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285关注1k被关注0夸夸
💃硅谷PCC生命教练,哥大灵性心理学硕士
⭐️哥大、北美创业孵化器及心理健康平台教练 4年支持300人
🌞曾任职字节、长江商学院、快消500强
置顶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2年前
Hey大家好,我是Zoey

💃中国最年轻的ICF PCC生命教练,哥大灵性心理学硕士,北美心理健康平台签约导师,坐标硅谷+纽约
👤4年支持300人在AI时代活出热情、创造力和勇气,教练时长900+小时,中英德粤四语,来访者涵盖18-65岁的中美创业者、500强高管及海归职场人士
🌞曾任职字节、长江商学院、快消500强
🏋️‍♀️教练服务:1️⃣创业者及高管身心平衡教练;2️⃣职场规划及转型教练;3️⃣新手教练督导与咨询;4️⃣单次塔罗咨询

W:zoeylifecoach

目前我主要提供以下四类型的教练服务:

🌞服务一:创业者及高管身心平衡教练

面向中美创业者及高科技、金融等高强度行业的高管,女性为主,融合Co-Active教练技术、Tony Robbins潜能开发工具、叙事疗法等方式,支持:

1⃣️整合内在和外在的冲突,提升决策的清晰度和共鸣度,实现内心的和谐和平静
2⃣️找到从心出发、符合天道的企业使命和愿景,吸引更广大的客户群体、合作伙伴和员工
3️⃣平衡各方关系,包含投资者关系、合伙人关系、家庭关系
4️⃣塑造新型组织文化、培养创新骨干

🌞服务二:职场规划及转型教练

主要面向大公司职场人,帮助其找到自己的天赋和创造力,创造真正热爱的事业,支持你:

1️⃣重建自我价值坐标系:通过探索我们的生命意义、价值观、优势特长,探索“我真正是谁”。
2️⃣清理限制性信念:重点清理四大底层限制性信念“我不够好"、“我不值得被爱"、"害怕失败”、“害怕恐惧”。
3️⃣从心构建未来愿景:大胆畅想未来的理想生活、理想事业、理想关系,建立未来的人生蓝图。
4️⃣打造高能量行动力:通过身体、情绪、意念的训练,帮助你获取充足的行动力。

🌞服务三:新手Life Coach督导及咨询

截止2023年2月,中国仅有821位PCC教练,同时有大量的教练属于兼职状态,可见教练独立营业对于个人的能力挑战非常大。如果你是未来有志于成为一名ACC以及PCC,我会提供:

1)Mentor Coach:ICF认证要求3个月以上、10小时的mentor coach,这个mentor coach必须是拥有PCC和MCC证书的。在mentor coach里,我们会针对你在教练过程中的卡点进行督导,包括听教练对话录音、指出你教练过程中的盲点、支持你实现心态的稳定和技术的提升。我20年起步学习教练,coachiing实战经验超过700小时,尤其擅长能量觉察和隐喻、清理恐惧和金钱卡点。

2)商业化咨询:一方面,我是独立执业的PCC,有成熟的商业化路径,目前有接近50个长期客户,对于获取客户、维系长期合约有大量经验。另一方面,我有5年MKT和storytelling coach背景,能快速帮助你打造IP定位、产出内容。在商业化咨询里,我将给出在品牌打造、获取客户、签约、转介绍等过程的具体建议和落地实操经验,帮助你完成更高效的品牌搭建和客户转化。

🌞服务四:塔罗咨询

整合灵性心理学和塔罗等神秘能量,帮助你基于当下状态,看到未来6-12个月的事态发展、关系进展和季度运势。

- 当前状态:显示目前关于问题的情况或态度。
- 挑战/障碍:揭示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挑战。
- 过去的影响:过去事件如何影响当前问题。
- 近期未来:预示接下来几个月内可能发生的事情。
- 建议/行动指引: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或行动方向。
- 长期结果:展望未来六个月到一年的发展趋势。

