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牛村木木山
312关注15k被关注39夸夸
开启新旅程@跨境支付/海外市场;
三年创业结束(英国财务SAAS+AI)@正常工场;
ex鹅厂产培/微信产品;
微信公众号:牛村木木山
置顶
牛村木木山
6月前
大巧不工,越来越觉得在大厂里,与其顾这顾那想东想西,把什么人情人际、生产关系、老板心理各种都琢磨一遍,不如回归本质,做好自己工作、尊重他人、保持常识,未必是最优选,但一般也差不了,主要心不累脑不乱,想要的太多反而混乱了。放弃对最优解的追求,退一步海阔天空。
以及要是这个策略带来的结果太差了,那绝对不是自己问题,说明这个组织问题大发了,赶紧跑吧。
话说这也是个对组织的衡量标准,那种把人情人际、生产关系、老板心理都琢磨透透的“人精”不管在哪肯定有好的回报,没啥参考价值。关键还是看组织里做好工作、尊重他人、保持常识的这种“正常人”得到的回报如何,如果都显著普遍差得不行,证明这个组织就是不行。
以及如果“人精”和“正常人”的回报差不多,那这个组织🐂🍺大发了,在这好好干吧。
34
牛村木木山
1天前
点评别人多了,真的容易莫名有种自己就行了的错觉
以及感觉最近状态有点飘浮和眼高手低,需要沉下心来做些苦功夫,避免取巧
然后要多向内求,少对外东张西望
00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喜欢前沿的先进的东西,抗拒落后的过时的东西
以至于,穿越回什么民国之类的小说,这个时代本身就会让我不太想看🥲
00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玻尿酸做衣服?????
30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带新的解决方案进入市场的时候,如果能和头部玩家合作能够快速打开局面,但是第一通常拒绝改变因为它们生怕影响当前地位的现状,反而是排前几但非第一的有动力尝试新东西去改变局面,以及一旦它们跑出效果就会反向卷动第一进来。
01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现在看到一切逻辑清晰、结构完整、会上价值会说本质、会小修辞还带点幽默的,第一反应都在琢磨是不是AI。
但感觉真人和AI产出的内容最大区别还是在于“风格”,比如我让AI模仿我的风格写东西,写出来的我就总感觉有股子淡淡人机感,像是给机器人外面套的皮换成了我的形象,不是说真的整个内在都有在模仿我。
00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我魔怔了,我看这个帖子我总觉得是AI写的:
形式逻辑清晰
—— “不是…而是…”

喜欢用一些比喻修辞造概念
—— “多线程启动”、“秀概念”、“未来感”

上价值上高度
——中国 ToB 的下一代赢家,不是会写代码的那个公司,而是:
能把“功能”封装成“行动”,把“流程”封装成“结果”,把“软件”进化成“帮你干活的角色”的公司。

