡眠更好”体验上调动了空间维度的五感,同时给用户提供睡前牛奶、蒸汽眼罩、防噪声耳塞等产品。通过一些实际投入有限、成本可控的动作,给消费者带来更强的情绪价值,更记忆深刻的体验。
越来越多的体验型品牌接触并打造线下空间,比如三顿半、大人糖等等。因为线下的互动感重要且不可替代,即使不产生及时成交也会有利于后续转化。
再分享书中我觉得很精彩的一段内容:
⚪️❝互联网品牌最缺的是与用户沟通的机会,如果想和用户进行更加深入的接触,让用户体验自己的更多产品和服务,那么线下接触带来的互动感是非常重要且不可替代的。
此外,品牌在线上和用户的接触深度有限,只依靠互联网建立品牌黏性是非常难的事情。用户在互联网上的注意力转瞬即逝,同时电商平台的规则和玩法瞬息万变,用户永远都能接触到更新、更便宜的产品。
因此基于互联网建立的消费品牌总会面临一个难题——怎样沉淀客户,提升复购率——平台掌控算法,只要将算法简单微调,消费者就会离品牌而去。❞
很多品牌都会强调内容的重要性,尤其是在与用户沟通方面。但是内容真的只是图片、文字、视频吗?这本书帮我拓宽了对品牌内容的想象与理解。
⚪️首先要回答一切的原点:对于品牌来说,内容输出的目的是什么?
不是ego过大、凌驾于用户需求之上的自我表达,而是更好地为用户服务以及与用户沟通。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品牌和用户的所有沟通都是内容。
基于此,体验型品牌做内容的四个层次:
❶基本的信息资讯的表达
❷基于营销内容的互动
❸基于文化或生活方式的沟通
❹品牌的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建设
通过四个层次的内容传达清晰地定义“品牌是谁”、“用户如何理解你”。
书很有意思,还让我种草去日本线下看看的想法,有兴趣的即友可以购入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