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App年轻人的同好社区
下载
App内打开
读书耕田
203关注2k被关注4夸夸
生意人,运营专家
业务线主要包括:国内外旅游/百货;职场/电商经验传道者,有课程。
欢迎交流
读书耕田
2天前
写的很好,先转再看,放丢失

韩叙HanXu: 真快,创业已经两年了。 不仅还活着,居然也越来越好了!可以这么说,完成了互联网打工人,到超级个体的转型。 和我经历类似,想要转型,或者正在尝试超级个体的朋友们,这篇文章很适合你们。 别人复盘只说自己牛逼,我写自己傻逼的多一些。 1、不要创新,要跟随 这还是典型的大公司思维方式,还带到了创业、超级个体领域,真的挺讽刺的。 在大公司时拿到一个业务,首先要讲跟别人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差异化,那是因为我们在平台有资源、有能力。 现在出来了,哪有什么资源去做差异化? 我就陷入到这种问题中,花了很多时间去找差异化、找不同的定位,还想去做完全的方法论卖点的创新。 甚至去年春节我们都没回家,一直在研究讨论这件事,但最终结果非常不好。 总觉得好像哪里不对,客户的反馈也不敏感,有点不太明白我们在做什么。 经过一位前辈的指点,我突然意识到: 在我们还比较弱小的时候,完全没必要创新,尤其是像这种非标品的品类,直接去跟随就好。 因为在传统市场里,供需都很明确,付费意愿和习惯就摆在那。 这就像眼前有几条路,选一条走就好了,完全没必要再开一条出来。 怎么跟随呢? 这里有一个思路分享给大家,要找到自己的生态位。 从三个方向来看: 第一,我的目标用户是谁——客户; 第二,我和谁竞争——对手; 第三,谁和我一起赚钱——伙伴。 所以,客户、对手、伙伴这三者,就是我们找生态位的三个要素。 客户不用多说,我们经常讨论目标客户到底是谁、画像是什么。关键是后面这两个,对手和伙伴。 先说对手。 找到对手,你就找到对标了。有了对标以后,你做任何决策就更清晰了。否则来了一件事,你都不知道做还是不做,也不知道什么是对的。 比如说你以韩叙为对手,当你面临要不要写公众号、要不要拍视频这样的问题时,你可以看看韩叙有没有做,以及是怎么做的: 他的写作方式是什么,是写干货还是转化内容,是长文还是短文,是写方法还是情绪化的内容... 这就有了参照,可以看别人的反馈再做判断。 参照的目的:是为了找到一个对标,降低决策成本,然后看到已经被验证的需求,跟着去做就好了。 再说伙伴。 伙伴本质上就是渠道,甚至可以直接说是大腿。 你找到一个合作伙伴,利用他的资源快速接触客户,快速建立影响力,这就是捷径。 在早期的时候,找到这样的伙伴比做多少条视频、多少篇文章都重要。 所以,在这个阶段不要着急,必须明确现阶段的重点。 核心就是要找到支点,把支点的能力慢慢积累起来,然后再用杠杆去撬起更大的收益。 2、追求确定性 这个感受来自我们在一线交付了将近30个中小企业客户。他们特别可爱、坦诚、直接,他们愿意支付咨询费,但会问:我能得到什么? 之前有个误区,我认为只要拿出交付物就可以了,比如一份报告、一个策略,开几次会。 但这是非常白痴的想法。 交付物只是我的视角,和客户没有关系。客户要的不是几天的驻场,也不是什么策略,而是解决问题。 尤其在当下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解决问题就变得更重要。 我们必须给出确定性的结论,并且做到了。 在这三个月里,我们帮助中小企业搭建线上的内容IP,并且规划产品,跑通整个从获客到成交的闭环。 如果没有成交,就不结案。如果特别不满意,就退款。 执行过程,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先把IP做起来,两周内至少出1个爆款。 