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bitoooo
121关注531被关注0夸夸
如何在未来十年赚到一千万,这是我的目标。
我是一枚创业者+修行者,
在这里记录一些零碎商业思考
置顶
bitoooo
10月前
看《成功,动机与目标》有一非常重要的领悟:

1.我们需要对我们做的事情建立可度量指标,书上叫自我监控,这是评估执行效果、维持驱动力最重要的因素。

2.如果度量指标不符合预期,那么就一定是策略错误,需要优化调整策略。

3.如果优化调整达不到预期,那么就需要优化优化策略本身。

4.如果我们对优化策略本身的优化不奏效,那么说明我们不具备这个能力,需要向外求,寻找咨询、顾问、读书学习。只有解决了策略本身,你的度量指标才能真正改变。当然有可能寻求外援也解决不了策略问题,那么就说明这个问题无解,或者最起码对你的资源条件来说是无解的,应该放弃。

——之所以这对我是非常重要一个感悟,是因为触发了书上讲的另一个心理规则:当我们开车赶路很急的时候,我们往往不愿意停下来去检查路径是否正确,而是倾向于继续赶路,这是普遍而广泛的人性本能,这可能会让我们无法及时调整而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上面前三条我是理解的,但第四条叠加赶路效应就让我处在了认知盲区,把自己陷于困难境地。

我的妈,——所有我们遇到过的事情在书上都有答案,如果没找到那只能说明我们读书不够多!!!操,怎么没有早日get这个原理!要不然会少走很多弯路。
11
bitoooo
1天前
美英日德4国100年股票收益对比,可以看出,战争对经济的破坏真的很大,而且战胜国也一样
00
bitoooo
1天前
达利欧说:当今的人们往往认为,在一战爆发前的几年,战争的到来一定很容易预见到,但事实并非如此。在一战前的大约50年里,世界主要大国几乎没有发生冲突,世界经历了最伟大的创新和前所未有的生产率增长,由此创造了巨大的财富和繁荣。

——冲突为什么很难预测?我的思考:

冲突来自变化,也就是某种生存要素的变化,比如资源短缺、灾害、新的国际关系风险。如果没有外在的变化(压力),一般来说系统是趋于稳定的。
比如两个国家打仗,不断消耗,最终一定会有胜负或者都妥协,这就是趋于稳定。当面对新的第三方介入,触发新的安全压力,可能又会继续打起来了。这就是变化。

对漫长的人类历史来说,大多数生存要素的变化都是微不足道的,比如,某个地区发生天灾,人口需要外移,于是触发战争这种。真正核心的推动要素是生产力的发展。
——这是人类一直在不断积累的一个要素,原因就是因为人的记忆能力、语言文字的可继承特性。

所以本质上是文明的诞生开启了人类的冲突历史。如果人类回到猴子一个能力水平,那么就不会发生大的冲突了,冲突只会止于两个群落偶尔碰上打闹一下那种程度。

文明为什么会制造冲突?因为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地在强化人的能力,能力的变化改变了我们与世界的连接方式与连接范围。比如马登的发明让蒙古人可以骑很远,可以把马作为战争工具来侵犯中原汉人。
比如船和航海术的发明让欧洲人可以到达美洲,从而引发对美洲的殖民侵略。
比如电气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美国成为头号强国,实力的变化让旧有秩序失衡,从而引发各种地区冲突。

生产力的发展是一个单向不可逆过程,所以人类任意一个时刻所需要面对的挑战在人类历史上都是唯一的。这种唯一性造成人类在面对新的困境时都是完全的无知,我们并没有现成的经验去应对时代的变化。这是未来不可预测的根源,也是冲突永远无法避免的原因。

假设有一天我们能遇到外星人,那也必将是一场灾难开端,跟我们历史上所有的冲突背景一样。

未来人类会发生什么巨大挑战?
我觉得应该是AI。因为回看历史,不管是工业化、电气化都带来了巨大的地区冲突,也是二战后因为武器威力的极度破坏性才抑制了冲突规模。
但是随着智能化升级、无人化战争成熟,地区格局一定会改变,战争形式也会改变。未来一百年人类一定会发生超越当今人类想象力的变化。
其实这种变化不只是技术上的,真正难以预测的变化都是因为技术改变了社会结构、改变了国际连接方式与连接范围。

