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陌上橘桑
6关注58被关注0夸夸
我又不是小孩子——
我近衡州,湘江于游
时而在舟,时而在楼
读诗听松,过眼如风
璨璨星空,悠悠心中
陌上橘桑
2月前
不会讲故事的诗人不是好老师
00
陌上橘桑
2月前
笔芜/何呵呵

彼笔之芜,在案之旁。
老干弄墨,辞未成行。
虽疏犹作,韵乱律荒。
尔颜不赧,其陋难藏。

彼笔之芜,在案之端。
老干操翰,文不堪观。
虽庸还撰,头昏思残。
尔心不惭,其丑难瞒。

彼老之干,其实不材。
春华既谢,秋实难怀。
本无嘉木,安得良栽?
且斫为烬,或照夜台。
00
陌上橘桑
4月前
示日韩诸邦/何呵呵

家住衡州府,人称雁落乡。
三山茶籽郁,四室桂花香。
大道石船著,红星水口彰。
吾曹桑梓邑,尔等祖师堂。

石船山:王夫之隐居石船山著书立说。船山先生言,吾书两百年后始显,吾道五百年后大昌。
水口山:毛主席亲赴水口山指导工人运动。
00
陌上橘桑
8月前
课间,学生问我“陌上橘桑”是什么意思。我扬起嘴角,给她一个不可说的微笑。她已经不是第一个这么问我的人了。
我当然不会跟他们讲《陌上桑》,也不会跟他们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更不会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文字若是借助翻译,就会失去本身的意境。高年级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应该自己悟。
翌日,学生见到我神秘兮兮地说,我知道了 陌上橘桑。我饶有兴致,示意他继续。然而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大跌眼镜,“陌是墨子,上是上官婉儿,橘是橘右京,桑是桑启。”
我听得目眦欲裂,谁告诉你这样解读的!学生笑得意味深长,昨晚看到你上线了,金标婉儿……我一声“​上课”紧急叫停话题。
嘚,终究是我低估了学生的脑洞。今天非得给他们好好讲讲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00
陌上橘桑
11月前
写首绝句,飘逸一下子
00
陌上橘桑
12月前
仰天大笑出门去,从此萧郎是路人
00
陌上橘桑
2年前
以诗攻讦者
孔子曰:“诗可以怨。”诗含讽意,古来多矣,然皆不脱“蕴藉”二字,且须自见品格。唐人之“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五代人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宋人之“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元人之“路人遥指降王道,好似周家七岁儿”皆有品格,讽喻辛辣,亦有曲折,然毕竟蕴藉不足。
讽喻之极者,初视之只以题联络,未觉其讽喻之意,再视之初得其味,反复视之终醍醐灌顶也。此惟唐人能得之,韩君平“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杜少陵“此曲只因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紫薇“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刘梦得“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是也。宋人曾子固“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差可比之,惜“倚得东风势便狂”又失于直露更甚于“暖风”“路人”诸句也。
至明一代,诗之怨讽者愈多,然往往以诗为兵,互为攻讦掣肘者,不独未见品格,亦去“蕴藉”二字远矣,所以文道衰蔽也。
今人有以诗怨怼者,于明人之项背不曾望及,更未尝梦见唐宋人之脚尾,只极攻讦之能事,露丑露怯,其诗多卑劣低俗,以器官入诗,以英文入诗,臭不可闻,欲学鼎堂公而又不得,自谑“打油”,以文其才力不逮之实耳,有辱斯文,愧称作手。似泼妇鼓舌,又似丧家野犬,竭通体之气力,不住摇尾,狺狺狂吠,只期得二三子驻足侧目而已,若有行人视之,则吠声愈响,尾摇愈烈,行人掩鼻遁走,而自以为惧之,其愈加自得,于是尾摇之力不止,犬吠之声不息也。此丑态百出之状,行人哑然失笑耳。
10
陌上橘桑
2年前
相逢何必曾相识,恨不相逢未嫁时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