陪伴200多位90后内在探索后,我发现中国生命教育的缺失

1321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2天前
很久没看到这么振聋发聩的思想了,克里希拉穆提的思想非常深刻。
观者及被观之物,思想是“真相”和“应该怎么样”之间的活动。思想有界分,而只要有界分,就会产生冲突。
权威之中无法找到自性之光,门徒往往在摧毁宗师,宗师也往往在毁灭门徒。
00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3天前
今年读书大部分都是英文的,但微信读书始终是我最爱的中文阅读app,没有之一。
00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3天前
云海肴创始人我晗哥下飞机就给我电话,结果被带到跟北美吃货小分队创始人Amy开创的餐厅Jun Bistro,尝到了在湾区最地道的云南菜。
晗哥:这是第一波创业者真正穿越的经济周期。放下已有、冲向未知,为所有出海的创业者打call!
00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4天前
小红书这个年度报告,还是按照中国的时间,忽略了时差,值得改进😬
00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4天前
第二个系列视频,最近跟全球顶尖领导力教练Nick聊到快速蜕变,我们发现在这个快餐式的消费社会,就连内在成长、领导力蜕变也被要求快快快。我们持续着一种我要更多、更快、更强的模式。
当这种模式过激的时候,就会产生身心倦怠。做不到的时候,我们也因这种模式而产生自我批判。真正的蜕变还需要考虑身体的资源,而这种生物进化是需要时间的。
02:38
01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5天前
最近在LA跟全球顶尖领导力教练、连续创业者和畅销书作者Nick Jankel聊。第一个视频,重点聊聊 #老中人 特有的卷文化,以及背后的心理和社会机制。原因是很多CEO会跟我说:我真的无法停止不工作,万一这是我最后的机会了呢?卷背后有很多的恐惧和担心,是我们物质世界习惯的机器模式,也是我们难以摆脱的保护和控制模式。
你也可以思考下:你是否也有过度工作的模式?这种模式飞机带来了什么?
Nick Jankel:全球顶尖领导力教练、近10个公司的连续创业者和畅销书作家。他本科毕业于剑桥大学医学和哲学系,后来创立了关于转型变革的“突破生物动力学”框架,帮助谷歌、乐高、联合国等组织培训超过10万名领导者。同时他也是耶鲁、牛津大学讲师,以及BBC主持和FT专栏作家。
05:23
00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5天前
创业者真的是稀缺物种,享受冒险创造的乐趣,并敢于面对失败的体验,在行动中验证而不是在头脑里疯想。
大部分人现有的心智模式根本做不了创业者,但因为这个世界会越来越不确定,所以下一个时代面对不确定性的adaptability教育非常重要。
00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6天前
圣诞后的第一个coaching,从情绪管理开始。帮助一位美国的男高管用正念的方式排解工作上因重大失误产生的内疚自责的情绪。
创业者和高管一般用脑偏多,脑子(百会、后脑勺等)一般都是紧的,哪怕在zoom里我的身体都能直接连通到对方的身体感受。
情绪就像天空的云,当我们无批判地看见,就能慢慢清理掉它。相反当我们一直抗拒和分析,它就会一直残留在身体里,有一天又有个trigger又会把我们内在的创伤点燃。
只做了30分钟,客户就已经完完全全把情绪排解掉了,说感受到从所未有的轻松和舒畅。对于失败,平静、接纳,重新出发。
00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7天前
最近老公陪我看的女性主义电影真的不少,从讲述首位横渡英吉利海峡的女泳者Gertrude Ederle的《泳者之心》到美国大法官Ruth Bader Ginsburg的纪录片。
印象很深的是,RBG选择接手过一个case,帮助妻子离世要照顾孩子的家庭主男争取保障金。这里面对性别歧视有着更深刻的理解,把女性定义为家庭生活的抚养者、从属者,不仅对女性的发展是束缚,对于男性也是潜在的压制。在一个崇尚大男子主义的社会,男性也将不被允许脆弱、哭泣等任何显得“柔软”的部分。
RBG的抗争是有力而巧妙的,不是愤世嫉俗的愤怒,而是优雅的教育和结盟。对于那些不能真实理解女性处境的法官,她常问他们的一句话是:想象一下如果这是你的女儿或者孙女在遭遇这件事,她们是怎样的感受?
我coach的客户90%都是女性,我发现中国女性普遍存在的自信不足、时常内耗的问题,有一大部分源自于我们的教育和社会对于个人意志的压制,尤其来自于传统的父权。
在哥大我跟随跨文化心理咨询泰斗Derald Wing Sue的学习中,它特别提到,西方心理咨询仅从个体层面去解决客户的心理困境是不够全面的,需要让客户真正对不平等的社会处境有所意识,深刻的看见,才能开始为自己的权益抗争。
而后我专门写了一篇期末论文,名为《跨文化心理咨询视角下的女性心理咨询》,欢迎看下一篇!
00
生命艺术家Zoey_LifeCoach
7天前
有幸在哥伦比亚大学跟随跨文化心理咨询泰斗Derald Wing Sue的学习。
而后我专门写了一篇期末论文,名为《跨文化心理咨询视角下的女性心理咨询》,用AI翻译了大纲,特此分享一下,欢迎探讨!

