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学生问我“陌上橘桑”是什么意思。我扬起嘴角,给她一个不可说的微笑。她已经不是第一个这么问我的人了。
我当然不会跟他们讲《陌上桑》,也不会跟他们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更不会说“维桑与梓,必恭敬止”……文字若是借助翻译,就会失去本身的意境。高年级孩子有自己的想法了,他们应该自己悟。
翌日,学生见到我神秘兮兮地说,我知道了 陌上橘桑。我饶有兴致,示意他继续。然而他接下来的话却让我大跌眼镜,“陌是墨子,上是上官婉儿,橘是橘右京,桑是桑启。”
我听得目眦欲裂,谁告诉你这样解读的!学生笑得意味深长,昨晚看到你上线了,金标婉儿……我一声“上课”紧急叫停话题。
嘚,终究是我低估了学生的脑洞。今天非得给他们好好讲讲中国古代文化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