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苏陌年
101关注1k被关注3夸夸
作家,咨询师
“强者心志学”创始人
聚焦命运的三剂💊:钱、权、爱
守护人类的三束光:真、善、美
置顶
苏陌年
6月前
一个有力量的人,其人格,一定是大量的兽性,部分的人性,跟少量的神性。

人格稳固三角,全新理论体系,小报童更新。
00
苏陌年
1天前
一切问题都是政治问题,政治的本质,就是你要跟谁做朋友。

你可以跟很多人做朋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

但你始终不能忘记根基,任何时候,群众都是你最坚实的朋友。

警惕精英主义,最好的政治路线只能是群众路线。

有群众基础,可以打持久战,也可以打歼灭战。

看问题,实事求是。

做事情,人民至上。
10
苏陌年
2天前
品牌用户收入占比

苹果 高收入35%+低收入24%
华为 高收入28%+中高收入60%
小米 中低收入65%+中高收入35%

导出的需求暴论

苹果用户:高净值生产力刚需+平民奢侈品
华为用户:政治属性社交刚需+中产信仰依托品
小米用户:平民神机+发烧友玩具

导出的品牌心智

苹果:高性能+高价格
华为:圈层性+信仰力
小米:性价比+普适性

任何一门生意,最好的盈利模式都是赚两头,中间段最麻烦。

最前端,要的是性能刚需,性能满足,其他不在乎。最末端,要的是价格壁垒,产品够奢侈,其他也不在乎。

中间段,问题多多,需求繁繁,既要又要。

这么看,苹果还是最牛。
01
苏陌年
4天前
写得真好,欢迎各位订阅有强同学的《强者心志学》,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张机: 世界不停纷争,舆论场的名人也一个个被神化再从神坛被扯下。 我觉得自己最应该做的, 是闭嘴,少讨论这些事本身,甚至,刻意减少对这些话题的关注。 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 紧紧围绕自己的目标,有条不紊的一步步靠近和实现。 你应该明白的事实是, 一方面,你要响应号召,和大方向保持一致,这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也是一种生存的智慧。 另一方面,你要明白: 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鲜少以你的国籍或者立场,而决定你是否有机会入境旅行或生活。 他们从来是以你的经济地位,是因为你有不在此地非法逗留的约束力,而当你的经济地位超出普通人极其多的时候,任何地方,甚至也欢迎你的逗留。 至于那些去南极也好,南法也罢。 如果你真的想去,它的成本也没有特别特别高,你要是真的足够想去,只靠勤奋,也足以攒够前往的船票。 你不必因别人去了,而心生不满。你怎么可能期望明星企业家真的和你过一样的生活呢?今天的强者,越来越懂得在舆论场上逢迎普通人,说年轻人真有才华,大家不容易,上班已经很累了,躺平也没什么不好。 在“弱传播”越发成为底层规律的今天,你千万这是真相。 越往上,越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的人,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想的,和嘴上说的,是两套东西。 你只有一件事要做, 就是把你最宝贵的注意力,留在怎么实现财富的积累,和人生的自由和幸福上。 今天的世界,好像权力回归了普通人,这是一种巨大的假象。 权力的确有了重新分配的机会, 但他从来都会重新回到强者手上。 你只有成为一个强者,或者做一个安然享受平淡,和接受命运的普通人, 想要幸福,没有其他的选择。

30
苏陌年
4天前
今天的中国,考验的不是顶富,也不是普通人。

因为对于顶富而言,出走就是宿命。他们要以全球为舞台,创造新的支点跟可能。

对于普通人而言,国家就是保障,国力就是基本盘,他们没有异心,他们既勤劳又黏稠,他们必须跟国运强绑定。

最惨的,是那些今时今日的中产们,或是那些心力超群欲望依旧的创造者们。那些前脚可以迈出,后脚也可以留下的中产,他们的自由,将会成为最大的诅咒,他们的选择,就是一次命运的分野。