第二阶段,把产品规划做好,能在线上渠道销售。 第三阶段,有销售有收入,让客户掌握整个方法,沉淀SOP。 在介绍这个产品时,不用废话,每个环节客户能得到什么,都很明确,很容易决策要不要花这个钱。 举个例子,有个狮途会会员找我咨询,做求职招聘服务。 我就问,能不能把人送到企业里,这就是确定性交付。 如果做不到,至少可以做到:在以下10家知名企业当中,提供3次交流的机会。 这是过程指标,也是里程碑,对客户来说也是明确的交付。 追求确定性,也是工作方式和思考方法。 让决策做得更快更明确,成本收益最大化,这也是投资的逻辑。 比如,有合作机会找来,要不要约时间谈。从确定性的角度看,先可以线上聊,看是否有明确的合作切入点。 有就约见面,没有就算了。 我们做超级个体,还会遇到哭笑不得的情况:很多人给我们主动提建议。 比如,亲朋好友、前同事什么的,他们是好心,但未必有这个能力。 可你在迷茫的时候,很难识别这些建议,可能真的就去试了,发现会浪费不少时间。 用追求确定性的思考方法,你会发现有的建议和你的目标完全没有关系,就可以忽略。 在做咨询,尤其是做非标服务时,追求确定性是思考问题的小妙招。 3、好运气是靠你的能量吸引来的 个人状态真的是太重要了,你可能不会意识到,或者没有那么重视。 你的表情和精神状态,会给人一种感受,会判断出你是否有能量,是否处于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状态中。 最初我也没那么重视,直到有很多人反馈。 给我反馈的人,有3个不同的群体: 第一是我身边的人,包括家人、朋友、前同事,他们非常了解我,能在线下看见我。 第二是线上的读者,从我直播或视频中看到,会给我留言、发微信。 第三类人很有意思,是我的客户。 有个上海的客户,线下只见过两次,分别在4月和7月,中间隔了3个月。 第二次她见我的时候,说:韩老师,感觉你这次的状态,比之前好了很多! 为了确认她是认真的,还是套话,我就追问了一次。结果她的反馈更认真了:这次见面觉得你最近应该顺利很多,整个人更松弛,更通畅的感觉。 这对我触动很大,一个见过两次面、纯商务合作关系的人都能看到这种变化,说明状态对人来说有多重要。 找我们合作的人,变多了,之前我还觉得是运气好。 但仔细思考,并非如此。 试想一下,如果你表现出来的状态很差,不可能有从天而降的好事,不会有实力强劲的合作伙伴来找你合作。 正向、积极、健康的状态,会让你的客户和身边的人都愿意和你接触,大家都喜欢有正能量的人,喜欢和生意好的人做生意。 这就是吸引力法则,好运气是靠自己的能量吸引来的。 4、用更少的人,做更多的事 真不是我展现资本家的丑陋面目,而是我发现,今天用了更少的人,可工作量和业绩都比人最多的时候更好。 通常是这样,我们发现事情做得不好,就会怪罪到执行人身上。 要么招更多的人进来,要么就把现在的人换掉。 实际上这肯定不对,在一个组织里,基层员工是没办法完全左右一个业务的好坏,往往是执行问题。 方向对,模式好,一切都会顺利。 哪怕执行者的能力并没有那么强,做出来的效果也不会差。 千万别像大公司一样,乱决策,坑员工。 在大厂的很多决策过程是很可怕的,可怕在极其弱智或者荒诞。 很可能一线员工加班加点在做的事,是因为老板随便放了个屁,然后中层就赶紧把屁接了过来,安排给一线去做。 没过几天老板发现了,问为啥要做这个事,中层半句话都不敢说就马上停掉,甚至会说是执行员工做得不好,换了算了。 这真的太残忍了,可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决策过程。 最近有朋友,问我们招不招人,真的不敢招了。 小公司招人,和大公司不一样。大公司有明确的企业文化、规则规定、流程制度,比如去字节,人家一直是那样的文化和风格,员工融入就好。 