1. 女性咨询中的关键问题及社会文化背景

由于社会、文化和心理压力,女性在咨询中面临独特的挑战。社会期望女性在看护者、职业人和伴侣等多重角色中表现卓越,这常常导致内化的内疚感和自我批评。这种压力助长了完美主义和对失败的恐惧,从而加剧焦虑并阻碍个人成长(Moradi & Huang, 2008)。许多女性还在自信和自我肯定方面挣扎,常常经历“冒名顶替综合症”,即怀疑自己的成就并回避领导角色(Clance & Imes, 1978)。

在美国,这些心理挑战与性别歧视、性别不平等和系统性不公正等社会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尽管女性在教育方面取得了进展,但她们在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和领导职位中仍然代表性不足,并且经常面临怀疑和敌对环境,这进一步增加了压力和离职率(Moss-Racusin, Molenda, & Cramer, 2015)。经济不平等也是这些挑战的一部分,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的收入显著低于男性同行,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与看护和母职相关的职业中断(Bertrand et al., 2010)。

2. 传统心理健康方法在女性咨询中的局限性

2.1 民族中心主义、单一文化和性别偏见的框架

美国的心理学历史上一直被批评为民族中心主义、单一文化导向,并主要基于欧洲白人男性的经验(Sue et al., 2022)。传统心理学通常强化了父权观念,将男性描绘为家庭的养家者和家长,而女性则被置于家庭主妇和下属的角色中。例如,诸如“共生关系”和“卷入关系”之类的术语,通常用于描述与女性相关的行为,比如优先考虑家庭和人际关系,关心他人,并将家庭的需求置于自身需求之上(Sue et al., 2022)。

2.2 关注个体责任,忽视系统性问题

传统咨询模型强调个体责任,但未能认识到系统性和社会性因素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个体主义、自主性和自我实现被视为理想目标(Sue et al., 2022)。然而,这种框架往往未能考虑到女性面临的关系性和系统性挑战。例如,家庭治疗通常将困扰概念化为系统层面的功能失调,而不是解决家庭成员面临的具体压力。在这种视角下,受虐的女性可能会被不公正地视为家庭功能失调的贡献者,而不是受害者(Enns, 2000)。

2.3 强调客观主义,忽视关系性和灵性维度

传统的咨询方法重视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常优先考虑认知行为疗法(CBT)等循证方法,尽管这些方法有效,但可能缺乏女性所寻求的关系深度。女性重视同理心和在治疗过程中的关系,因为她们的心理挑战通常根植于关系性和情感经历中(Gibson & Myers, 2000)。

此外,西方咨询倾向于关注感官和物质现实,而忽视了许多女性至关重要的灵性维度(Sue et al., 2022)。Musgrave等(2011)强调,灵性是女性尤其是有色人种女性的关键韧性来源。例如,非裔美国女性和西班牙裔女性经常通过祷告、社区实践和精神联系来应对贫困和艾滋病等系统性挑战。

3. 在女性咨询中应用多元文化咨询

鉴于上述局限性,多元文化咨询通过解决性别歧视和社会刻板印象等系统性问题来挑战传统方法。多元文化咨询强调与客户的文化价值观保持一致,平衡个体主义和集体主义,并采用特定于文化的治疗策略来促进康复(Sue & Torino, 2005)。

