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36关注1k被关注13夸夸
播客七个白菜。记录日常
尝试“零”浪费生活,弹性素食。从环境学子到国际学校数学老师班主任。多年热爱公益,曾在快消可持续、自媒体、环保组织实习
置顶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年前
单位准备做科学活动,以碳中和为主题。输出一波资源

牛津大学科学家趣科普“气候变化”,共4集。space.bilibili.com
央视纪录片《碳足迹》,共6集。www.bilibili.com
联合国的气候变化课程,需要注册 unccelearn.org
IPCC(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2022最新报告 www.ipcc.ch
《一本书读懂碳中和》安永碳中和课题组 | 微信读书
weread.qq.com
101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3天前
最近刷完了《苦尽柑来遇见你(韩文直译标题是 辛苦了)》的解说。【全网最细!逐帧拆解《苦尽柑来遇见你》01:时代汹涌,我会用生命将女儿托举上岸-哔哩哔哩】 b23.tv
大结局因为up还没更新,看的全集,最后几集哭的鼻塞…
东亚家庭有很多共性,我的妈妈爸爸也给我很多力量,获得了很多共鸣。比如小学毕业之前的补习只有我妈拒绝让我参加,比如高三毕业让我选了自己喜欢的专业,也不像很多浙江家长一样怕小孩不回家发展不让我去远方读大学。再比如最大程度让我按照自己的心愿办婚礼,没有父权交接仪式,没有新娘脚不沾地让舅舅抱着,没有婚车车队。
不能再写了,又哭了

东亚女性“掀桌”的具象化

02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10天前
记得抬头看天~
​还可以找找鸟儿
​新增难得一见的鸟朋友——白腿小隼🪶
👀​图6有两只鸟朋友同框
0729婺源repo
陪父母撒欢day 感谢天气晴朗
0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2天前
穿上读书时期的t恤和运动鞋
就感觉自己还是大学生呢
说明还是太年轻 哈哈
0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3天前
爱的语言之 服务的行动
队友主动在厨房蒸桑拿也要做五斤牛肉,那浑身密布的汗珠不也是爱的点滴么
昨天看LMH的访谈节目YOU QUIZ,在他动情地唱这首my everything 时,我又被治愈了
*婚恋感悟
1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3天前
分别一年的学生昨天给我来信(电子版)
我那没有文采但真情实感,句句有回应的回信
她说:希望我们还可以见面——我十天以后就要去上海,有机会可以约~
希望我们可以一直做朋友——我也是!

能做我的学生真幸福😬
*班主任的日常 老师的日常
0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3天前
今日气温适合出门
三联韬奋书店旁边有个 春风习习读书会,可以交换阅读。
因为待了一下午的书店在三里屯,觅食路上还看到一个猫咪领养馆 *北京宠物领养
还看到朝阳区招募志愿者,有很多国际交流的机会
21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3天前
上周末陪队友回他老家参加他姥姥的葬礼,记了一些见闻和思考。(我是觉得生老病死都正常,没有什么禁忌的
前一天到达,先去他主事的二舅家里聊了一会。没有什么可以帮忙的,反而舅舅和他妈妈都比较疲惫。但他们还是耐心接待了我们,聊起最后一段时光。八十四岁姥姥精神头一直很足,没有出现临终时期可能的暴躁,连医生都震惊。

第二天一早6点30,我们从酒店到舅舅家楼下的时候,已经有很多亲属到了. 姥姥后辈在腰间系上白稠,孙辈在袖子上别一个黑底红“孝”字爱心。
楼下排几个小花圈,和几个跪垫。有一个简单的出门仪式,但是队友没让我参加。
没来得及按计划在楼上啃苞米,车队就出发了。路上还有小插曲,我们坐的二舅战友的车,一开始就没跟着双闪车队但跟丢了。自己导航还导错了,然后他压力很大,怕赶不上时辰。结果到了殡仪馆这边,发现大部队还在我们后面。后来再推测,车队一般都开的慢,可能是在某个岔路口没跟对。
也许“白事不请自到”的意义之一在于,用出席这个行动慰问家属,告诉他们,你失去了一个亲人,但我们还在你身边,在你需要的时候会支持你、帮助你…

之前还说到基本上每一周都要转院,我觉得对临终老人是一种负担,但当面没有多说。问了下AI:“sy医院不存在住院不能超过10天的硬性规定。国家医保部门也从未出台过类似“单次住院不超过15天”“到达一定标准必须转院”等限制性规定

部分医院可能会要求患者10天内出院,这可能是医院为了完成“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等考核指标而设置的粗放管理措施…另外,也有医院可能误解医保政策,将医保支付标准的“均值”当成每个病人的限额,从而以医保额度满了为由让患者出院

