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成功,动机与目标》有一非常重要的领悟:
1.我们需要对我们做的事情建立可度量指标,书上叫自我监控,这是评估执行效果、维持驱动力最重要的因素。
2.如果度量指标不符合预期,那么就一定是策略错误,需要优化调整策略。
3.如果优化调整达不到预期,那么就需要优化优化策略本身。
4.如果我们对优化策略本身的优化不奏效,那么说明我们不具备这个能力,需要向外求,寻找咨询、顾问、读书学习。只有解决了策略本身,你的度量指标才能真正改变。当然有可能寻求外援也解决不了策略问题,那么就说明这个问题无解,或者最起码对你的资源条件来说是无解的,应该放弃。
——之所以这对我是非常重要一个感悟,是因为触发了书上讲的另一个心理规则:当我们开车赶路很急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愿意停下来去检查路径是否正确,而是倾向于继续赶路,这是普遍而广泛的人性本能,这可能会让我们无法及时调整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上面前三条我是理解的,但第四条叠加赶路效应就让我处在了认知盲区,把自己陷于困难境地。
我的妈,——所有我们遇到过的事情在书上都有答案,如果没找到那只能说明我们读书不够多!!!操,怎么没有早日get这个原理!要不然会少走很多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