但小公司没有很确定的文化,每个人进来都可能影响公司文化,而且大家的预期和认知不同,可能导致整个协作变差。 比如,有人就是想找个班上,我并没有觉得这个错,而是不匹配。 我们需要全身心投入的,特别主动的,没有管理、没有流程、没有明确的分工,这种模式肯定不适合按部就班的人。 像我们邻居,就有两个国企,每天下午6点,电梯门口就挤满了人等着下班。 想找班上,应该去这样的公司。他们也不希望员工有超常发挥,干好自己流水线上的工作就好,关键是稳定、别出错。 有朋友说,那你面试的时候为啥不搞清楚?我真搞不定。 有的人,极少数吧,面试的时候特别积极,面带微笑应对所有问题,各种认同我们、渴望加入、什么活都能干,总之各种好。 然后入职以后面如死灰,做什么事都很被动。 即使我过去面试过很多人,但这种面试表演艺术家,我是真分辨不出来。即使快速分手,也会浪费我们很多时间,伤不起。 所以现在我不公开招人,也理解为什么很多中小企业都是夫妻店,或家族企业了。 我们也明确了一个标准: 如果有新员工加入,一定要能给公司带来200万/年的增量产值才可以。 我们核算人效,就是这个数字。 这不完全是对人才的要求,更多是对我的要求。公司业务必须发展的足够快,才会有这样的机会,也是对我乱招人行为的控制吧。 5、构建飞轮,我的思考模型 有人问我,面对这么多的工作,是怎么去做决策、怎么去思考的。 确实,我要做很多事情。 比如作为IP本人,我需要拍摄视频、写公众号。同时,我也是交付的主力,每个客户交付的核心环节我都会参与,所有项目我也需要跟进。此外,我现在还在打磨课程,推敲每一个环节,打磨方法论。 看起来工作很多,但我已经沉淀出一个飞轮:案例-内容-产品。 1)案例:是我们的B端客户,我们深入了解这些小客户的情况,见证他们取得的结果,可以拿到很深入的洞察。 这些案例,会在线下课程和狮途会会员中分享。 2)内容:把案例的部分内容,沉淀为免费的视频和文章,放在公域获客。 3)产品:内容带来的流量,用产品来变现。 我们有两个产品:B端的咨询业务,就不在这里说了。 介绍一下,C端的超级个体产品。 解决的是超级个体从0到1的问题,适用于准备出来和已经在尝试的人。 我们会把B端的实战经验和方法论,以及我自己转型的成功经验,赋能给大家。 有了这个飞轮,我再遇到新的事情,我就会思考它和我这个飞轮有什么关系,这件事在我的飞轮里处于哪个环节,它能否发挥作用、促进飞轮的发展。 有作用我继续推,没用就放弃。我做决策的成本就更低,每天清楚自己应该做哪些事、不做哪些事。 我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把事情做得更少。 这里的“事情少”不代表工作量会变小,而是指事情的种类变少,有点像电商的 SKU,更聚焦。 为此,需要多轮的迭代。我自己也要去做所有的事,才能找到体感。 这里有很多细节问题,还是挺麻烦的。 比如,短视频和公众号,卖课的人总说是很简单,什么几种方法打爆款、这么做就能一天拍100条。 他们必须要描述的很简单,要不谁还会学。 实际不是这样。我见过所有做得好的IP,他们在短视频上花的时间比任何人都多。 基本上无时无刻不在学习,刷短视频的时候都会思考这个选题自己能不能讲,别人是通过什么方式去讲的,有哪些东西可以借鉴,非常辛苦。 再拿我自己来说。 你们有没有发现:7月份我发了15篇公众号文章,相当于每两天就有一篇。我写了10年,这是我更新最频繁的一次。 这不仅是因为我们勤奋,更重要的:这是一个飞轮。 首先,业务模式越来越合理;其次,协作链条更顺畅;还有,销售的产品也更明确。 所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才使得效率得到提升。 我说这些,其实是想表达: 飞轮听起来很美好,但需要持续打磨、钻研细节、亲自尝试。

