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4k关注12k被关注23夸夸
一个90后自由职业者,自媒体写作中
喜欢读诗和辩证法的人
围观朋友圈v:see-and-exist
置顶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3月前
我的《小红书运营20讲》上架小报童啦,这是一个让你看完不再焦虑的专栏。

专栏目前更新至第11讲(共20讲,剩下的会在4月前更新完毕),内容包括:

第1课 小红书爆款笔记的七要素模型
第2课 小红书爆款笔记的7个重要场景及算法指标
第3课 小红书爆款笔记的核心公式:5716+峰终定律
第4课 如何拆解爆款笔记?如何找到爆款笔记的7要素?
第5课 爆款标题的19个实操方法,让你的点击率翻10倍!
.......
24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1天前
时代如何杀死你?靠的不是暴力,而是叙事

刷到一篇很有意思的帖子,讲普通人是如何被时代叙事“杀死”的。

我总结了一下,这里面讲了三个核心观点。

1/ 时代叙事=主流故事+集体共识+奖惩机制。

一个时代的叙事本质上由三个问题组成。

主流故事=我们这一代人被允许相信什么?

这个主流的故事会告诉你什么是应该相信的,什么事应该要做的,比如稳定=幸福,结婚=完成使命。

集体共识=我们这一代人被教导追求什么?

集体共识就是所有的同龄人都默认这样的故事、这样的剧本是合理的,按这个剧本走的人就是异类、失败者。

奖惩机制=我们这一代人被系统默许牺牲什么?

在系统的默许下,不顺从机制的人就会面临惩罚,比如失业、孤独、羞耻感。

也就是说,每个人在进入餐厅之前就已经被递上了选择有限的菜单。

不按时代叙事走的人,就会被“看不见的大手”奖惩。

2/ 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套时代叙事

50后“组织大于个体”一旦组织崩塌,个体无路可走
60后“进城=成功” 农村户籍永远被钉死
70后“稳定/铁饭碗是最优解” 下岗就是不幸的开始
80后“房产=安全感” 自愿变成银行的长期奴隶
90后“要足够优秀才配活下去” 焦虑内耗成了一种标配
00后“你可以选择任何事”但系统不给你任何真正的出路。

每一代人都曾信仰它的叙事,并在信仰中被消耗。

3/ 你为什么痛苦?不是因为你失败了,而是叙事欺骗了你。

系统不需要你幸福,系统只需要你运转。

所以大部分人的痛苦,从一开始就注定了。

因为整个系统就不允许你活的松弛、自由、开放。

一个人拼命内卷,是因为ta相信这个方式能带来出路。

一个人陷入焦虑,是因为ta觉得自己没有达到剧本的及格线。

一个人陷入自我攻击,是因为ta没有能力质疑整个系统。

当ta意识到系统从来没有想过让ta赢的时候,ta
自然陷入了痛苦中。
58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3天前
能大方的说出自己爱什么的人都是很幸福的。

这个世界上有两种爱。

第一种是爱具体的事物。

我曾经看过一个帖子,说的是博主很久之前刷到一个很可爱的女孩子,点进她的主页,简介里写了她的名字、身高、体重,还有她爱肉桂。

她觉得能够很具体地说出自己爱的事物的人是很幸福的——“这个世界用肉桂把她留住了,肉桂就在那里,肉桂不会变的,于是她有了故乡、不再是空游无所依的粒子。”

我们很多人的爱,是第二种爱——表演式的爱。

你其实知道,自己好像对所有事情的喜欢都淡淡的,不够坚定。

比如,你甚至没法说出你最爱的颜色,最爱的食物,最爱的电影,最爱的书……

这种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触碰世界,它存在,但十分模糊。

表演式的爱,根源在于你无法与具象的事物建立强连接。

所以,我们经常能听到一个概念,叫人要爱附近和具体的事物。

你一旦过于关注抽象的概念,和这个世界的联系就会很弱,没有什么能完全留住你的东西。

而那种爱具体事物的人,好像在这个世界抛下了一根锚。

正是这些具象事物——晨读时窗外的栀子花香、早餐店的油条豆浆、那本翻烂的《小说绘》、晚上偷偷看的《星际穿越》——

把一个人从无意义的念头中,拽成有重量的生活里。

于是,从此以后,你对一个具体事物的爱会转移,但爱的能力会一直存在。

一个人一旦爱上了一个具体的事物,即使ta离开了故乡,也总能在别处栖息。
66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3天前
一个人每天能消费的内容是固定的。

白天的时候爱看那些八卦的社会热点、家长里短。

晚上的时候爱看那些让自己痛哭流涕、狠狠共情的生活随笔。

上班的时候,搜索那些能解决问题的技巧方法。

下班的时候,刷刷打发时间的影视娱乐。

自律的时候,收藏那些能让自己成长的事。

焦虑的时候,点赞那些鸡汤励志型的内容。

归根到底,一个人消费什么内容,是由他当时的心理和身体状态所决定的。

所以平台算法的本质是标签,是精准捕捉用户的当下状态,并推送最能满足其当下核心需求的内容。

因为这是获取用户注意力和停留时间的最有效策略。
41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4天前
最近对我比较有用的一句话。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只要身体没有生理的疲劳,就不断行动,不管情绪如何。”
106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5天前
六月份写了很多,挑了几条入选了即刻镇小报的动态,果然人最爱的还是情绪价值和自我成长。

