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象接触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那批人,已经35-40岁。普遍脸上开始有皱纹。先不看个人主观满意度。
功成身退的人,有自己的大楼,公司上市,可以借着投资名义有一搭没一搭看看AI。可以在日本不定期换女人到处玩玩,在网上发疯,还捕获一堆粉丝。公司被BAT收购的大哥疫情休息几年上个中欧,从容创业;沈鹏的公司2024年净利润还有近亿。少。太少了。
意难平的多。凡客许晓辉给人做咨询;人人网许朝军在视频号卖课;当年和美菜齐名的,公司破产,在网上做IP;马大个好不容易40了翻身了;黄太吉赫畅卖课;当年中关村挺有名的大哥出走欧洲,跟我说让我一直折腾下去;当年国内行业第一,融资数亿的联创,公司倒闭没搞到钱,目前待业在家。
以人为鉴。
27-30岁是个特殊的年纪。美食美景都体验过了。小高峰/低谷都经历过。那些纷繁的人间事件,不论高的低的,也都翻来覆去品味过了。
经历过,像一条水汪汪毛巾。被拧干了。
然后意识到时间、体力、专注是上天公平分配给这个年龄段的人的长板,严肃成熟、自我反省、学习能力是催化剂,事的势能、同行的人决定把你带到何处。如果没有催化剂和择事能力,那么在拧干自己的基础上,无论在任何处境下,30岁上下4年,all in堆上时间体力专注都会大幅度改善现状。在40岁前,把自己和未来的家人送达到安全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