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
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36
关注
1k
被关注
13
夸夸
播客七个白菜。记录日常
尝试“零”浪费生活,弹性素食。从环境学子到国际学校数学老师班主任。多年热爱公益,曾在快消可持续、自媒体、环保组织实习
置顶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年前
单位准备做科学活动,以碳中和为主题。输出一波资源
牛津大学科学家趣科普“气候变化”,共4集。
space.bilibili.com
央视纪录片《碳足迹》,共6集。
www.bilibili.com
联合国的气候变化课程,需要注册
unccelearn.org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2最新报告
www.ipcc.ch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 微信读书
weread.qq.com
22
10
1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16天前
复习:“外国人就喜欢用刀叉,不习惯,甚至不会用筷子,你非要他用筷子。就跟你的伴侣喜欢做事不喜欢表达,也不会表达,但你非要他会甜言蜜语一样。”
虽然不是要甜言蜜语,但是会希望有好的表态。那就笑纳他剥好的蜜柚吧😬
南南呀: 最近看到一种很棒的相处思路:就是将你的伴侣当成是一个“外国人”去对待,会让我们更加懂得如何去包容对方。怎么理解呢?你想象一下我们都是如何跟外国人相处的。首先你得多少学点对方的语言,懂得对方的表达逻辑,知道对方的文化背景,了解对方的价值观,包容对方的习惯。 比如我们是说中文的,表达风格以含蓄为主。而美国人是说英文的,表达风格比较直接。这些不同的风格,都是有因为两类人不同的成长环境,生活背景所造成的。你会发现,我们的伴侣真的跟外国人差不多。你们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由不同的父母养大,有着不同的朋友,甚至连吃饭的口味,做饭的方式都不同。生活上也各自有各自的生活习惯,处事风格。 比如说在广东生活的人跟在东北生活的人,因为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无论在说话风格,方言,吃饭的口味和做饭的风格,都是差异很大的。而我为什么说将伴侣当成“外国人”去对待是一个很棒的相处思路呢?因为大多数亲密关系的矛盾,无非就是无法接纳和理解对方跟自己的差异。 比如读不懂对方的语言风格,不懂对方的表达逻辑,不知道对方的成长背景,不接纳对方的价值观和习惯。并且还会要求自己的伴侣跟自己一模一样。举个例子,在你看来,如果伴侣经常找你聊天,就是爱你的表现。然后一旦对方不经常找你聊天了,你就会认定对方是不爱你。这个就是默认了对方也秉持着爱你就会经常找你聊天的观念。可事实上,对方也许有自己的方式。比如默默付出,或者通过送礼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 而你非去要求对方跟你有着一模一样的观念,就好比你遇到了一个美国人,你必须要求他用筷子吃饭,不能用刀叉吃饭,否则你就觉得他是在不尊重你。正常来说,我们肯定就不会这么干的对不对。所以当我们在亲密关系中看不惯对方的某些行为时,不妨切换一下相处思路看看,尝试将对方当成一个“外国人”去对待。你看,我们一般都不会去限制外国人用刀叉,也不会去要求一个外国人必须吃米饭,我们甚至不会要求广东人必须能吃辣。那么我们为何去要求自己的伴侣必须符合自己内心的期望呢?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觉得将伴侣当成“外国人”来对待是一个很棒的相处思路,因为它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什么叫做尊重伴侣。当你将伴侣当成了“外国人”后,你就愿意包容对方跟自己的差异,不会过多要求对方必须满足自己的条件。假如你将伴侣当成了“自己人”,你就会对对方有着我们是一样的期待,如果对方达不成你的期望,你就会失望难过,甚至去控制。 外国人就喜欢用刀叉,不习惯,甚至不会用筷子,你非要他用筷子。就跟你的伴侣喜欢做事不喜欢表达,也不会表达,但你非要他会甜言蜜语一样。你有自己的处事原则和偏好,但是你不能要求别人跟你一样。我们能接纳外国人用刀叉吃饭,但是我们却不能接纳自己的亲密伴侣有自己表达爱的方式。非得对方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爱,才是爱自己的表现。 在我看来,两个人之间彼此尊重的相处模式就是,当你遇到了和对方完全不一样的处事风格时,不会要求对方和你一样,而是会去询问对方,是否愿意按照你心中的做法来做,如果愿意你就告诉对方怎么做。而不是期望对方天生就知道如何去让你满意。你用你的筷子,外国人用他的刀叉,你不要要求他必须用筷子。如果你实在受不了,可以去询问对方要不要尝试学习用筷子,如果对方愿意,你就教他用筷子。 我们为啥无法跟外国人交流呢,因为语言不同。同样地,亲密关系中无法进行交流的人也一样,因为彼此爱的语言不同。那我们想跟外国人交流时,会怎么做,那就去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比如你跟美国人交流,就要去学英语,懂他们的文化和语境,才能高效地交流。同样地,我们想要跟伴侣进行高效交流,也要懂得对方的表达爱的语言是什么。
2
0
