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过参半:2025年上半年的总结
时间飞逝,真就体会了眨眼而过的这个感觉。 大多数人,在忙忙碌碌中,又过了整整半年。我亦是其中一员。
之前没写过半年总结,缘于半年其实没什么好写的,当然,也可能是给自己的一个借口,毕竟,还有半年的时间,所有未完成之事,所有未按计划进行之事,都还有托辞。
之所以写,感觉最近写文章没有了方向,写不出来了。还有一些感觉,写的东西偏虚,更多的是感受,而非过程,或者是能积累下来的方法论,可能进入了一个小的平台期,要么沉沦,要么跨越成长,当然我希望是后者,所以,还要硬咬牙继续写着。
2025年的上半年,如果用一个词形容,功过参半,比较合适。所谓的功,即是达成了一些目标,或者说做了一些事,所谓的过,即是没有预期的好,遇到了很多困难,遇到了很多情绪化,发现了不少的问题。
展开说说。
做了一个正在成长的小项目,已经开始赚钱,只是少点、慢点。
2024年的10月,算是正式告别的职场,给自己定下的基调是,这辈子再也不进职场了,年纪使然,价码太高,职场太卷,太多尔虞我诈不可控,表面挣钱不少实际产出比较低,没有真正赚钱的机会。要做个生意人,小生意人,找一个小生意,慢慢做着,慢慢成长。
10月过了假期,再有各类的善后事项,基本用去了多半,再加之心态的调整,基本就过去了。11月正式开始想事情,找项目,也算是开始了。 11月到1月,主要解决一些资质的问题,一此入驻平台的问题,一些杂七杂八的问题,为开始做准备。
三个月的时间,其实是有些长的,好在,算是确定了项目,踏上了开始的路。
从3月开始,项目逐步朝好的方向发展,每月都在增长,虽然项目很小,但能让人看到希望。投入不大,也开始有了正向收入,一个赚钱的小轮子,缓慢的转了起来,这是上半年,最大的欣慰。
时常关注一些创业者,一些做项目的文章,看到很多人的晒单,眼羡不已。经常性的惆怅,怎么每个人都进步的这么快,怎么每个人都这么厉害呢? 所以,比较会带来失落,世界聪明人太多了,怎么比的过来。亦或者,有一少人是做割韭菜项目的,所谓的晒单、截图都是假的,不然怎么会有人看?有人交钱? 也从一些渠道得知,确实是有很多的骗子,以各种名义做收割,最好的方式就是晒单,晒金额,晒截图。也就了然,最好的方式,就是做自己的事。
一个思维方式,对自己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上半年最大的一个收获,应该是一个思维方式的形成,或者说更多的事,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来思考。 【站在后天,想明天要达到什么结果,今天该做什么】,或者说【站在3月,想2月要达到什么结果,1月该做什么】,或者说【站在后年,想明年要达到什么结果,今年该做什么】,也专门写了一篇文章来说这个思路。
mp.weixin.qq.com 比如,我未来的三年到五年,我想写一本书,一本小说,一本科幻、玄幻类小说,一部几十万字的小说。那我现在需要做的是什么,首先我要多看一些小说,看一些有营养的小说,看好的文学作品。再者,我要开始写起来,无论写什么,都要开始写,锻炼手感,锻炼思维,锻炼开始写一些长篇的文章,长篇的思考。 立足于当下,如果每天写2000字,一年300天可以写60万字,如果能坚持下来,三年后可以写180万字,有180万字的功底,虽然文笔不一定能多么出彩,至少能保证一点,写出一个30万字的小说是可行的。
所以,立足于未来三年写一本30万字小说的目标,我现在要做的是,每天写2000字的文章,积累写作的手感,积累素材。看二十本科幻、玄幻类的小说,感受小说的写作技巧,思考方法。再刻意去学习一些写作的方法,优化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零零散散的写着,至少还在坚持。
写公众号,不是为了赚钱,有多少粉丝,就是认为,写作是一个必备的技能,就像开车一样,如果你连车都不会开,在社会里,就像没有了两条腿。
同理 ,如果不会写作,或者是没有写作,你的想法无法梳理,你的情绪无法发泄,你的各项工作、事项,都会因为不会写作而受制。虽然你不觉得,但一旦你写过一段时间之后,才会发现没有写作的能力,人生会大大受限。
写了几十篇 ,远做不到日更,还在继续坚持者。
收获了千八的粉丝,偶尔也能聊一些更深层的东西,很有意思。
上半年,其实更多的,是暴露自己的问题,或者说,由职场转生意场的过程中,一些思维上的冲突,在这半年里时常的发生着。
情绪化,是这半年里最大的问题。
一旦出现了情绪,所有的工作状态就会荡然无存,所有的计划就会抛之脑后,所有的想法大概率会进牛角尖儿,所有的小事都会自己放大。短则一两天,长则一周,做不进事,脑袋里全是乱七八糟的东西,负能量。怀疑自己,怀疑项目,怀疑时代,怀疑一切。自我否定,自我批判。MD ,现在回想,情绪化的时候,人真的容易出问题。