00
读书耕田
4天前
非杠,而是和鱼兄探讨下。

输出自己思考的思想家相当于传道者,他负责思考,把自己的思考传授给大家。能够从他的思考结论中有收获的,就叫有缘人。很多管理学大师自己也并不擅长经营企业,真的让他创业,大概率也是失败的,比如彼得德鲁克。但是他思考得出的结论其实是正确而且有益的,至于别人能吸收多少,他也把握不了。

真正又有实战经验,又能输出先进的理论的人,不能说没有,但是太少了。大多数人是只会做,不会说,没法输出。

要出发大冒险的小丑鱼: 我现在越来越觉得硅谷王川,和纳瓦尔是一样的路数,说得特别好,就是不知道除了量产金句,他还做成了什么

20
读书耕田
6天前
这个身材,客观的说,相当不错,胸大肤白,前凸明显,可以的。本电商博主看到封面就会点进来,停留很久放大观看,好图。

废物-阿树: 我对图的定义是:不要失真

30
读书耕田
7天前
今天客户入住度假村,赔了客户200块钱。

其实不是我们的责任,是客户出海游玩,私人岛屿要收费,客户忘了带现金。我说既然这样,那就我们帮你付就行了,我们跟这个岛也有合作,你们不用付了。

为什么我们能简单直接的帮客户免单,服务到他们满意?因为这单利润高。这一单几千的利润,200块钱免起来也就没什么压力。

以前卖丝袜的时候,一单3-5块钱利润,那只能锱铢必较。你的利润空间决定了你的运营和售后方法。
00
读书耕田
7天前
这就不得不提杭州黄龙海鲜大排档的广告语了,写的特别好: 凌晨在东海,中午到餐桌。

吃过一次,确实不错,人也爆满。

小马宋王大洋: 营销小罐茶。

00
读书耕田
8天前
这位师傅确实厉害,这种人就像是这个世界的光

小马宋: 记一位大和尚 这是我在四年前写的一篇文章,今天有感,再发出来与大家分享。 今天,是我的农历生日,不过我倒不是想说这件事,而是因为第一个祝我生日快乐的人,居然是一位大和尚,他法名觉伟。 我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觉伟师父是在上海。那是十年前,我去上海,在交大闵行校区门口附近的一个小区,我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当时徐小平老师给了我们一点钱。我跟创始人讲过,我不能在上海久住,所以他答应我年底前把公司搬到北京。(我们第一次创业是做问答社区,第二年做了一个在线知识付费网站,均以失败告终)。 临走前,我的合伙人跟我说,咱们先去见下觉伟师父。 我们拖着箱子,提前去了觉伟师父的住所。那是一个上海非常破旧的小区,他住在一楼一个一居室,门是永远不上锁打开的,任何人都可以推门进来向他求教。我们进去的时候,有一位弟子在客厅抄经,一位负责招呼过来的客人。 觉伟师父坐在客厅沙发上,我的合伙人见要介绍了一下我,然后就聊起一些事,他有严重的江苏盐城口音,我大概只能听懂 40%,有些实在没懂的,觉伟师父就写字给我看。 期间有一位老太太推门进来,带了一包素食。(觉伟师父从不收费,我们是空手去的,有些人会带一些素食过去) 老太太问了一些烦恼事,觉伟师父聊了几句,然后就说没每天诵经吧,具体说的哪部经文我忘了。后来老太太又问,说自己儿子做生意,这么才能求菩萨保佑儿子的生意长久兴旺,要不要烧高香之类的。 觉伟师父说(大概意思):“菩萨不会保佑任何人升官发财,要是捐钱或者烧香就能让菩萨保佑你发财,那菩萨是不是有点太势利了?” 老太太显然很懵,我猜她没明白。 聊了大概一个小时,我们要出发去火车站,觉伟师父忽然叫我到了一楼阳台上,他说你膝盖不好,我给你治治。我很惊讶,我从没告诉他我膝盖不好,当时我膝盖疼痛严重到不能下蹲(我猜师父看出来了),平时上楼也很难受。 觉伟师父在阳台上给我治疗了大概十分钟,我神奇得活动自如了。后来他叮嘱我说你每天用热水袋热敷膝盖一个部位,这个冬天坚持一冬,应该就好了。我回京后照此做了,后来膝盖就再也没发生过问题。 觉伟师父不拒绝任何人,每天除了打坐修行,就是接待善男信女,一天只吃一餐饭。每天家里都会来好多人,我只是那每天来的许多人中普普通通的一个。 五个月后,我儿子出生,我打电话给师父,他一下子就知道我,第一句话就问我,你的膝盖好了吗?我很惊讶,他的记忆力惊人,我们只是见了一次,我的名字和身体状况他居然都记得。我说孩子出生了,想请他给孩子取个名字,后来他问我孩子的八字以及我和太太的八字,第二天给了我三个名字,让我们选一个。 后来我表妹的两个孩子名字,也是师父给取的,我们事事麻烦他,他一如既往有求必应,有一些好朋友在上海,我也都推荐他们去见过觉伟师父。 此后每到我,我太太以及孩子生日,他都会发短信祝生日快乐,十年来年年不断。 PS:几年前我带太太和娃又去见过一次觉伟师父,我依然两手空空去的,觉伟师父谈笑风生,还送了我们一人一个串珠。

