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徐邦睿
745关注4k被关注21夸夸
簡單地觀呼吸,
一出一入,
在越發鬆弛安然中进行。
徐邦睿
13天前
我妈十多年的高血压好了,血糖也降到正常范围了。

​这一年多,给她吃一些科学中药和中成药,慢慢把降压药减量,到完全停掉,血压逐渐能稳定在正常范围。

​除了药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她调整了饮食,增加了运动,少玩了许多手机😄

​也让我亲身体会了一把师父讲的高血压的病理:

​六楼没有水了,要增压,才能打到六楼去。这是高血压的表现。

​但成因,要么是水管堵了,要么是水不够了。

从这两个方向去想,再综合这个人的其他信息,就会有治疗的思路。
42
徐邦睿
28天前
【帮朋友转】发一下招聘帖子,朋友创业,现在在筹备初创团队,主要成员来自字节,4-1带队,成员均来自QS200名校。具体方向是面向二次元群体的AI内容互动,现在招聘算法为主的同学,薪资和待遇务实,也寻求算法合伙人。

岗位职责:
- 深入理解用户及市场需求并设计技术解决方案,设计和开发领先AI应用和解决方案原型,验证及评估效果;
- 探索及研究Agent架构,最大化模型的智能上限,提供突破性的解决方案;
- 负责模型Agent2Agent以及应用层的策略,包括但不限于Multi-Agent、Context Mangemant、ReAct/PlanAct/CodeAct等;

任职要求:
- 对大模型和Agent有较深入的理解,了解技术框架和模型训练,对大模型产研一体有独到理解;
- 熟悉海内外大模型服务,有AI算法相关领域技术背景、AI Native产品工作经验的优先;
- 二次元及ACGN内容的爱好者,并且动手实践过AI应用的尤佳;
- 优秀的学习能力和对新技术、新领域的好奇心;
- 海外背景/项目经历优先,名校大厂背景优先;

地点北上为主,感兴趣的可以私聊我,我帮忙拉群
42
徐邦睿
28天前
之前在飞书的时候,雷叔介绍给我一位人力专家顾老师,当时对他的评价极高。

后来和顾老师见面时,顾老师问过我一个问题:

说有三类目标。

一是对应你当下能力的50%,轻轻松松就能完成。

二是100%,刚好能完成。

三是120%,要够一够才能完成。

问我怎么选,当时我过去所有老板都是定120%的目标,我虽然能够到,但一直很辛苦,很累。

于是我说,选100%的那个。

顾老师说,不对,要选50%的那个,因为你想啊,你能力50%的目标你轻轻松松就完成了,你会想,那剩下多做的都是赚的,那你会很开心的继续做,你的感受和产出都会是完全不一样的。

我当时醍醐灌顶。

因为学中医的关系,我涉猎了大量的和身体有关的认知。

最近看到了和顾老师讲的相应的东西。

台湾的体能训练专家何立安博士在实践一个理念,和传统的训练方法完全不同。

过去是每次去训练,都是突破舒适圈,上高强度,累到你不行。

但他的理念是,就在舒适圈里练,把舒适圈越练越大。

有一位学者 Ekkekakis,他是运动情绪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研究,结论是:

低强度的运动有正面情绪。
中强度的运动有混合情绪。
高强度的运动有负面情绪。
而高强度运动结束的瞬间,会有很高的正面情绪。

和顾老师讲的工作时的状态如出一辙。

我们往往会看到事儿、目标,而忽视人在做事儿的过程中,情绪对他的影响。

最近在做业务的过程中,发现领导定120%的目标,是因为他觉得,这对他来说,这个没问题,可以完成。

但对团队来说,能力只有50%,面对120%的目标,很容易产生负面情绪,这时团队看到目标的难度就成了200%。

领导如果体察不到这一点,就会累死领导,骂死下属。

下属也觉得很委屈,明明已经很努力,但领导总是不满意。

长期下去,团队就失去了力量。

很好玩的现象,分享给各位[憨笑]
17
徐邦睿
29天前
9/ Strategy is action, not words,因此 Top 5 things 邮件也是战略执行情况的随机采样,老黄看邮件就能知道战略落地情况是不是OK