说本质
——说到底,Agent 本身就是 vibe,AI 融入业务本身就是 vibe,未来企业软件一定是“懂你、替你、代你”的东西。

谢强byron: 这两天整个中国toB和AI Agent最火的消息是,前高瓴投资人、前有赞COO浣昉创业的销售AI Agent Dealism天使轮融资1500万。 可以说是最近toB圈最大的谈资了吧。 中国ToB 行业过去十年有个怪象:好产品很多,但会讲故事的,寥寥无几。 浣昉搞Dealism讲Vibe Selling,我反而觉得像是给整个行业打了一个响指——不是告诉你“概念有多新”,而是告诉你:谁能把概念讲明白、讲动听,就是好故事。 整个行业都还没把Vibe Coding 讲明白,浣昉已经把Vibe Selling这个词打进行业视线,然后顺手拿了 1500 万。你说巧不巧? 浣昉为什么能玩得转? 因为他知道中国 ToB 最大的问题——不是产品不行,而是不会“让别人相信你行”。 多少优秀的 AI 工具、开发工具、生产力SaaS 在那里默默发光,亮度不够、声音不够,最后全都被“没讲清楚”埋掉了。 浣昉做得最对的事情,就是把 ToB 过于理性、过于“只讲功能”的那一套,换成一句行业都能理解的逻辑:“企业买的不是功能,是 vibe,是氛围、姿态、未来感。” 这句话本身就值1500 万。 说句实话。浣昉不是在做Vibe Selling,他是在给中国 ToB 做“故事科学”启蒙。 另一个方面是,我看很多人误解了,以为这是浣昉为了融资搞个噱头。 这类说法太小看人了。 你看浣昉过去的打法,无论是产品定义还是认知构建,都有一个底层逻辑:ToB 初创不是先做功能,而是先做“被看见”。被看见之后,功能才有意义。 这句话不是鸡汤,这是中国ToB 的血泪史。 ——多少产品技术很强 ——多少团队很能打 ——多少功能做得脚踏实地, 结果呢? 没人知道你是谁,没有人愿意试错,没有人愿意先用你。 浣昉的高明在于,他做的不止是融资意义,而是——让市场记住他,让客户记住方向,让投资人记住赛道。 对现在的中国ToB 创业者来说,这不是概念,这是打法范本,因为: 产品要做,品牌要推,概念要讲,客户要教育,市场要点亮。 这叫“多线程启动”,不是“秀概念”。 我以前总说中国ToB从业者们最大的问题是——不会营销、不重视品牌、不懂叙事。 但今天,我可以说一句更乐观的话——现在真的有模板可以学了。 当然,这次 Vibe Selling 能引起这么大关注,其实背后的核心是:ToB 产品正在从工具 → 能力 → 代理(Agent)转变。 以前的 SaaS:你要用它干活 现在的企业 Agent:它要替你干活 未来的企业工具:它要替你决策、执行、触达客户、跑流程、运营系统 这才是浣昉真正讲的“未来感”。 他不是讲一个 buzzword。 他是在告诉整个中国toB——纯软件思维会被淘汰、工具一定要变成 Agent、服务一定要 AI 结果化。 中国 ToB 的下一代赢家,不是会写代码的那个公司,而是: 能把“功能”封装成“行动”,把“流程”封装成“结果”,把“软件”进化成“帮你干活的角色”的公司。 说到底,Agent 本身就是 vibe,AI 融入业务本身就是 vibe,未来企业软件一定是“懂你、替你、代你”的东西。 浣昉只是把这个趋势提前讲清楚了。 我觉得中国 ToB 的春天不是“AI 技术更强”这件事带来的,而是: 有一批人终于开始把ToB 的故事讲得更像一个产业,更像未来,更像愿景。 技术是硬通货,但故事是第一张入场券。 浣昉这次的打法,就是把“两者结合”给所有 ToB 创业者看了一眼: 技术要好,但 vibe 也要够。产品要做,但品牌也要做。功能要稳,但叙事一定要先打出去。 中国 ToB 终于有了一个“讲给 VC 听、客户懂、行业能共振”的融资+品宣的打法范本。

41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看到有使用额度上限的AI产品,都有点子望而生畏不太敢敞开了用,就有点子拿话费上网的感觉,生怕不小心用超了后面就没得用了.
其实ChatGPT的deep research功能也是,因为不知道后面会不会有更需要的深度研究场景,所以当下的可能确实需要的深度研究场景也不敢用,很有可能就是拖到月底发现确实好像是没有啥必要🦒再开始随意使用。
00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恐怖故事,本来要睡了随手打开多邻国打算浅浅学一下,然后天降20分钟双倍积分药水_(:з」∠)_
这…磨人的小妖精
00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今天和创业的朋友线下面基,对话的过程中发现回大厂快一年之后,自己交流中会下意识圆滑很多,有些想要直接表达的意思会更加委婉和客套和绕,之前在创业的时候表达的风格会更加的直接简明。
先不说好坏,至少客观记录下这种变化吧。
在大厂工作的同时还要真实做自己,确实是个不小的挑战啊。
好在我还有属于自己的可以表达的公共空间(这里)。
00
牛村木木山
4天前
刘晓庆在网络舆论上的形象风评是真的变了,我记得最早在网络媒体上出现的时候,都是各种吐槽她装嫩演小女生啥的,现在都是“真大女主”的夸赞
她似乎没变过,变得是风向和大家对她过往的了解?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