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常在心
554关注2k被关注19夸夸
高中心理课,老师让我们选一张自认最重要的价值观词汇,我同桌一下子就选了“做自己”,我对它则无感不解。过了多年,我才慢慢也把这张卡视为最重要。
常在心
18天前
今天是世界孤独症日,比起“来自星星的孩子”这种浪漫称呼,更喜欢“神经多元性”这种说法,我们来自同一颗星星,大脑神经的多样性让我们各具特色👥
10
常在心
1月前
柔宝近日的成长:

慢慢地,你开始爱看照片中,镜子中的自己,身躯头颅开始挣脱大地的引力,开始会坐,开始有了“我”的意识,开始自由地探索世界,不再只能仰视,不再只是我们大人的观赏物,你开始主动出击,平等对话。
00
常在心
2月前
我打算放完产假回校后,在学校建立一个“DeepSeek 解忧铺”,学生来信写自己的困惑,我用DeepSeek来回信,这样可批量回复,又让学生感受AI的力量。

在此Mark下小目标。
41
常在心
2月前
有句话缓解了我大部分的养娃焦虑:没有哪个小孩到最后不会走路,不会吃饭。

成长从不是刻意教授的技巧,而是根系对养分的本能追寻,是翅膀对天空的天然渴慕。
20
常在心
2月前
每次看着女儿细细留意周遭的一切,都会让人心生宁静,因为在她身上看到了正念的精髓:

活在连续的当下,对这世界展现出未经过滤的感官体验。没有言语和想法,更没有世俗文化的规训,有的是感觉和情绪的流动,有的是本真。

禅宗「看只是看」的教导在婴儿凝视万物的眼神中找到了典范。

世人穷尽半生研习正念,不过是在神经回路的密林里,打捞被理性冲散的、婴儿与生俱来的天赋。
00
常在心
2月前
HBD to myself.🎂
29岁真是一个特别的年纪,它既是20多岁的终章,也是30岁前的蓄势。
经历了一些社会的磨练,开始变得现实,但又还没完全丢掉理想主义。
觉得时间不多,但又觉得仍有时间。
有青春的余韵,也开始有成熟的轮廓。
有了皱纹,但又不愿认老。
仰望了很久的星空,逐渐脚踏实地。

愿这一年,依旧热爱,依旧勇敢,依旧相信世界的辽阔与人生的可能。
200
常在心
4月前
昨晚做了个梦,梦见我弟去了小混混网吧,我也去了,被一个脾气极差的小混混威胁,甚至是死亡威胁。

小混混敏感又暴躁,说错一点点他就会像只大野兽一样吼叫、举拳头。但我在梦里是怯懦又勇敢,一边很害怕,一边又十分坚强地反抗,小混混气得要拿刀过来喊着要杀我,怒吼着我即使谈到天涯海角也会追过来。

突然惊醒,那种惊恐的情绪依然弥漫,我立刻共情到那些在忍受着残忍家暴的女人们,她们整天提心吊胆地生活。网友们都说被家暴的女人不离婚那就是自己活该,但我却能共情那种无法逃脱的窒息感,想挣扎却无力、且想到这辈子都要面对他的那种绝望。
00
常在心
5月前
我觉着我家公格局很大,
我女儿出世以后,他从没评论过一句娃像谁或不像谁,鼻子嘴巴长得怎么样,有什么好的或不好的。即使他听着周围人在评论,他也只是笑笑不说话。

他只是单纯地对她好,关心她。
90
常在心
5月前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场音乐会,我们的整个生命在其中回荡,我们周围的世界映射在其中并被放大。
00
常在心
5月前
其实这句话也同样适用在老师这个职业身上。回想起每一次备课,那些好的教学内容都不是我苦思冥想来的,而是一次次在生活体验中得来的,不断地去感受,然后把打动你的内容,转化为学生上课的内容。

上心理课有好有不好,不好在于你没有教材,教育部只规定了几个常见的心理主题,所以备课就像是在大海上驾船,你大概知道往东南西北走可能会走到哪个洲,但是永远没有具体的路线具体的终点。而好处正是在于,没有固定的路线,没有指定内容和考核,你不需要照本宣科,你可以完全把心理课当作自己的舞台,分享你的生命,分享你知道的好东西。

常在心: 今天看到一句挺有意思的话: “当父母最难的点就是需要非常大的内容策划能力,而内容策划来自于你的底层,你知道什么叫好东西。”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