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看到某音乐剧吐槽的一个评论说:觉得全剧xx和xx唱段还行是因为只有这两首歌歌词是及格的。我想了半天,音乐剧唱段为啥取决于歌词及格,我以为唱段旋律无论如何都应该占大头,且音乐剧的核心也是旋律的主题和动机创作表达,词虽然构成剧本的一部分,但我觉得它不能称之为核心。而且,我觉得这个评论重点其实还是说这部剧听着就不悦耳。
于是我想起小时候我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听歌是在听歌词的。由于其中大多旋律本身足够好听,我以为这只是某个年龄段对语言格外执着的缘故。直到我突然回想起一些金曲,把词拿走之后,旋律变得十分奇怪。也就突然理解这句评论的真正含义是,一些唱词,是可以修饰旋律本身的,尤其是词是叙事的时候。不像古典乐节奏变化多、配器丰富,听感上是极其流畅和信息爆炸的,流行乐大多节奏单一、旋律变化少,这是朗朗上口的代价。也因此,真的精准地以音名唱出旋律来是非常尴尬和干瘪的,比如很多乐句里是同一个音在平均的拍子上过渡,这不可能不乏味。但是唱词以它的发音咬字方式、含义、歌者的音色等去弥补了旋律本身的问题,这确实可能成为唱段是否能及格的分水岭。大概有一点歌剧宣叙调的意思,怎么去唱会被作为唱的内容揉在一团被一起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