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近的“交车风波”,和小米本身的追求有很大关系。
表面上小米是“很听劝”的企业,用户想要什么,小米就给用户什么。
其实,小米骨子里是一家非常“固执”的企业,为了自己的坚持绝不妥协的企业。
这看起来很矛盾,也很中二。这些矛盾和中二,是雷军带给小米的企业文化和灵魂。
这是我喜欢小米的原因。
这种不妥协和坚持,在特斯拉身上有过,在苹果身上有过。曾经都断断续续地引发过一轮又一轮风波。特斯拉、苹果等企业正是因为这些不妥协和坚持,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死忠粉。
在特斯拉、小米、苹果等这批企业身上 ,用户只要购买产品,享受到的服务是一样的。
这些产品和服务,不会因为你钱多钱少、影响力大小、粉丝量多少而有任何差异。
忆往昔,多少大V和“部分有钱人”,在这几家企业身上栽了跟头。
他们习惯性地认为“我有粉丝”、“我有钱”、“我有影响力”,就该享受到“有差别的服务”、就该享受到“特权服务”。
而这种惯性,会促使企业把用户分成“三六九等”,从而区别对待。间接促使企业形成“唯金钱至上”、“有钱就是大爷”的追求。
当企业形成这种追求时,普通用户在这些企业消费,“莫名其妙”就成了企业用来区别服务“大v”、“部分有钱人”的垫脚石,普通用户的权利“莫名其妙”就受到了损害。
这也是我不喜欢所谓“奢侈品企业”最本质的原因。
如果你只是奢侈品入门级用户时,都是再给奢侈品企业创造区别对待、区别服务做贡献。庞大的入门级用户,最终成了奢侈品企业为“部分有钱人”和“部分有影响力人”区别服务的供养者。
当人享受到“特权服务”,享受到“区别服务”时,肯定是很爽的。这能彰显社会层面的“地位”、“逼格”。这正是人性的弱点,也正是被利用的地方。
过去太多的企业采用了这套运营逻辑,很多人没有办法选择,只能当沉默的羔羊。
现在,有了苹果、特斯拉、小米等一批企业,一批“当购买产品和服务时,不会被区别对待”,必然会吸引一大批追随者。
类似的“交车风波”,以后还会不断出现,还会不断发酵。犹如现在的车圈媒体乱象,有人掀桌子,抛去过去的一套,就有车圈大V脑门上写着“你也配”。
对于普通用户和普通消费者,我们要坚决支持进步、发展的企业,坚决支持有利于普通消费者的企业。
这些支持的背后,其实是维护我们普通消费者和普通用户的权利和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