所以达利欧寻求大周期的操作是徒劳的,最起码不会那么管用,因为人类历史根本不是简单的重复,它是在积累效应之下不断发展的单向不可逆运动,这注定每次大变化都是全新的,结果也是不可预测的。

当然达利欧有一个思想我是认同的,我们站在更宏大的历史尺度上理解历史的大变革周期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下的趋势,从而避免拿短暂的个人经验去推测漫长的历史趋势。
历史到底怎么变、什么时候变我们可能不知道,但我们可以看到一些趋势,并正确理解这种趋势在历史上的前进方向,这还是可以的。历史有规律性,一定程度、一定角度的定性分析应该可以,但定量还是太难了。

这跟股市是一个道理,我们知道它会有涨跌,有周期性,但是也要知道它并不是严格的 数量上的周期,所以你根本无法判断任何一个点它是会继续上涨还是下降。所以理解这种周期性也不能增强我们预判的能力。
00
bitoooo
1天前
货币有一个天然的矛盾,就是只有稀有的珍贵之物才会成为货币,这种稀有属性本身却会反过来抑制经济。
因为稀有物品太少,可以用来表达储存财富的能力就有限,稀有物品很难扩展,而财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是不断提升的,这是天然的矛盾。这也是信用货币诞生的意义。

所谓的信用货币(法定货币)就是纸币这种无内在价值货币脱离与金属货币汇率绑定的产物。这种货币的价值严重依赖于大家对它的信任。

当然所有货币的本质都是共识,包括金属货币也是一样,如果大家没有对金属价值的共识,金属也就无法成为货币。
纸币作为金属货币的替代,扩展了这种共识,我除了要相信金属货币能兑换实物,还要相信纸币能兑换金属货币。
而信用货币更进一步,把纸币松绑了,不用去跟金属货币绑定。
这种共识的递进让货币更灵活了,但风险也增加了。这是现代市场经济很难杜绝周期性的原因,周期性很大程度就是货币造成的。但问题是,如果不采纳这种灵活的货币制度,经济一定不会如此繁荣,人类就会更加贫穷。
00
bitoooo
2天前
对于牛马来说,最佳的策略是把更多的精力花在享受生活上。只要保证在自己能支持的范围内即可。
因为不管你怎么努力,也逃不脱后面几十年继续牛马的命运。

对于想FIRE(提早退休)的人策略又不一样,因为他们要的是尽早解脱。
对于想建功立业的人策略也不一样,他们要的是机会。

纵观朋友圈几千人,大多数都是很拧巴,极少数很清晰。其实问题根源还是钱,安全感不足,可是牛马最大的问题就是钱永远不会自由,就跟悬在前面引诱你往前走的青草一样,那是不切实际的诱饵。
01
bitoooo
2天前
新闻《今天,XX部给市场释放重磅信号》

有点找存在感的感觉,不过真实可能不是,
实情应该是承接领导压力,有所作为,
但结果是无为而为,
因为确实没啥好说的
通篇就两个字:大家快来买房,
其他都是凑字数,有气无力。

还提到要建好房,
难道以前就是建破房吗?
不过以前这质量,确实等不到房贷结束房子就要退出历史舞台了
见过满三十年的房子,确实状态很糟糕。
不说远了,就我们十年的房子也是各种问题开始出现。
不过对GDP有好处,工具人的价值可以发挥到极限。
发达国家都是住上百年的烂房子,
我们几十年就又可以换新房子,
还是高级。

前几天问了销售员,房价有跌,但跌的不算多,
还是有交易,但不活跃。
之前有人提官芳买房公租,没说,
估计没确定,再说也不能说,毕竟资金量太大了
而且稳赔不赚,
投资没有放大系数,产生不了带动作用
还是得靠市场。

为啥还是有人买?我估计是需求在那里,不愿意等
而且预期也不会快速降很多,或许还有傻子预期会升,
所以买也合适,毕竟比之前便宜很多了。
我都想卖了,毕竟投资到头了,纯负债。
00
bitoooo
2天前
在一个大周期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债务、货币和经济活动。——瑞.达利欧

达利欧在《原则2》中特别理想化地想追求从上到下构建一个统一的历史模型,这种想法是很幼稚的,因为根本不可能建立起来。相反他太过想建立统一模型,而刻意去提出假设并为假设获取证据的方式,显得很空洞。
他错就错在太相信统一模型一定是存在的,进而为了假设去寻找证据,但历史并不会提供精确的参数,所以就得出一些没有足够说服力的归纳。已经有点民科的特色了!

