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抖音刷到一条讲解年轻人不要过度思考意义造成认知负担从而影响行动力和当下判断的视频,觉得很有启发,想把文案摘下来。
于是选择了豆包摘取,发现不需要登陆就可以执行还感觉挺好的,结果登录后刚刚的记录就全聊没了,必须要退出登录才能找回emmm
-
这里附一下豆包整理的关键结论:
1.焦虑根源:当代人(尤其是二三十岁群体)的焦虑、痛苦和虚无,源于过早陷入对人生意义的拷问,受信息过载、与他人横向对比等因素影响,出现 “存在焦虑”。
2.意义焦虑的危害
1)导致拖延,因纠结事情的意义而不去行动。
2)让人怀疑当下所做之事和选择,无法专注努力,难以获得明确结果。
3)使人错过机会,忽略年轻时应多做事、积累经验的重要性,将思考终极意义变成认知负担。
3.意义的本质:意义并非青年阶段能找到的,而是回顾性产物,是经历之后对历程的人为解释,即 “意义是经历出来的”。
4.摆脱焦虑的建议
1)增强自身的结构性确定感:明确自己当下的位置和下一步计划,注重过程中的积累与成长,对正在做的事负责。
2)从“易交易率型思维”切换到存在“价值型思维”:将对意义的追求拉回到可控范围,关注自身在经历中的理解与收获,减少与过度追求 “意义” 的人交流。
3)核心观点:不必逼自己活得有意义,先专注于 “活下去”,在做事和经历中自然会逐渐理解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