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李继刚
18关注21k被关注41夸夸
公众号: 李继刚
—————————
我所说的都是错的。
置顶
李继刚
2月前
人在数字世界的种种行为,都指向同一件事:

“被看见”。
158
李继刚
3天前
如果生活是强化学习,那么,是谁定义了你的奖励函数?
92
李继刚
3天前
你是在通过「学习」来逃避「创造」吗?
5145
李继刚
6天前
02
李继刚
8天前
人的所有行为(包括语言)都是其内部认知框架和存在体验的必然产物。
11
李继刚
9天前
词语在日常使用中会被磨损、变得扁平化、失去力量。

需要时不时把它们拿出来晒一下太阳,重新审视一番。
22
李继刚
10天前
我们为什么一边惊叹于 AI 的能力,一边又对它充满挫败感?

我们精心设计的“白盒”工作流(Workflow),试图让 AI 像精密齿轮一样运转,结果却发现它极其脆弱,稍有变化就全盘崩溃。于是我们转向另一个极端“黑盒”,我们向 AI 许愿,期待它像个魔术师一样“猜中”我们的心思,结果却往往是精致的“垃圾”,或偏离目标的“幻觉”。

我们像一个焦虑的监工,在“管得太死”和“完全放任”之间徒劳地切换。

问题出在哪里?问题在于,我们一直在问错误的问题。我们总在问“AI 该如何‘工作’?”,而真正的问题应该是“我们该如何‘协作’?”

要释放 AI 真正的潜力,我们必须摆脱“白盒”(僵化控制)和“黑盒”(盲目信任)的二元对立。

未来的最佳模式,是一种介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态,我称之为“透明盒”。

这是一种可调节的人机协作模型:人负责设定战略框架、关键模块和边界;AI 则在这些边界内,负责填充细节、执行战术和激发创造力。

核心在于,这个“盒子”的透明度(即人的介入程度)应根据任务场景的不同而灵活调整。
49
李继刚
15天前
最近在抖音上听到最喜欢的一首歌
03:30
26
李继刚
16天前
理解,即能够「重现」(re-create)。
95
李继刚
16天前
任何沟通都同时在两条轨道上运行:

- 内容轨道:传递事实、逻辑、诉求。
- 关系轨道:定义“你我”之间的关系、地位和尊重程度。

大脑机制决定了:关系轨道永远优先于内容轨道。
24
李继刚
18天前
学习,应是「已解锁」(一片迷雾区域),而不是「被塞满」(一个水桶)。
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