00
读书耕田
14天前
写的很好,不过没啥用,现在没人真的关心用户,用户的诉求也不会得到真正的处理,因为声量不够大。他们现在的动作只不过是为了维稳,把舆论控制在最小范围,省的给他们找麻烦,等这事过后,大家还是忙着自己的KPI,然后画PPT给老板看。

张亮leo: 这篇文章其实是昨天直播被中断的后续,我觉得一个团队最蠢的事儿就是捂嘴。既然你欺负老实人,那就不要怪老实人反击咯

00
读书耕田
16天前
做生意归根结底就是三件事:

1.降低成本
2.提高效率
3增加利润

其他的事都是围绕这3点展开。

比如我们做旅游业务,每天都会遇到大量的白嫖怪。怎么办呢?为了提高精准客户的筛选效率,我们就确定好几个核心问题,机票买了没,几个人,具体哪天去,玩几天,如果这些问题都确定了,好,你通过了筛选,我们才会好好回答你的问题。

凡是这几个问题都不确定的,直接判定为白嫖的,问题一律不回答,态度好的留下,态度不好的直接拉黑。通过这种筛选方法,我们效率提高了80%,大部分白嫖怪几乎都被过滤掉。提高了有效沟通效率,降低了时间和精力成本。

所有需要前期大量反复沟通,最后确定方案才能付款的行业,都容易诞生大量的白嫖怪。比如旅游业,假设一个人想去旅游,他不熟悉线路,不了解各个酒店,度假村,接送机,具体的玩法,行程规划,怎么办?他会耍小聪明,去找商家咨询,帮他做免费的行程规划,然后拿着A商家给他做的完整行程跑了,去找B,C,D报价,选个低价。他不会觉得有任何对不起A的地方,而且会给自己找理由,谁让你干这个的,你接受不了可以不干。你看,下等人就是会给自己作恶找理由。

类似那种窗帘定制,橱柜定制,房间装修之类的行业,都有这种特点。不经过详细的沟通和各种参数测量,无法给出报价。但是你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不代表就能成交。因为白嫖怪太多。

商家为了对付白嫖怪,也想出了各自的绝招。比如我们,就是通过非常严格的筛选,他在咨询的时候,有任何苗头不对马上拉黑。有人骂我们,我们就骂回去。你又没付款,你叽叽歪歪个屁。我不想被你白嫖浪费时间,你还怪上我了。前段时间有个人罗里吧嗦问了一堆问题,我说你是不是确定要定?她说是的。我说那你先付1000咨询费,等你付款了抵扣旅游费用,然后我回答你的问题。她马上开始找借口了,我也懒的废话,直接删了。

还有相当多一部分商家,用了另外一招,就是骗。你前期说任何条件我都答应。但是只要你付款了,项目进行到一半就由不得你了。比如旅游业就会带你去购物,你不购物可能得挨骂,也可能得挨揍。装修行业就是装到一半找理由让你加钱。总之各有各的绝招。

我们的方法是降低沟通成本,提高沟通效率。而这帮喜欢骗的,是提高付款效率,增加利润。至于沟通成本,他们倒是不在乎,因为反正一锤子买卖,赚钱就行。

你看,大家各有各的逻辑,虽然你不喜欢他们的做法,但是你也要了解他们的逻辑。这有助于你判断类似事物的本质。
00