经历了半年时间,也找到了一些解决方法 。第一是时间,时间是解决问题的终极办法 ,让时间继续,就可以。过了那个阶段,会自然而然的继续该做的事。 第二是写作,把自己的烦躁、郁闷通过文字写出来,写出来,就算排解,感受会好很多。再者,跑步健走,通过运动转移注意力,或者通过身体的疲惫转移大脑的运动。
后来我想,这可能真是两种状态转变过程中的定数,职场十几二十年,所有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社交方式都形成了心理依赖,而直接性的转向,变成自由人,变成自己给自己负责,变成自己搞定一切的方式,确实跨度有点大,尤其是没有足够准备而硬转的情况。
到现在为止,其实有些释然了,当然,也可能是习惯了这种状态,情绪化的时间,相对减少了一半。也能快速的从情绪化里拔出来。方式是,把计划拿出来,有哪些还没做,继续做就好了,只有持续的做事,能把情绪排开,一心不得二用嘛。
很多的事,很多的想法,不经历体会不到。情绪化的这些经过,其实在书本,在媒体在视频上都有很多的人在说,在教,但你没有切身体会,没有自我转变的过程 ,知道也做不到,远做不到知行合一。
我丢了一个非常好的习惯。
在职场时,大约可以追溯到6年前,给老板汇报工作,或者经常性的被老板问一些具体数字、一些工作的细节时,模棱两可,有时甚至答不上来。需要各种找、各种问才能找出对应的,相关的文件,再回复。
我意识到,这个状态不对,长此以往,在老板心中的专业性就会大大降低,于是,我启动了这个【工作记录】计划,并一下记录了6年时间。
主要记录,当天的工作记录,以半小时为单位,主要做了什么,及工作的细节,及工作的数据。最开始的时候,接近有一年的时间,一直在纠结,写这个东西到底有没有用,光写的时间就得近1小时。 大概感觉两年的时间,这个习惯的效果突显,只要我部门的事,基本我都能快速查找到相关信息。 很多同事找不到的信息、数据、文件,最后都会到我这里解决。
有一次一个同事问我:哥,你是怎么做到的,找什么都能找的到,之前的事儿记得这么清楚? 我啥也没说,把文档打开,让她看。从2019年开始,以月为单位的工作记录文件,打开后是每天、每小时做了什么,对应的数据、做事过程、会议记录等都一目了然。 她惊到了,说:哥,你这是一个宝藏啊,我也要记录。
一年多后,她跳槽了,薪资涨了2倍,回来请我吃饭。她说,因为记录,所以对工作的细节关注更多,印象也更深刻,理解也更深刻,在面试时和老板聊的不亦乐乎,数据基本脱口而出。最后我把我记了一年多的工作记录给他看,也把他惊到了,他说头一次把工作记录的如此详细。
到写字的现在,还高频率的搜索、查找之前的工作笔记 ,有非常多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及一些标准性的文档,可以重复使用。
然而,从离开职场后,这个习惯丢了,半年多的时间,完全没有记录任何信息,也总是想起来,要保持这个无与沦比的习惯,几天之后便放弃。
现在写到这一项,也是逼自己,要坚持一个习惯,坚持一个好习惯 ,受益终生 。
不追求明确的答案,导致问题一而再再而三。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专门说这个问题。
mp.weixin.qq.com 生命中、工作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会在以后的过程中,反复出现,只要你不解决,总会时不时的折腾你一下,恶心你一下。
昨天,又被职业打假盯上,抢了几百块钱。气归气,但反思自己,真的没有刻意把细节做到位,没有专注的,把职业打假这个问题形成明确的工作规范,比如广告法用语,职业打假的关键词,这些都应该有明确的文档,时不时的拿出来强调。之所以被打,90%的原因是出了问题,或者文字,或者图片。
所以,昨天用一天的时间,把广告法的问题,职业打假的问题全部归整了一遍。先把文字部分过了一遍,真的可谓宁可错杀一千,不让一词漏网。你只有足够重视、足够用心,这些问题才能被规避掉。
再有,关于起店的思路,包括一个品打爆的流程,虽然最根本的是基于产品自身,但还是有一条打品、起店的路径,如果口头来说,非常容易,但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会有非常多的细节需要确认。 比如产品的卖点、产品的首图、推广图、主推关键词、推广计划,几个计划,打关键词还是打人群,还是打全站? 需要做多少个基础评价,对标产品是谁,ROI测算,费用核算等,真要细致抠算,一个极大的表格需要完善,而这恰恰是没有的,一直做的思路就是,想起来就做做,没效果就停掉。太不专业。
还是要把细节落实到位,形成SOP ,并不断优化,在能更大概率的选出好的品,把品打爆。
上半年,功过参半。最重要的是,意识到了一些存在的问题,及非常严重的问题,需要解决。
也有一个重要的心态:不急。 因为急,才会焦虑,动作就会变形。而不急,才能按正常的节奏,进入下一个环节。
社会总会奖励认真的人,行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