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方可成
148关注26k被关注17夸夸
新闻实验室发起人
传播学博士,在香港教书,不务正业搞了很多其他东西,比如「新闻实验室」和「放晴公园」。
INTJ,进步主义,相信未来。
方可成
7天前
感谢“天使望故乡”约我写写自己的2024,并在2025年的开头发表。回头看,由于多种原因,其实没有写得很透彻,但至少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和反思。

在这里多说几句:我之前从不认为自己是“小镇做题家”,我觉得自己是不一样的、更酷的。可是现在,我发现应试教育还是在自己身上留下了明显的痕迹——我还是习惯于(乃至擅长于)在一个既定的框架里面做力争上游的乖仔,还是满足于体制(泛指,不是特指“体制内”的体制)给乖仔的那一点甜头,从没有真正跳到盒子之外做过insurrectionist。我身边大多是和我差不多的人,在各种各样的体制里面努力并获得一定的地位。我们有千百条为自己身处的体制辩护的理由(体制本身就非常擅长生产这样的话语),但我猜,我们都有感到厌倦想要反叛的时候。

我不知道自己接下来和学术体制的关系会怎样变化,至少先借这个机会在这个时间点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已经有好几位朋友看到文章之后给我发消息了,能够让大家产生一些共鸣,激发更多的思考,那就更是意外之喜了。

方可成|当我们就是“草台班子”的一部分

24
方可成
22天前
这个简单的bug存在不止一年了,今年还是没修复。@小宇宙App
41
方可成
3月前
我发现今年不少研究生申请者的询问邮件都发自 @160xin.com.cn 这个域名,我自己没有查到这个域名是哪家网站提供的,不知道有没有朋友了解?该不会是一个由留学中介集中控制的邮箱服务吧……
62
方可成
3月前
被学生安利了韩综《思想验证区域》。想去做这种节目的规则设计。
24
方可成
4月前
粉丝社群,除了微信群之外有其他工具选择吗?感觉这是很普遍的需求,但并未被产品满足过。之前有一个井盖的app也没做起来,或许是因为无法把普通用户拉出微信这个黑洞去聊天吧。
203
方可成
7月前
母亲节的时候,小宇宙洋洋洒洒做了一个大专题,收录了好多播客单集。
父亲节的时候,首页二条推了个“失去父亲的人”。

这天,《人物》推送的文章叫“我对父亲的恨与爱”。

我们是不是该进入建设的阶段了?

如果不想让我们的社会再重复遗憾和恨意,男人们需要被批判和点醒,但也需要看到更多积极的父职故事。

当然,我理解,正因为父职长期的缺位,这样的故事比较难找。莓辣的小伙伴告诉我,她们本来想做一期这样的故事集合,但最后素材不够,只能换成了动物界的故事。

人的故事不够,要拿动物来凑,这真让人尴尬啊。

不说了。身为奶爸,继续发掘、讲述和践行吧。
37
方可成
7月前
《纽约时报》巴西记者站站长Jack Nicas去亚马逊丛林里面,采访了星链带来互联网之后,原住民部落发生的变化。文章很深入,讲了星链是怎么覆盖到雨林的,部落的天线是怎么来的,以及互联网给部落带来的各种影响——有积极的也有令人忧虑的:大家可以和远方亲友联系了,老师更方便给学生分享学习材料了,被毒蛇咬了之后发条消息就能呼救,但也有人沉迷社交媒体,群聊里面也出现了色情小视频。

最重要的是:这关乎一个部落如何决定自己的未来。引入星链天线,是部落领袖的决定,但如今在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反对者。有人希望保留部落传统,但也有人觉得他们应该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和益处,而不是永远与世隔绝。

这个故事太有意思了,写得也好。如果我还在教媒介发展史的课程,这篇一定会选入阅读材料。

不过,《纽约时报》的文章发表后,世界各地的小报和营销号们迅速抓住文中关于色情内容的一段话,放大成吸引眼球的大标题:马斯克让原始部落沉迷网络色情!在美国,这么写的是《纽约邮报》、TMZ;在俄罗斯,这么写的是RT;在中国,这么写且获得10万加的是X博士。

这些小报文章传得实在太广,《纽约时报》不得不又发了一篇文章严正澄清:这是一种极为扭曲的、和事实不符的总结。

小报和营销号们赚到了流量,受到伤害的是原住民部落:“沉迷色情”的叙事加强了人们对原住民“落后”、“愚昧”、“没有判断能力”的刻板偏见,也是一种对他们主体性的不尊重。
439
方可成
7月前
当四个孩子的爸爸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08. 四孩爸爸: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永远不会后悔|ft.武洋

父能量 Bababoom!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