但于此同时,我也认为,中产其实是最有得选的。

只要他们不盲目奢求暴富的机会,他们就会意识到,只要他们愿意把自己的机敏聪慧跟民族本性的踏实勤劳结合起来,只要他们愿意以千万为一个年收入基本单位跟祖国共克时艰。

他们,就是祖国最鼎力的栋梁,他们的真正的气运,就藏在未来十几二十年里。

小报童更新。
00
苏陌年
5天前
创造者的日常:吃信息,勤思考,塑框架,造共识。
10
苏陌年
9天前
坦诚是一种智慧,但不能是一枚勋章。
00
苏陌年
10天前
命运的“三化一改”

学习碎片化,思考常态化,信息全球化。
00
苏陌年
10天前
感受迪拜的金气,增长,欣欣向荣。

参加了迪拜最大的私人房地产DAMAC开盘发布会,见到了owner阿联酋首富侯赛因萨瓦尼。

19-25年,14亿美元到102亿美元,首富的腾飞,就是迪拜速度。

发布会上,感受最深的是印度力量的崛起:巨量的财富,蓬勃的人口,中产爆增下升级的消费需求。

前来助阵的宝莱坞巨星,MV中的印度代言人,一切都昭示着,迪拜,或许是孟买未竟的理想之城。

印度是唯一一个还有人口红利的国家,印度之于中美的第三角关系,何尝不是中国之于美苏争霸的三角往事。

对印度,保持看见,学习,尊重。
20
苏陌年
12天前
置身阿拉伯世界,用一种偏见跟狭隘去丈量一个实感上陌生的民族,才惊觉,国家的发展跟国家的文化何其相似。

中华文化是绵长的,是连续的,像一张根系庞杂的网,牢牢抓附整片大地。

纵使我一直介怀中国速度,觉得那个拔地而起的深圳, 那个飞速膨胀的杭州,少了更多能量沉积。

但路过不同的世界,你就知道,爆炸的经济或许会催生旺盛的上层建筑,但文化的连续性其实给所有膨胀都画了一根明确的界限。

阿拉伯与伊斯兰共同起势,塑造了一个巨大的阿拉伯帝国,那是一种爆炸式的闪耀,狂暴之后四处散开,各自生根。

迪拜似乎继承了这种超新星般的绚烂,世界级的楼宇,世界级的景致,城市名片的品牌传播也是宗教级的高度。

但你的着眼点也只能在少数区间,少数地标建筑,少数顶奢酒店,少数城市配套,少数产业行业。

迪拜像哪里呢?

像澳门,像澳门新区。

一个巨大的楚门世界。

所以最好的迪拜,不属于游客。游客遵循着广告里的切片来,但却一定想带着纵深的“在他处”的生活离开。

但这里目前,除了被繁荣因子吸引而来,接受这个国家严苛法律跟规范管理的印巴人,没有生活。

有意思,再看看,再了解了解。
00
苏陌年
15天前
最近看了一本描述复杂适应性系统的书,叫涌现,emergence。

它试图用科学的语言,理性的框架,实证的分析,去解释复杂系统的有序性,试图将尚未被捕捉的复杂系统进行识别量化并衡量。

在我看来,涌现更像是一个哲学命题,毕竟“复杂适应性”最显著的特点,是“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局部观测无法全然掌握整体,关键局部也无法构成事物的实质。

而整体观本质应该是一种哲学观,或是类似于中医integral way的玄学观。

十几万字的内容来讨论一种混沌现象,无异于有人用古董放大镜去观测事物量变到质变的那个临界点究竟发生了什么。

但,这是一种新的视角。

如果说用玄学的metaphor跟哲学的analogy去解构科学现象,会让事情简化到更凝练,性感,易于理解。

那么用科学的模型跟论证去试图说明一种不可观测的复杂,其实也会让玄学这件事变得更加立体,充满支点。

于我而言,它提供了一种可能跟范式。

即,掌握混沌,熟用隐喻,抵达玄学,科学之路是必经。

科学,在今天,依旧是建构的基石,玄学只是仪仗站在解构的生态位上,得到了权威的映照。

这本书折磨到我想逃,但牙咬看完的那一刻,逃跑并未成为一种物理实现,但新的涌现,却诞生了。

我看到了新的此岸与彼岸,我感受到了emergence。

妙。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