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的人输在第一步:关于“先产品还是先流量”,那个反直觉的答案
这个问题,众说纷纭,正反两派各有各的道理,也算是一个比较大的难题。先做产品,有无数的成功安全,先做流量也有无数的成功案例。
那我们到底是该先做产品,还是先作流量呢?经过半年多的折腾,越来越多的发现,我之前的观点是错的,一直在错误的方向上走,直到每次都遇上瓶颈,开始反思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时,才发现,问题出现在第一步。
先说我的结论,先做产品,还是先做流量 ? 当下的这个节点,我认为是先做流量,再做产品,或者有了做流量的能力,再做产品。
或者更确切一些,给这个结论一个前置条件:对于小微创业者,对于一人公司,对于从0到1的个人或公司来说,做流量远大于做产品。
近半年的时间,做了两三个项目,当然,都是围绕电商进行的,毕竟主业在这个方向。收获也有,问题也不少,尤其近段时间,这个瓶颈越来越明显,好像之前一直在逃避的问题,像一个拦路石,堵在了各个路口。
这个问题就是流量。
流量,对于当下社会的人来讲,都理解,在流量没有出现的时候,也是有流量这个概念的,就是“怎么找客户” 。互联网之前,或哪怕现在都有非常多的人或公司在用的方式,打电话,电话销售。为什么这个大家都觉得很弱智的行为,还有人在用呢? 因为有效,可能比之前的年份差了不少,但依旧是一个持续稳定的获取流量的渠道。
大家会接到各种各样的推销,财务代理,商标注册,价格管控,代运营等,只要你平常可能会有的任何需求,都有很多的公司,想方设法的满足你的需求,赚取利润。
我对这个方式嗤之以鼻,与当下社会的流量获取方式相比,太老套了,效率太低了。但近几个月来,我个人的一些付费,全因为电话销售而成交,虽然不是打完电话马上成交,但我的需求是在的,当我强烈需要解决问题时,之前打过电话加过微信留过联系方式的人,就有了机会,且机会很大。近两个月,我财务代理换了一波,办了一个医疗证,找了一个陪跑,采购了一批物料,全是在朋友圈办的。 有的人,已经在我微信里躺了几年,依然在持续的发着广告,时不时的也在成交着。
所以,我对流量这件事,有了更多的理解:不要纠结方式方法,只有能持续的搞到流量,就是正确的方式。
回到标题本身,那应该先做流量,还是先做产品呢? 至少,做产品成功的机率是很低的。小红书上给一个momo的评论,她问:电商自己设计产品,联系工厂制作,竞争会小一点吗? 我给的评论是:如果是从0开始,千万不要自己做产品,死亡率99.99%,因大概率是从“你认为好”出发的。 先找一个别人的品,加30%毛利,看看你能不能卖出去,只这一点,就有足够的问题需要你解决,然后再考虑自己做。 听劝,不然白扔钱。不存在没有竞争的市场。
很多时候,竞争太惨烈,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很多时候,我们面对非常强大的对手,10万+的销量,比你更低的价格,比你更好的视觉,你怎么看怎么没办法做,最后不得已,想要自己做一个独一无二的产品,这样就没有竞争了吧?这样就可以有好的利润了吧?
有这种想法,还是被现实打的不够疼。大概率情况下,你没有足够丰富的经验,没有踩过足够的坑,你做出来的产品大概率是自嗨的,你会认为设计独特,功能方便,质量吊打类似竞品,但就是没人买单。 很巧的,你做了一款产品,马上就爆了,你还在兴奋的加库存,催生产,一周后发现,满网都是类似的产品,价格比你低了一半。你崩溃了。
不用说你了,iPhone 17一发布,小米都赶紧把型号改了,蹭这波流量。500强公司,家喻户晓,号称雷布斯的雷总都在极尽的搞流量。
所以,流量有了,产品本身再强,才是真的爆,才不会被截流。
我最近深刻的意识到的问题,原来自己做事的方法,还是先从产品出发,做好了产品再搞流量。然后发现,流量怎么也搞不来,付费推广垃圾的一塌糊涂,甭说赚钱了,一直在亏,怎么也调不起来。
卡在了最关键的环节,我做任何项目,都被这一项给拦住了,做一个项目,一两个月时间就起步了,还能赚到钱,但一放大就停滞,一推广就废。从我自身来讲,深度的认可付费这件事,但做不到,做不好。
所以,做为个体或小公司来讲,不要上来就做产品,找一个你觉得不错的产品,先试着用自己的方法,能不能卖起来,通过电商,通过视频,通过推广,先把他正向循环做起来,跑通了,看看是不是能放大。然后再考虑,从原产品的基础上,微创新,逐步打造自己的产品。
先模仿,再模仿,一直模仿,模仿到精髓,模仿到极致,把大佬的所有智慧,变成自己的。
绝不能错了顺序,钱是小事,浪费了时间才更让人心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