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weiki333
329关注17k被关注78夸夸
个人账号,所有发言仅代表个人。
即刻抽奖一哥,喜交朋友
永远相信热爱和真诚
置顶
weiki333
7月前
第一期播客正式上线,有点激动,再容我小小打个广告。

想做品牌播客这个事心心念念了很几年,一直没进展,一方面是精力有限,另外确实不知道该怎么做好让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转折点在今年确实得到了不少同学的帮助,另外产生了一个小小的目标,万一有一天,我说万一哈,能邀请雷总来录一期呢?虽然这个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但是万一呢?人总要有梦想对不对?

欢迎大家收听关注我们的播客节目,文档漂流记,一档由金山WPS市场团队打造的沉浸式职场人文播客。在这里,我们让文档成为时光胶囊,用纸张与代码编织故事,带听众穿越中国办公软件37年的进化长河。 我们期望节目可以见证每个普通人用文档创造的职业史诗,让中国办公软件的故事真正流淌进时代的血脉里。
欢迎转发给你的亲朋好友关注,再次一万个感谢

www.xiaoyuzhoufm.com
143
weiki333
2天前
山的后面是什么?
​你不用告诉我
​我会自己去看~
30
weiki333
2天前
00
weiki333
3天前
我也认可只有自己玩自己用才有可能做成账号,多尝试实践,比听一些课有用的多

秋嘢: 我一直有个观点:你做小红书,就得生活在小红书上。 什么意思呢?就是你想把小红书账号做起来,就得不停地用它!比如用它浏览信息、搜索、关注博主、点赞收藏互动等等。 这么做的目的,其一是让系统感知到你是一个正常的活人,自己在用这个账号,而非机器人、运营号,那么它就会给你更多流量。 其二是,你得多刷才能培养出网感以及对内容的敏感度,知道站内在热议啥,做什么内容才会火,什么样的标题才能吸引更多人点进来,什么样的笔记才能带来更多客户…… 大部分新人博主或者商家,做小红书最难的就是不知道输出什么内容,有时候兴致勃勃发了一篇没反响就坚持不下去、然后放弃了……其实,你的内容选题是可以从你刷这个动作来的,刷就是目的。 举个例子,去年6月份新消费品牌#蕉下品牌部被裁撤这个话题的热议度很高吧?小红书上相关的帖子非常多,而我,作为一个曾经为蕉下写过文案、跟品牌部成员打过交道的编辑,我只要站出来说说,不管我说的是啥,热度都一定很高。 我当时做了一个什么事呢?写了一篇笔记描述当时跟品牌部一起共事的细节、我对蕉下内容的认可……然后这篇笔记就爆了,阅读量18万+,涨粉1000,我还置顶了来评论的蕉下前员工们,他们的账号也跟着涨了一波粉,其中我提到的编辑涨粉600+。 到了第二天,我又追更写了自己被央企裁员的经历,标题中带“蕉下”,这篇笔记也爆了,阅读量37万+,涨粉近2000。 所以说,大家做小红书一定要多刷小红书,从中去寻找内容选题。

11
weiki333
3天前
交个朋友
80
weiki333
5天前
破亿纪念
10
weiki333
7天前
拥有好奇心和表达欲的运营,是有后劲在这行出人头地的
10
weiki333
7天前
所以认识tim么?带我去影视飓风逛逛😎啊