这点太妙了

夏虫不可以语冰5533: 英伟达是世界上最小的超级公司,4万亿美金市值,只有3万多人, 关于英伟达组织的几点 notes: 1/ 组织应该与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machinery of what you're trying to build 一致, 要回归本质自问:输入是什么?输出是什么?组织必须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特性是什么?大部分情况下是稳定的吗?还是时常变化、随时会被攻击? 2/ 英伟达保持十年没变的组织设计核心理念:One Architechture:无论 Product(Gaming、Automotive、Robotic,前些年的 Mobile )怎么变,下面的 Hardware Engineering-GPU 和 Software Engineering -CUDA 是基本保持不变的,这两部分是整个英伟达最核心的 One Architechture 3/ Jensen有60个-1,叫E-Staffs (但有说法说最近只有不到40个-1),没有1v1s,不写reviews,薪资是excel统一拉的,每个E-Staff薪资都一样,精确到小数点 4/ Nvidia的组织有两个部分,组织的主体是为了设计精密复杂的GPU,也有一部分的设计是为了下一个10年的创新,有很多<10人的秘密小组在做,方向足够自由开放,给的钱非常少,这样来找到真正有passion、愿意从大厂模式进入创业模式的人 5/ 英伟达只做真正的 Zero Billion Market(现在是Zero未来是 Billion), 不讨论 Market Share,因为Market Share=有竞争=已经commoditized 6/ 不用利润、收入来衡量早期创新的成功,Measuring the Immeasurable的指标是Early Indicators of Future Success, EIOFS = Importance、Feasibility、独占性 If-Not-Us 7/ 每个员工每双周给老黄发邮件,写本周的 Top 5 Things(T5T) 8/ 老黄认为 Top 5 Things 邮件是 Ground Truth, 是行业微弱信号的寻找方式,强信号很容易被捕捉到,但只有足够微弱的信号才是真正的invisible的 9/ Strategy is action, not words,因此 Top 5 things 邮件也是战略执行情况的随机采样,老黄看邮件就能知道战略落地情况是不是OK 10/ 老黄不做1v1s,Jensen 的解题和 reasoning 一定要在很多人面前,每个人都应该从其他人的经验里学习,所以开会都叫「lets reason togther 」 11/ 不开只有VPs的会,也不开只有director and board 的会,Jensen 参加的会议都有不同团队的new college grads,因为 junior 既可以来学习,本身也是问题的ground truth 12/ 不开进度同步会(status report),因为被蒸馏了,有bias,没有ground truth 13/ 自 2008 年以来,公司没有裁员(但会淘汰实在不行的员工),尽管充满责任感的紧张氛围,但员工流动率极低,因为老黄认为「恐惧是创新的敌人」 14/ 要建立 fundamental ability to stay alert with weak signals, 基本没有下面团队捕捉到,和其他大公司一样,全是 Senior Team 做的,更多就是老黄做的,前面说的「Top 5 Things」 是重要的手段。T5T是公司的「global neural network」

10
徐邦睿
29天前
@姜Dora在此 的节目截的一些图,成庆老师讲得清晰、穿透、有力量,所有人都有感受,也都听得懂。

Dora 的好几次提问,都让我惊叹,如此敏锐。

30分钟的长视频,我是全程没倍速的看完了。

值得。
21
徐邦睿
29天前
徐邦睿
29天前
入深处
00
徐邦睿
1月前
那天偶然见到小蛤蟆,我正掏出手机准备拍。

​他嗖地一下跳下水,池塘的噗通声,让我前一秒还满满当当的脑袋,一下子就空掉了。
50
徐邦睿
2月前
三折肱骨方为良医。

​自己痛过,便知道他人如何苦,如何痛,慈悲心自然生起,便一心为他人着想了

说慈悲心,也只是个名字,只是自自然然的那样去做了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