这种情况并非独有,全国其他地区也可能存在。若遇到医院不合理要求出院的情况,可拨打医保热线12393或政府热线12345向当地医保部门或卫生健康部门投诉 。”——他舅舅都是省里的中层了,自己妈妈经历这些都没办法,更何况普通人呢(摊手)。
0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24天前
竟然在精选看到这个话题了,看来我可以去二刷三刷了
“如果你也对自然、生态感兴趣,或者正在寻找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那么《最大的小小农场》绝对值得一看。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会给你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idontwannabeyouanymore.: 今天给大家推荐一部种庄稼田园纪录片《最大的小小农场》,这是一部关于梦想、自然和坚持的纪录片,我看完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里面的动物实在多姿多彩,让我回到看《万物生灵》时候的心流! 最独特的推荐点或许是"真实乌托邦"这个概念,他们不回避旱灾的毁灭,不掩饰粪便的臭味,这种坦诚反而让重生更有力。比起《克拉克森的农场》那种喜剧风,或者《地球脉动》的宏大叙事,这片子让人手指沾到泥土却心头震颤。 复活2000亩荒地、引入75种作物、10年创建完整生态链...这些数字能让理想主义落地。 它讲述了一对夫妇在洛杉矶郊区买下了一片荒芜的农场,决心将其打造成一个生态农场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面临了无数的困难:土地贫瘠、资金短缺、动物疾病、自然灾害……但这些都没有阻挡他们的脚步。 纪录片里,你能看到他们如何一步步地修复土地,种植各种各样的农作物,养殖各种动物。他们坚持不使用化肥和农药,让生态自然恢复,看着那些小动物在农场里自由奔跑,看着农作物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真的特别治愈。 更让人感动的是,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他们深知生态系统的复杂性,明白每一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在面对挫折时,他们没有抱怨,而是不断地学习、尝试,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它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农场的故事,更像是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常常忽略了自然的节奏,而这部纪录片提醒我们,要慢下来,去感受自然的美好,去尊重每一个生命。 它不是一纸逃离的路线图,而是一场用700亩荒地谱写的宏大救赎诗篇,战争摄影师约翰和顶级厨师茉莉告别都市光环,仅凭借一本朴门农业的书指引方向,他们踏进一场由理想主导的冒险。这里没有便捷超市也没有自动洗衣机,阳光直刺皮肤,而泥土在赤脚下坚硬而踏实。 他们面对的是残酷的考验:热浪啃食树叶、禽畜夺走生命养分、害虫贪婪吸食植物的汁液。当乌鸦吞噬近半的庄稼,“与生命合作而非对抗”的朴素信条却让他们找到了智慧的出路——种更多果树为鸟类提供食物,让池塘中的鸭子成为最灵动的肥料施放者,以“害虫”的天敌对抗“害虫”的肆虐。 生态链条奇迹般在农场上空交织出一张坚韧的生命之网,连一只孤零零的母猪也成了缓解抑郁的奇药。当稚嫩的小男孩俯身与刚康复的小猪眼神交汇的刹那,两颗生命的悸动穿越物种界限,在纯然中彼此安抚抚慰。 全片用7年时光沉淀,20万小时素材凝练,从荒芜到丰盛,镜头如一支温柔却有力的笔,清晰勾画出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痕迹。这岂止农场重生,实为大地与人心的和解?每一次干旱后丰沛的降水,每一片害虫破坏后新生嫩叶,皆是自然在伤痛后重新舒展笑颜的容颜。 约翰说:“原来在每一次崩溃里,早蕴含着治愈它的药。”生命如此脆弱又那样坚韧——正如杏树枯枝深处涌动着不可遏制的新绿,一如我们疲惫胸腔中永远跳动的渴慕。 在这部纪录片里,农场本身竟成了一座丰饶的生命教堂,而自然法则就是最古老的神圣经典。它告诉我们,当我们放下狂妄,以平等和谦卑之心拥抱世界,最贫瘠的土壤也能开出希望的花。当乌鸦高飞越过麦浪,当小男孩在湿润田埂间追逐鸭群——你便懂了,人类文明的救赎之路绝非征服荒野,而是学会倾听大地的心跳。 当我们习惯将水泥堆叠成堡垒,那方承载万物律动的田野,早该是我们的心永久寄居之地。 如果你也对自然、生态感兴趣,或者正在寻找一种更接近自然的生活方式,那么《最大的小小农场》绝对值得一看。它会让你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也会给你带来满满的正能量。

0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1月前
青柠蜂蜜水 哄自己学习哈哈哈
00
芫荽-可持续话唠日常感动
1月前
当她们手握话筒,就不可能只为自己发声

女性可以「改变世界」吗?请听一听这些声音… - 小红书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