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期
@张机 张机的采访,借助在机场贵宾厅的机会,算是模仿了一下艾唯奇的机场访谈系列,非常好。 这两个博主都是我个从比较喜欢的,也经常看,会见到很多真正的、低调的牛人,会说出很多真正的、有含金量的人生哲学,或者说赚钱哲学,毕竟,年入百万系列是一个比较直接的主题。
这期采访中的女嘉宾透露自己其实是比较古早的网红,在博客时代,已经开始通过文字大把大把的赚钱,因为自己高考语文作文的满分,自己在文学上的优势,在十年前,还是文字的时代,已经算是跨越阶级,成为了极少数人。
她提到,她对日本产品的敏感度很高,能发现很多国内完全没有的好产品,并带出来。人们没见过好产品时,突然见到好产品时的疯狂难以想象。其实就像Iphone发布,改变时代的产品那样让人为之疯狂。 她举巧克力的例子,小时候吃的都是金丝猴的巧克力,走到舅舅从比利时带回来一块,她才意识到,真正的巧克力是什么样子。
2016-2018四年时间,应该是完成了她个人的起飞,平均一年飞300+次,等于住在了机场。她的家人担心劝她不要这么拼,她的回复很经典,也很通透,更高维。她说:你们不用担心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运,在大运的时候要争取每一分钟去拼去赚钱,等到运势下去了,我自然会回到正常生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运。
这句话,是天道对于每个人的公平。而不同的是,绝大多数人并没有为大运做好准备,或者说,并没有真正的努力去改变自己,甚至说,大运降身时根本意识不到,白白的错过。
就像那个笃信上帝的人,一日不幸遇到洪水,他相信上帝一定会救他,于是祷告起来。
洪水涨到膝盖,一个划小舢板的人请他上船,他说:“不,上帝会来救我。”
洪水慢慢涨到了腹部,一个驾帆船的人请他上船,他说:“不,上帝会来救我。”
洪水涨到胸部,一个开轮船的人请他上船,他仍然说:“不,上帝会来救我。”
最后,洪水淹没了他。
此人死后进了天堂,问上帝:“我如此信奉您,您为什么不来救我?”
上帝说:“不对,我救过你三次。”
神不会亲自下世救人,他会指派使者来告诉你真相,点悟你,就看你能不能悟到。
同样,大运,也不会平白直序的告诉你,你的大运要来了,赶紧抓住。
需要自己去悟,需要自己去准备,需要自己去做。
大运时,倾尽全力。下落时,心态平和,游山玩水,等待自己的下一个大运。
既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大运,怎么才能意识到自己的大运何时来呢?怎么才能抓住呢?其实这个事没法解释,也没人知道。
唯一能做的,就是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大运会降临。
万事俱务,只欠东风的时刻,就是大运将来的时刻,无论是一年,还是五年,还是十年,只要你准备好了,大运一定传来。
所谓的准备好,怎么才算呢? 最直白点说,如果换算成金钱,1000万如果是你的大运上限,那你能不能在大运的时候承接的到。
比如你自己开了一个小作坊,生产一个小产品,这个产品的受众很小,每年你可能赚到二三十万的利润,但怎么也做不大。但这个行业你已经通了,你的供应链稳定,你的技术成熟,你的设计、服务体系完整,而且你能机动的扩大或缩小你的产能。当你苦苦想尽办法而不得其法时,可能某个人的一句话,或者某个大V的一个视频,就能把你的销量提高十倍甚至百倍。而你需要做的,只是把你平时已经做好的事业,做好,赚十倍甚至百倍的利润。
这就是做好准备,承接大运。
所以,无论你在什么年纪,无论你在什么状态,都应该做些什么,持续的做些什么,等自己的大运。
就像视频中的嘉宾,可能开始她也意识不到这些问题,因为对于自己文字的自信,持续的写博客,写公众号,积累了大量粉丝,才结合自己对于日本产品的了解,对于供应链的了解,将两件事匹配在一起,形成了化学反应。
在她说的那个时间点,有非常多的人,也通过韩国护肤品赚钱,每周往返韩国,把化妆品带回国内,通过QQ,通过淘宝小店大赚特赚。
印象中比那些还早几年,正是聚美优品正火的年代,我们自己的小库房旁边,有一个化妆品的库房,在我们日发几十单,怎么也发展不了的时候,那个小库房日发几百单,全是化妆品,利润比我们高的多,量也比我们大的多。而我们也了解到,他们的主要渠道就是聚美优品。而当时的我们,只是羡慕而已,并没有多想,还是在我们自己的项目里,挣扎。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这是不是就是上帝派来的使者呢,让你看到有这么个机会,可以把订单马上翻十倍? 真正的想一想,很有可能是的。如果当时有意识,有勇气,有壮士断腕的魄力,看到别人可以十倍的赚钱方式,怎么会不学,不做呢?
张机的这个采访,是在迪拜机场,嘉宾也提到,相对于欧洲市场而言,中东的市场可能更有潜力,一切都在发展中,他是变化的市场,他有很多东西都在建,都很创新,都很草莽。像极了我们蓬勃发展的十年,什么都需要。
这是不是又是很多人的大运呢?
不得而知,虽然这个门槛有点高,但对于勇敢的人,不会畏惧困难,只会想解决的办法。
还是那句话,大运来临前,要有承接大运的能力,要有抓大运的勇气。
在职场,混了十年,见过世面,经历过尔虞我诈,也有很多的感悟和收获。但现在更庆幸的是,被人逼出了职场,逼出了温水煮蛙的环境,逼着自己去做事。虽然现在连起步都算不上,但出来了,就已经走在了起步的路上,唯一能做的,就是坚持做。
包括自己写公众号,经常性的不知写什么,经常性的断档,必须得找方法,找技巧,学技术,做到写不完,写不够,必须持续的写才行。质变的基础是量变,而只有量,真正的量,才是门槛。
无他,就是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