3.1 微歧视与批判性意识

许多女性在咨询中提出的心理挑战源于系统性因素,例如性别歧视、父权失衡和刻板印象。这些伤害通常通过“微歧视”传递,Sue和Spanierman(2020)将其定义为边缘化群体在互动中经常遭受的“日常轻视、侮辱和无意的冒犯”。

微攻击: 直接的语言、非语言或环境攻击,旨在传达偏见或歧视,例如称呼女性为“婊子”或“荡妇”。

微侮辱: 无意的评论或行为,贬低某人的身份,例如“你在数学方面表现得很好…对于一个女性来说”,这暗示了女性在传统男性领域表现出色的“意外性”。

微无视: 否认或最小化某人的经历的言语评论或行为,例如对女性说“性别不平等现在已经不是什么问题了”,这无视她的现实经历并削弱她的经验。

3.2 种族/文化身份发展模型与性别觉醒

Sue等(2022)提出了种族/文化身份发展(R/CID)模型,概述了身份发展的五个阶段:顺从、失调、抵抗与沉浸、内省和整合觉察。这一模型同样适用于其他边缘化群体,包括女性。

顺从阶段: 女性可能内化社会规范,感到被迫遵守传统角色。

失调阶段: 女性开始质疑这些规范,感受到个人抱负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冲突。

抵抗与沉浸阶段: 女性开始学习有关女权主义和父权制的信息,发展对其他女性的同理心。

内省阶段: 女性在群体身份和个人自由之间挣扎,开始反思集体运动的强度。

整合觉察阶段: 女性在自我身份中获得安全感,学会平衡群体认同与个人自主性。

4. 结论和建议

本文探讨了女性咨询中的关键问题及其心理健康的社会文化背景。文章批判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强调了多元文化方法在应对系统性障碍中的重要性。通过应用微歧视、种族/文化身份发展模型和文化胜任力等概念,结合女性主义疗法的技术,提出了赋权女性和支持个人及社会转型的实际策略。

建议:

加强咨询师的文化意识和偏见识别训练。

鼓励在咨询中加入关系性和精神性维度。

支持女性在性别觉醒过程中培养自我意识和批判性意识。

参考文献

Bertrand, M., Goldin, C., & Katz, L. F. (2010). Dynamics of the gender gap for young professionals in the financial and corporate sectors. American Economic Journal: Applied Economics, 2(3), 228–255. doi.org

Brown, L. S. (2018). Feminist therapy (2nd ed.).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Clance, P. R., & Imes, S. A. (1978). The imposter phenomenon in high-achieving women: Dynamics and therapeutic intervention.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 Practice, 15(3), 241–247. doi.org

Enns, C. Z. (2000). Gender issues in counseling. In S. D. Brown & R. W. Lent (Eds.), Handbook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 (3rd ed., pp. 601–638). Hoboken, NJ: Wiley.

Freire, P. (1970). Pedagogy of the oppressed. New York, NY: Herder and Herder.

Gibson, D. M., & Myers, J. E. (2000). Gender and infertility: A relational approach to counseling women. Journal of Counseling & Development, 78(4), 400–410. doi.org

Moradi, B., & Huang, Y.-P. (2008). Objectification theory and psychology of women: A decade of advanc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32(4), 377–398. doi.org

Moss-Racusin, C. A., Molenda, A. K., & Cramer, C. R. (2015). Can evidence impact attitudes? Public reactions to evidence of gender bias in STEM fields. Psychology of Women Quarterly, 39(2), 194–209. doi.org

Sue, D. W., & Spanierman, L. B. (2020). Microaggressions in everyday life: Race, gender, and sexual orientation (2nd ed.). Hoboken, NJ: Wiley.

Sue, D. W., Sue, D., Neville, H. A., & Smith, L. (2022). Counseling the culturally diverse: Theory and practice (9th ed.). Hoboken, NJ: Wiley.

Sue, D. W., & Torino, G. C. (2005). Racial cultural competence: Awareness,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R. T. Carter (Ed.), Handbook of racial‐cultural psychology and counseling (pp. 3–18). Hoboken, NJ: Wiley.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