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witter形态的社交产品当下是最适合用LLM技术重新设计产品体验的
这种形态的优势在于
a. 可以很方便地对特定文字内容用“@”这一用户已经熟练使用的交互模式 用户无感地让模型获得输入的context
b. 模型的输出结果同时可以通过评论的形式 很自然地与原内容和场景进行交互
整个过程可以在不改变原有用户交互习惯的基础上带来新的体验
在X上已经有ask perplexity和aixbt这样非常有趣的bot玩法 也有新闻和gork互动的方式
在中国市场这可能是一个更值得关注的方向 因为目前只有微博和
@瓦恁 的即刻坚持这个产品方向 竞争上能避开短视频和图文产品过强的锋芒
今天技术变革带来的新社交玩法已经开始以散装零星的方式以features的形式出现 但尚未达到可以形成新产品形态的拐点 但量变到质变终会出现
扎克伯格在最近的采访中透露会分阶段带回老派的(bring back classic) Facebook 为了配合这个理念甚至特意穿了拍卖来的电影「social network」里饰演他角色穿的道具T恤
社交的本质是对人性和社会运行规律有深刻的思考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本质 因此在新技术发生变革时 都有机会把原来没有做好的体验再做一遍
Eugene Wei的「Status as a Service」常读常新 一代人一定会有一代人的社交产品 这一定是每一个科技周期最大的圣杯问题 最近看了Netflix的片子「the antisocial network」里面回顾的2chan -> 4chan -> 8chan的历史演变非常有意思
很期待在不久的将来 有团队能做出ai时代的新社交产品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