所有的平台其实底层都是一样的。

焦虑、压力的内容能带来一时的注意力,但很难长久坚持下去。

因为人总是向高能量的地方靠近。

所以,人们爱积极的情绪价值,爱那些能让自己成长的东西,爱那些自己心底有但说不出来心理话。

《人不要散发很困苦的气质。》
m.okjike.com

《你已经不在学校里上课了,所以你不必“每一件事都追求满分。”》
m.okjike.com

《最近越发同意一个说法:长久关系靠的是减少伤害而非增加付出。》

m.okjike.com

《建议大家尽早培养自己的复利技能。》
m.okjike.com

《真心建议大家尽早卷自己的个人影响力》
m.okjike.com

《人生回报率最高的一件事情就是:培养输出型爱好。》
m.okjike.com
02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5天前
成为超级个体最快的方式是Monk Mode+ Deep Work

这两天刷到一个社交媒体大神Dan Koe的视频,很有意思。

Dan Koe是典型的超级个体,他用了3年时间,不断输出高质量内容,打造了一个200万+粉丝的个人IP,全年收入300w美元,很厉害。

以下是他的一些实用的观点,关于如何成为超级个体:

1/ 认清你不想要的人生(Anti-Vision)

很多人拼命追“我要成为什么”,但很少有人问自己:“我绝对不要成为什么?”

Anti-Vision,就是先列出你绝对不想要的生活:

When you know what you hate, you know what to avoid.

2/ 切断干扰(进入Monk Mode)

真正的成长,往往发生在最孤独的时刻。

Monk Mode = 修行模式。就是:关掉无意义APP、暂停低质量社交、只为真正重要的目标留时间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只有自我控制力强的人才能达到自己的目标。

3/ 深度工作(Deep Work)

一天只做一件大事,不再被无数“小任务”推着走。

Instead ,每天只设定一件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全力以赴。深度创造,带来的成长曲线,是指数型的。

4/ 把自己产品化(productize yourself)

普通人要利用互联网的免费杠杆,focus自己的优势做有价值的事情,核心理念是productize yourself(把自己产品化)。

比如Dan做的产品包括以下4类:

1)课程:如何写作/如何做数字产品/30天写作集训营
2)出书《The Art of Focus》
3)笔记类软件
4)品牌咨询brand advisor,目前只接大单

5/ 重要的是要学会擅长做一件事

找到你想学的,比如创客maker/营销hustler,然后花1w小时学习这个技能。

Dan推荐的七大技能组合:推导、统计、说服、信息过滤、心理学、管理资产和主动性。

6/ 明确你传授的知识和技能+销售的具体产品。

Topic tree主题树很有帮助,可以设定三个主要并覆盖广泛的领域,让你有充分的发挥空间,然后再每个主题下细化更多具体内容。可以直接从你已经熟悉的领域切入:

- 你的搜索和观看记录里有什么有价值的内容
- 你关注的账号都在聊什么
- 如果现在要买本新书你会选什么主题
- 你会购买的教育或能力提升类的产品是什么

7/ 通过社交媒体低成本获客

通过社交媒体创业是当下最低成本获客的方式,而且从长远来看还有很多重要好处,比如:

- 能与粉丝保持持续联系
- 内容能逐步培养购买意愿
- 可以不断开发新产品来提升盈利
- 粉丝追随个人因此便于转型
- 粉丝数量够大时能脱离接单模式

8/ 成功的关键在于明智地模仿。

很多人把生意想得过于复杂,总觉得别人在做的生意已经饱和了,事实上大错特错(not even close)。

如果人人都在做,说明它有市场价值和市场需求。要做的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a little bit more unique)。

9/ 单人业务是有效的方式(one-person business

Dan之前就是一人模式从0到月入10w,可以达到90%的利润率,这个适合 beginner。

当生意规模化后就需要更多人,他目前是4、5个朋友,以及经销商支持。

10/ 互惠法则是一个很棒的流量杠杆。

普通人可以reach out 自己感兴趣的人,比如可以像朋友一样text他,说很喜欢这个内容,提供有价值的东西。

根据互惠法则,对方也会进行转发。

11/ 游戏化人生(Game Mindset)

不要把成长看得太沉重,Gameify your life.

1)小目标 = 小副本
2)每完成一次=打怪升级
3)每次跌倒=复活点重来

只要不断积累经验值(EXP),你的角色迟早变得无敌。

From-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647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6天前
最近经常看到一句话,任何一个领域的创作都是和自我深度链接的过程。

我深有体会,尤其是写人设账号的选题——本质就是一场深刻的自我剖析。

我们日常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法、言语,常常是交织在一起,混乱而紧张的。

就像把自己泡在一个装满各种液体的大缸里,不论轻重都搅在一起。

而创作的神奇在于,它能帮你‘梳理’ ——让重要的沉下去沉淀,让不重要的漂浮开来。

你有没有发现,写哪种故事,往往投射了你心里的自我?

