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了小米的《参与感》,突然意识到小米当年干的事情真的好牛逼啊
小米一上来,把初始人群定在了数码发烧友这个生态
什么是数码发烧友
就是对产品对行业非常的了解,追求极致性价比,很会做消费攻略,文化素养不低,分享欲也很不错,的部分男性
按照前两年的玩笑话来说,这类人就是排在猫和狗后面,消费能力最低的那部分人群
不仅消费能力低,爱比价,而且还容易打差评
很多品牌和团队都会主动避开这部分人群
(当然实际上这部分人群的消费能力并不低,从这两年的消费大盘还有我这边看到的一些行业的投放数据都可以知道,其实这部分人群,在自己喜欢的事情上,消费能力是非常猛的)
是当大家都还没有这个概念,大部分品牌都还是想着去收割更挺拔的韭菜
小米从这个人群切入,跟他们做互动,做共创,牢牢的占据了这部分群体的心智,心智做稳了之后,才开始做人群破圈
最难啃的骨头,这时候就成了最锋利的剑
因为他们认可了这个品牌之后,不仅主动向身边的人介绍,而且还会自发的去做攻略,做教学
让消费者积极发声,还让他们主动推销自己的产品?甚至让他们参与产品的优化?
这种事情对于很多品牌来说,想都不敢想
小米做到了
现在还有哪个品牌可以吗
还有一点,小米当初能做这个事情是基于网站社区的高互动性,所以可以和种子用户交朋友
现在的移动自媒体平台,已经很难有这样的氛围了
抖音和视频号都是高度的博主中心化,高度的商业化
可能只有小红书或者B站这样偏社区型的平台,品牌还有机会和消费者能成为朋友
消费者可以深度参与到品牌的成长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