兔撕鸡大老爷: 罗永浩对谈影视飓风Tim那期视频,让我有很多深刻感慨... 感觉Tim面相已经非常疲惫,他把自己压榨的太狠了,据他所说,影视飓风只在四个象限上发力,目前一共有5个账号,其中一个专攻奥斯卡短片奖的没有曝光给观众。 测评主账号:影视飓风(B站1400万) 大众科普:亿点点不一样(B站530万) 公司日常:飓多多StormCrew(B站270万) 电商周边:飓风商店MediaStore(B站20万) 奥斯卡短片:这支团队做过一个号,一步一部Rolling(B站15万) Tim在每一个账号里都有露面,157位员工分成了5个组制作组,通过用飞书多维表格立项、策划、拍摄、剪辑,把他借来借去,关键每一个项目都经过了Tim的深入参与。 太卷了... Tim目前29岁,住在我们良渚文化村,步行到梦栖小镇上班(距离很近)。天天吃外卖,吃出了脂肪肝,卧室很简单,没有精力布置,一切的一切都在为创作挤出心力与时间。 让我想到了黄铮和顾娉娉,在拼多多的花名叫阿庄和阿布,这两个人是勤奋狂魔,每天批阅大量信息。但凡涉及公益项目,拼多多高管都会在Knock(类似飞书的内部APP)工作群里面监督流程。原本以为高管们不会看如此多的信息。我经手过一起公益项目,给华东政法大学捐物资,并免掉上海各所学校快团团2个月的手续费,这起公益阿布决定扩大到上海市全境,还给快团团项目组赋能,引发了快团团的神速成长... 2020年,快团团交易额达到了100亿。 我本以为这是百万团长在口罩时期造成的影响力巅峰,2021年,快团团交易额为600亿,2022年接近1500亿,2024年2400亿,许多微商的社区团购转到了这个平台上... 我很难想象阿庄、阿布当时一天的信息处理量,亲手放大过多少项目。 Knock这款APP很一般哈,没有多维表格,拼多多也不让跨部门交流,专注细化本部门的活儿,高管们也不用出镜拍视频,跟Tim这类内容创作者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它的功能性是远远不能跟飞书、钉钉比的。 出镜是一个极其消耗情绪与精力的活儿。 我认为一位视频网红能操作的极限,可能就是5个视频项目组,再多就想死了,大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自媒体能够接近Tim所获得的成绩。 能够类比Tim的人大概是何炅了,何炅老师最忙的时候同时主持7档节目,一周之内有近30个小时在飞机上,每天睡觉不超过5小时,长时间的超常压榨,让何老师拥有了超越常人的旺盛精力。 一旦何老师闲下来了,他还会觉得有劲没地方使。 何炅老师也说自己是I人,不开心不会讲出来,而是自我消化掉。Tim跟他有一定的共性,这类能E的I人通常非常卓越,处理内耗的能力异常强大,也愿意为团队牺牲自我。 何炅表现成了情商,Tim现在的表现成了爱分钱,团队氛围好,情绪稳定。 Tim如今的定位,除了是内容创作者,也是几档自有节目的主持人了,跟马东也有点像,马东最多同期制作过4档节目呢,米未传媒也是用飞书。马东是喜爱攒局的,奇葩说、饭局的诱惑、黑白星球、喜人奇妙夜等等,都是以一堆人的狂欢为卖点。 让我更觉得神奇的是,影视飓风电商非常成功,我曾经想买他们家的数码周边,还有男装,我这个人做博主比较久了,放飞自我爱穿奇装异服,但他家卖大众常服特别多,就没买成。 在上一个时代,大量美女网红转型做淘宝店,譬如张大奕,巅峰时一年能赚3个亿,随着时代更迭,女装遭遇了特别高的退货率,很多美女穿上女装拍拍小红书就退货了,保证每一支视频都有不同的好看皮肤,越有设计力反而越容易亏钱,这就是一个非常奇妙的时代现象。 最容易赚钱的赛道,就是常服,是无印良品,是李宁安踏,也是功能性强的冲锋衣,人们买了就是为了日常用的。男装没有那么多选择,才会加强商业成交的稳定性。 在漫长的那么多年里,我们男性居然没有一个像张大奕那样知名的颜值网红转型服装,切入成功到全平台知名的,一个是爱骑行卖袜子的湖远行,一个是做科技测评的影视飓风...

70
weiki333
10天前
咱们严肃的讨论下这个问题
那些大佬们都喜欢和欣赏什么样的年轻人?
30
weiki333
10天前
35岁后的我很喜欢隔一段时间来反省自己,包括不仅限于:
以前犹豫不决的事选择,现在年龄大了,是不是等不起应该更快下决定?
遇到让自己内耗的人是不是应该早做处理?
如果现在有一个机会,可能有30%的概率会成功,但是也有70%的概率自己输的一无所有,是不是也值得赌一把?
选择大于努力,所以要加速加速再加速的选择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