写个人成长故事的人,或许是看到了内心那个“不甘心”的自己(藏着对过去的不接纳)。

写逆袭突破故事的人,或许是看到了心里那个“恐惧”的自己(害怕回到弱小)。

写幸福治愈故事的人,或许是看到了内心那个“渴望”的自己(对亲密关系的深深向往)。

写人性故事的人,或许是看到了内心那个“复杂”的自己(善与恶永远交织)。

所以啊,我们哪里是在写故事?

分明是在写故事背后的那个自己!

每完成一个选题,就像疏通了一段淤积在心里的冲突。

那些曾被搅混的情绪、认知和意志,渐渐变得清晰、有序。

说到底,创作就是一场漫长的自我对话:梳理感受,认知自己,最终达到某种程度的和解。

下次你提笔选题时,或者刚写完一篇稿子时,试试回想一下——这次对话,你又看清了自己哪一部分?
12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7天前
真心建议大家尽早卷自己的个人影响力。

有点开心,上午收到一个宝子的私信,关注了很久,让我有很强的正反馈。

我想,这就是持续输出的意义,让更多的人被你影响到。

我想,我们所处的是“个人品牌”爆发的时代。

为什么?

1/ 技术大幅降低了专业内容创作(文字、图片、视频、代码)的门槛和成本。

2/ 各种平台(公众号、知乎、小红书、B站、抖音、TikTok)让分发渠道空前普及,这是时代赋予普通个体的巨大杠杆。

3/ 连接成本的极速下降,互联网彻底打破了地域和传统渠道的限制,加上算法,让任何小众领域的个体都能找到并连接其“核心用户”。

4/ 最重要的还是,信息过载下的信任稀缺。

各种渠道太多了,平台太多了,我们身边的信息在爆炸。

当噪音盖过信号时,人们天然会依赖自己信任的节点(即个人品牌)来筛选信息、获取价值。

所以,谁能成为“值得信赖的信息/解决方案来源”,认可你的人就越多,你就越有价值,越有影响力。

个人影响力的建立,我认为其实就三个步骤——

1/ 找到一个领域

这个领域一定是你“热爱 + 能力 + 市场需求”的交集,因为热爱是持久力的源泉,能力是价值交付的基础,市场需求是你能活下去的前提。

其次,它要足够垂直,领域不一定要宏大无边,精准聚焦一个小切口,更容易成为小圈子里的“权威”,更容易积累势能。

最后,这个领域要有足够的深度让你持续输出、迭代,避免很快枯竭。

2/ 找到你的核心用户

你的用户越精准越好,1000个铁粉是最有价值的。

你必须要清晰了解他们的身份特征,比如年龄、职业、兴趣、核心痛点、需求场景。

然后就是把你会的教给他们,分享经验的本质是解决问题,不是为分享而分享,你的经验、知识、技能、洞察,就是他们需要的那把钥匙。

从影响第一个人、服务好第一个人开始,你的核心用户群体会通过口碑慢慢扩大。

3/ 持续输出

你擅长什么就输出什么,写作、短视频、图文,核心是“价值”。

然后就是保持内容风格、调性、更新节奏的相对稳定,有助于建立用户预期和品牌认知。

除此之外,把读者的评论、私信当作宝贵的反馈源泉,持续迭代内容方向和形式,影响力是双向的。

所以,我一直觉得,拥抱AI、写作、短视频、自媒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

因为,这些东西是创造价值和放大价值最高的杆杠。
04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7天前
拥抱AI、写作、短视频、自媒体,是我们这一代人的宿命。
01
橘子汽水配柠檬水
8天前
很多人觉得生活没有意思,是因为他们过早失去了对人生的欲望。

我们现在的社会和家庭教育,时时刻刻强调两点,

1.不要情绪化,不要和别人发生冲突,所以你害怕对抗。

2.你要忍耐自己的需求,对于稍微一点儿的享受不敢提出来。

前者就是要求我们理性,后者就是要求我们做讨好型人格,忍耐自己。

这两个条件组合下,形成的人格自我,就非常容易陷入“用理性消解自我欲望”的困境。

也就是,变成了社会的工具人,自己把自己的主体性阉割掉了。

但是,你要知道的是,“理性消解欲望很容易,但随之而来的虚无是理性无法承受的。”

一旦你的理性过了头,你的欲望降到了最低点,你就不会为了人生体验的丰富性而努力改变自己。

你觉得我何必自己去体验呢?我何必要满足自己的那些欲望呢?

我只要坐在电脑前,捧着手机,也可以获得那些体验。

于是,你把体验人生的权利让渡给别人,让渡给那些自媒体博主了。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你在互联网上过着“二手人生”。

我不是在呼吁大家放纵自己的欲望,我只是在提醒你一点,你的欲望为何如此之低?

因为,他人只需要你的工具性。

所以,一定要有欲望,哪怕只是这个月要吃点好的、睡的好点儿、出去一趟都可以。

只有体验自己的人生,你才能输出自己对人生的体验。
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