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1月前
准备明天一个晚上手搓PPT😬 今天就刚开了个头
主要是我以为去年的直接用就行 周末根本没有加班 结果去年的老师是干讲的 今年主任直接发了PPT模板… 后天要和主任当面汇报
1
2
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月前
北京的朋友 欢迎面基~地点在将府公园
下一个周末也有 欢迎持续关注
香菜,初中一线教师,环境科学硕士。日常观鸟爱好者,鸟种数170,零废弃生活实践者和环境传播者(有一档可持续生活播客“七个白菜”)。曾在WWF环境教育组,自然之友低碳项目实习,参加过小路在南京红山动物园的培训,PDC朴门永续设计培训等等。(刚码的自我介绍)
北京自然观察招募丨9月7日邀请你共探将府公园的初秋
6
0
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月前
因为某人说领导嫌弃他字不好,我又正好收了前同事的闲置练字纸,以及刚去南昌背了滕王阁序(虽然过四点就没法免门票了),所以开始抄写古诗文顺便练字静心
献丑了
毕业以后才能更深的理解古文当中的思想、意境。
5
0
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月前
圆明园的自然风光也很美耶
归林InsideNature: 在北京短短停留的几天里,我们去了圆明园。 圆明园分为三个园子——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其中最为著名的地点,莫属大水法遗址。 这次,我们从藻园门进入,走圆明园的这一部分。即使是在晴朗的周末,这里依旧人迹寥寥,宁静的自然在眼前徐徐铺开。 - 入园的第一眼,是开阔。大多数植物们并非整齐划一地“陈列”,而像是早已在此安居。 大片草地上,错落着几棵高大的树。她们彼此之间保有距离,却又仿佛在相互守望。 高大的旱柳,在阳光下拂起光亮的流苏;槐树伸展出飘逸而有力的枝条,前一日的大雨,已将浅金色的槐花簌簌打落;栾树有的仍在开花,有的已经孕育出了暗粉色的“小灯笼”。 中央的草地久未修剪,各种草本植物们自由盛放着。风一吹,狗尾草与野菊们便掀起了柔软的波浪。 而定睛细看草地间,还会发现那里散落着几块形状规整的石块。植物已经爬上去,将它们拥入怀中。 - 起初,我们并未多想,直到在介绍牌上读到,这些草地上,曾经矗立着当年的建筑。 细看那些砖石,仍能看到古朴细腻的雕刻。它们没有被整齐地收存,也没有被隔离开来,只是零落地躺在原地,沉默地书写着百余年前的过往。 我们坐下来,望向那些开阔之地,最大的感受是静。喜鹊与苍鹭们来来往往,蝉儿尽情歌唱,植物们生长、蔓延,将时间的伤口慢慢缝合。 时间永恒地流动着,曾存在过的人类痕迹已几乎被抹平。这里将主角还给了大自然,续写着宁静与生命力。 - 在福海附近,我们偶然遇到了一幕特别的景象。 几十块砖石散落在地上,铺成了一条“历史之路”。而路的尽头,一棵古老的大树苍翠有力,枝叶向着天空舒展。 自然不说人类的语言,而此刻,我们仿佛听见了自然的回答—— 伤痕会被记住,也会被缝补,而新的生命,也会在废墟上继续生长。 - 🌳 圆明园游览 tips 从藻园门进(地铁西苑站出站后步行 6 分钟),可游览三园之中的圆明园。这里河湖密集,植物丰富,随意顺着福海方向探索即可。范围较大,游览时间可预留 3 小时以上。
2
0
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3月前
最近刷完了《苦尽柑来遇见你(韩文直译标题是 辛苦了)》的解说。【全网最细!逐帧拆解《苦尽柑来遇见你》01:时代汹涌,我会用生命将女儿托举上岸-哔哩哔哩】
b23.tv
大结局因为up还没更新,看的全集,最后几集哭的鼻塞…
东亚家庭有很多共性,我的妈妈爸爸也给我很多力量,获得了很多共鸣。比如小学毕业之前的补习只有我妈拒绝让我参加,比如高三毕业让我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不像很多浙江家长一样怕小孩不回家发展不让我去远方读大学。再比如最大程度让我按照自己的心愿办婚礼,没有父权交接仪式,没有新娘脚不沾地让舅舅抱着,没有婚车车队。
不能再写了,又哭了
东亚女性“掀桌”的具象化
1
0
3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3月前
记得抬头看天~
还可以找找鸟儿
新增难得一见的鸟朋友——白腿小隼🪶
👀图6有两只鸟朋友同框
0729婺源repo
陪父母撒欢day 感谢天气晴朗
10
0
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3月前
穿上读书时期的t恤和运动鞋
就感觉自己还是大学生呢
说明还是太年轻 哈哈
7
0
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3月前
爱的语言之 服务的行动
队友主动在厨房蒸桑拿也要做五斤牛肉,那浑身密布的汗珠不也是爱的点滴么
昨天看LMH的访谈节目YOU QUIZ,在他动情地唱这首my everything 时,我又被治愈了
*婚恋感悟
4
1
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3月前
分别一年的学生昨天给我来信(电子版)
我那没有文采但真情实感,句句有回应的回信
她说:希望我们还可以见面——我十天以后就要去上海,有机会可以约~
希望我们可以一直做朋友——我也是!
能做我的学生真幸福😬
*班主任的日常 老师的日常
4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