当然也有一些价值,
1.想要去构建宏大历史模型并为之努力,这种精神是伟大的,这是一个大工程。
2.历史里面一定有规律性,但不一定(应该是一定不可能)有统一模型。去从比较可靠的逻辑上寻求规律性,比强行寻找统一模型会靠谱得多。当你的规律总结得足够多了,自然会建立一套模型出来,但不会是一个看起来很简洁的简单模型,它一定是复杂的 多样的 不确定的。

不过我还是准备把他的理论看完,因为宏观分析也是我想做的事情,他也能给我提供一些启发。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他是因为富裕了才做的这个事情,并不是靠这套理论富裕的。虽然他想要建立这么一个可以致富的终极投资框架出来,但我相信他绝对实现不了。
00
bitoooo
3天前
我相信,如果我们有一个完美的模型,把所有的因果关系都考虑进去,我们就可以准确地预测未来。唯一的障碍是我们无法模拟所有的因果关系。无论正确与否,这是我的想法和意图。

——达利欧。

达利欧还是太理想化了,他没看到历史是反馈网络+复杂巨系统,这样的系统根本无法准确预测。你只能以某种概率有限预测某些事情,而且这种预测准确性随着时间距离快速变得不可靠。
这就跟预测冬天寒冷夏天炎热一样,这种粒度准确但没有太多意义。让你预测十天以后的天气,准确率就低到无法接受了。
00
bitoooo
3天前
我发现自古至今,在大多数国家,对大多数人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们如何努力创造、获取、分配财富和权力。
——达利欧《原则2》

以前我不了解经济学,也没有兴趣,现在读得多了才发现,经济是社会进化最核心的力量,政治都只是附庸。
为什么经济这么重要呢,除了基本的生存保障、生命天然的懒惰(节能)特性的需要,财富也是社交、繁殖后代优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

如果没有经济这个因素,人类永远只能停留在猴子那个状态。猿猴学会用锤子砸开果实这种行为本身也是经济的开端,因为工具提升了生产力、制造了个体之间的生产力差异,正是因此才会有剩余与交换的可能性。
回头再看我为我过去对经济学、对金钱的无知感到羞愧。(今年以前我都是这样)

书上开篇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很震撼,他说人类对未来的直觉预判往往是错误的,原因是因为社会的周期比较长,而人的生命比较短,人经历过的仅仅是社会周期的一个片段,所以很难作出全局的预测。
这个观点我一直也有的,只是被他点得更清晰了。所以了解历史确实是对未来作出更准确预判的保证。
20
bitoooo
4天前
每年我都会记录一些语音日记,回头听起来还挺有意思。都是人生经历。文字日记我也记,但很少重读,不过语音每年我都会回顾一下。
创业的历程对我来说就是修行,把那些内心深处的阻碍力量消除掉。这种方式很难,也很慢。
00
bitoooo
4天前
还真是感受到口红效应的魔力了,国内旅游国庆人数大增,成都旅游人口数据与全国交通数据能相互印证。

AI:“口红效应”在日本失去三十年的表现,其核心是:国民从追求“物质富足”转向追求“精神富足”,从崇尚“宏大叙事”到享受“小确幸”,通过消费那些价格不高但能带来即时满足感和心灵慰藉的商品与服务,来对抗宏观经济的无力感。

大宗消费与长期投资减少,压制的需求通过小确幸即低价高情绪价值消费补足。虽然理性上有点违背直觉,但这就是社会消费心理的变化。让我更真实地感受了一下书本上的知识。

其实也能理解,比如,本来要准备筹钱买房买车的,结果发现买不起了,心一横,反而不节约了,之前还要坐公交出行的人突然开始打车出行了。

这也提醒我了一个事实,即便经济衰退,消费降级、消费收缩,但仍有很多必需品消费、小确幸消费、轻奢消费会很旺盛。
衰退是从某些行业开始的弥漫性挤压,泡沫会破裂,信心会收缩,但是消费网络仍然是健全的。收缩到低谷然后就会开始慢慢趋于稳定的。只要不发生死亡螺旋,就还是比较平稳的。只要不乱搞,策略得当,系统性缺陷也能穿越多个周期,只是积累越久风险就越大。
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